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画家王时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王时,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人物画家。
简介:1949年生于天津,祖籍北京。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师承我国著名人物画家杜滋龄先生,为其入室弟子。在校期间还曾得到孙其峰、萧朗、何家英等名家多方指导,受益匪浅。其画风雄劲奔放,纵横涂抹,气势恢宏。由擅表现我国西北少数民族风情人物,造型功底深厚。2002年作品《津沽高跷会》获全国美展(天津展区)铜奖,并在天津日报发表。2004年作品《津沽丰碑》参加天津市美展,并被收入“画说天津六百年”大型画册,原作被天津市政协收藏。
画家王时
[天津美术网]:人物画是中国画中比较难的一个题材,您能具体讲讲他难在哪吗?
[王时]:画分三科,如果细分的话还有一科是走兽,画老虎狮子等等。粗略的分是三科把走兽归入花鸟。这三科中哪一科画的出类拔萃了都不容易,但是人物画为什么最难呢?因为人是社会属性的动物,这个属性决定了他的性格、阶层、民族等等问题都很复杂。就需要画家反复、长期的深入生活,才能有长期的积淀。一幅作品倾注了画家的感情,先打动了画家本人才能打动别人写实类的人物画不论是工笔还是人物造型上也都很难。画家顾恺之讲过:“四体妍蚩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眼睛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手、嘴都是表现人物最关键的部位。
[天津美术网]:您也提到了创新的问题,尤其是向您这样画国画的画家,还涉及到一个继承传统笔墨的问题,您怎么理解绘画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王时]:我认为传统一定要继承。徐悲鸿是最早提出中西结合的人,20年代留学法国,他接触了法国现实主义的文化气氛之后,他画了油画并且意识到中国画这样一味的继承传统是远远不够的。他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法可采者,融之。”根据他的这个观点我认为不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的创新,将来的走向还是中西结合,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个人的情感和发挥,形成个人的风格,时代是发展的,我们画家的艺术也应该随着时代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出新,才能符合现代人的欣赏观点和欣赏理念。在80年代的时候,有的画家和评论家说中国画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这是一个很片面的观点,事实证明中国画知要继承传统精华把西方的优秀部分吸收进来再加上个人的东西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王时作品《春庭闲话图》
王时作品《高原姐妹》
王时作品《雪山耗牛赛》
王时作品《雪域风情》
[天津美术网]:您现在的精神状态也不错,您下一步对自己的发展还有哪些规划?
[王时]:我现在年龄也大了,也不能再去边远的地方写生了,也没有这个经历了。我下一步就准备参考一些照片,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照片,不断的写生。写生是一定不能放弃的,杜老师在30年前就这么教我,现在依然是这样,用毛笔直接画速写,多画。一个道理,生活是基础,这样直观的感受是最强的,而且在不断的训练基本功。今后我也是在这个方面多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吧。
王时作品
王时作品
王时作品
王时作品
王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