-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画家华克齐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华克齐,天津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市艺术学会副会长,天津蓝海书画院院长,天津市历史学会艺术史委员会会员,天津市华世奎书法文化传习室顾问。
简介: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多年来钻研中西绘画创作,涉及书法、国画、油画、版画、水彩及书籍艺术设计、插图、动漫造型灯诸多门类,受教益于赵松涛、孙克纲、吴冠中、吴燃、张德育、刘巨德、杜大恺、王玉良等众多名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先后获得国家及省市级奖项,装帧设计《奥运会上的中国冠军》等入选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中国现代名家童话选》获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三等奖、《中国各民族神话》等入选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百家姓书系》获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优秀作品奖,《彩图袖珍百科全书》等入选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连环画《世界著名童话画库》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奖作品展三等奖。诸作品及论文发表于《美术》、《中国出版工作》、《天津日报》、《今晚报》及国外报刊。个人作品及名录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全集》、《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版画家辞典》等。
著名画家华克齐做客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网]:听说您现在也在收集一些有华世奎的作品?
[华克齐]:是的,华世奎是个戏迷,这点大家都不知道,他非常喜欢京剧,他曾经写过将近100首关于京剧的诗,现在我也正在报刊中寻找这些东西,写完之后他就交由我父亲配图。后来我也从事插图,和这个影响也有关系。在这里我也想呼吁一下,如果有关注这方面的朋友如果看到了这部分插图希望能提供一些线索,我现在也是在紧锣密鼓的寻找,就应该是在天津的某画报、报纸、杂志上,名字就叫做百戏杂俑。我父亲画完之后华世奎非常高兴,就奖励了我父亲一本书,作者是对凫老人,作者是北京军政府国务院总理潘馥的父亲。书里有100个故事,类似于二十四孝这样的故事,叫作《孝行录》,我父亲又给这本书配了100幅图,可喜的是我在1936年的有几期天津画报上找到了《孝行录》的几幅图,现在看起来无论是内容还是技巧都是相当不错的。华世奎书法展有我提供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最小的一幅作品了,在4*10cm的一张小纸上他写了371个字,在展览中您如果不注意的话会把它忽略掉的。过去讲究蝇头小楷,这幅作品要比蝇头小得多,而且写的是钟繇的笔法,在王羲之之前。华世奎的字大家了解比较多的是榜书,甚至是一米见方的榜书他写起来得心应手。但是人们不知道他小的时候写字是受他的祖母江太夫人的影响,从3岁就开始学习书法,从小楷入手。他的书法讲究小字大气象,一样很有张力,很有气魄。在他写的这371个字中可以看到笔笔到家,一点都不含糊。自古以来能写榜书的人不少,能够写小楷的人也不少,但是二者兼长者不多,我作为他的后人,觉得老人的书法从这点来讲是难能可贵的。
华克齐书法作品
华克齐作品
华克齐作品
[天津美术网]:在咱们之前聊天的过程中您也提到您曾经做过10年的记者,也采访过沈从文先生。
[华克齐]:我在出版社工作的时候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都知道的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曾经跟毛主席写诗唱和的著名是人臧克家先生,我都采访过这些老先生,当然还有一些大画家,像华山川、刘旦宅。我的工作中曾经编过两套比较有分量的书,有一部有20本之多的《中国各民族神话》,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也曾经见到了钟敬文先生,他是北师大的老教授,现在已经作古了。老人家90多岁的时候我去采访的他,在北京的小汤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谓中国民俗学之父。这些老先生们的学识以及他们的言谈话语对我的影响都是很深的。北京崇文门的十字路口,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宿舍是沈从文先生的家,和他的夫人我们一起聊了两个多小时。我发现沈先生对咱们天津文化街很熟悉。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沈先生看到我的名片的时候问我:“华克齐,华世奎是你的什么人?”“您怎么知道华世奎?”我说。原来沈先生曾经在天津《大公报》工作,他还提到了旭街,也就是现在的和平路,当时的大公报就在现在和平路和哈密道的交口。沈先生对天津了如指掌,和我聊天津的大大小小的街道。沈先生非常平易近人,那时候我还没有看过沈先生的文章,回来之后我就看了沈先生的《边城》以及一些电影和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倍感亲切。前不久文史馆组织馆员采风,我又到了他的故居湖南凤凰古城,更亲切了。故居中的第一张照片就是我们童年文库作家童年里用的一张照片。当时我向老先生要照片,他给我拿了一张浅浅的都泛黄的老照片,只能看到五官几乎都没有轮廓了,我不敢将这张照片拿走,因为这是老先生唯一的年轻时的照片,万一有个闪失也不好交代。于是我就翻拍了一张,回来之后放大成12寸,按照其他照片以及老年照片的样子用水墨的手法恭恭敬敬的把轮廓描绘了出来,还不能留痕迹不能看到笔触和笔痕。为了这张照片我也是两次到北京给老先生看,请他指出哪里还有不像的地方。最后这张照片就挂在沈先生在凤凰的旧居中,我受宠若惊。我和我的一位同事到臧克家先生的家中,在北京东城的一个小院子里,臧先生还给我们摘自家种的梨吃,臧先生还托别人给我写了一幅字我现在还收藏着,内容是清代郑板桥的一副对联,“隔靴搔痒赞何益,人木三分骂亦精”,对我很有鞭策,画画也好,写文章也好,隔靴搔痒很表面、很肤浅还不如入木三分就是骂也感觉很精彩。这是老先生对后生的一种关爱,对这些老先生我也是由衷的感激,也非常怀念。当然其他艺术节的老先生我也见到了很多,音乐家马玉涛,电影演员黄宗英,她赵丹的夫人。我们还有冠军的童年,和我的同事文字编辑到国家体育局把除了庄则栋以外的所有乒乓球世界冠军都见到了,李富荣、邱钟惠后来的梁戈亮、陈新华不胜枚举。还有篮球运动员、游泳运动员、羽毛球运动员、举重运动员我全都见到了,这些国家级的运动员在我没见之前都觉得他们是高不可攀的,后来见到这些曾经为国家做出成绩的人也都很亲和,我也感觉就像老人说的那样“不要拿自己不当什么,也不要自己拿自己太当什么”。我有一大批同学的人品、画品、书品都非常好,但是他们现在都在踏踏实实的作画,规规矩矩的做人。这么多年来我接触的这些画家、书法家、世界冠军、文学家还有科学家(茅以升、华罗庚)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是我的幸运,以后我也愿意再结识更多的朋友,向他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为咱们民族复兴、圆中国梦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华克齐作品
华克齐作品
华世奎的书法《九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