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12月5日,“汉风墨韵——徐州美术的历史与今天暨‘彭城画派’作品展”来到上海,在中华艺术宫开幕。展览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术宫、北京彭城两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办。
“汉风墨韵”展曾在南京、北京举办过,还计划明年赴韩国举行,扬起“彭城画派”的大旗。此次上海展将持续到明年3月2日,用5个专题详述徐州美术。
上海遇见徐州
徐州地处黄淮平原中部,属北方与南方的过渡地带,是长江与黄河间的交通要冲。“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文明就在这里产生。
“当上海遇到彭城,当古老而现代的徐州艺术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中展示,给我们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从文化背景上说,上海与徐州离得那么远,但从文化生态上说,上海和徐州离得又是那么近。”施大畏在展览开幕式上说。他是中国美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美协主席,中华艺术宫馆长。“从历史上讲,徐州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古城,兵家必争之地;上海没有这么深的历史,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从文化上讲,徐州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而上海似乎没有什么太多的传统文化,但工业文明发源在上海,新文化运动也在上海,中国近现代美术全都在上海,上海有对时尚的敏感,有一种革命性。而对徐州来说,它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与集萃地,在文化传承中也有一种革命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这与上海文化如出一辙。”施大畏说。
刘邦遇见项羽
徐州又称彭城,传说得名于彭祖,是“彭祖故国”。它还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汉高祖刘邦也是徐州(古沛丰邑中阳里)人,此一带是楚汉相争的重要战场。后来虽建都长安,但刘邦的家乡情结也给徐州留下了大量的汉文化遗存。
徐州是中国五大汉画像石出土地之一,此展的“石上史诗”专题,便展出了部分汉画像石拓片。穿越千年,古朴的造型依然动人。
传统遇见抽象
徐州美术史上有两颗巨星:李可染和朱德群。这次展览,特别设置了“双星辉映”专题,占用了一个展厅,来展示两人的作品。李可染的国画在右,朱德群的油画在左。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交流碰撞,统一在“彭城”的大背景下。
从同一片乡土走出,寻找丹青真谛,李可染与朱德群各有所得,各有所成。李可染从上海出发,“为祖国山河立传”,经过七十余年的创造,将东西艺术非常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个丰碑。朱德群走得更远。他是法兰西艺术学院终身院士中的第一位中国人,以抒情而富有诗意的抽象画蜚声海内外。他的艺术有着强烈的东方情结,艺术表现却是完全西方的和现代的。
此外,“鸿鹄高飞”专题展出现今的徐州籍旅外艺术家群体的硕果风华,李畹、尚连璧、郑于鹤、尉天池等的作品在展览中亮相。“厚土耘锄”专题展示了扎根乡土的艺坛耕耘者,如王寄舟、刘山民、金德欣、梁龙巴等。
4个专题共展出国画、油画、版画、水粉、雕塑、书法、汉画像石原石及拓片260余幅(件),以大汉雄风与20世纪徐州美术发展为主要叙事线索,系统全面整体地梳理了近百年来徐州美术发展的历程。
历史遇见今天
展览还有一个专题,叫做“百年先觉”。展示了张伯英、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李可染、王肇民、朱丹、朱德群8位艺坛前辈的文献资料。张伯英跨越晚清和民国两个时代,以“纳帖入碑”的做法留名书史。王子云的专著填补了我国雕塑史的空白。王青芳的篆刻作品构图奇特,刀法泼辣,齐白石的许多印章即为其所刻。刘开渠开创了中国雕塑新风。王肇民在素描、油画、水彩、版画等领域都不乏建树,水彩成就尤高。朱丹参与筹建了新中国大量的重要艺术机构。他们走出徐州,影响了中国美术史的走向,其道德文章更可垂范于后人。
“彭城画派”说法虽是新提出,但徐州美术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彭城是东西方地理链条上的重镇,是相济相融的都会。它一直处在多维的文化空间中。这种自然与历史形成了‘彭城画派’的基调。这个基调不是形而下的技法,而是形而上的追求,是一种共性,是精神的一派。”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著名画家程大利在代表徐州籍艺术家发言时说。(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