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萧朗先生在作画 1997
我国近现代著名花鸟画家萧朗先生一生致力于花鸟画的研究、创作和教学,醉心艺境,痴迷翰墨,几乎淡泊了艺术之外的一切。也正因为如此,一幅幅格调高雅、赏心悦目、既富时代面貌又具个人风格的国画作品,在萧朗先生灵动的笔下倾泻而出。
萧朗先生的作品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花鸟画,他笔下的花草禽鸟、虫鱼鳞介,不仅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笔墨精妙,水色润美,而且主题鲜明,寓意丰富,情趣盎然,意境深邃。
萧朗先生作品《追捕》2001
萧朗先生作品《午后》1987
萧朗先生作品《鱼汛》1996
萧朗先生作品《秋鸣》1996
萧朗先生作品《秋实》1990
萧朗先生作品《鸟趣》1991
萧朗先生作品《芍药》1989
萧朗先生作品《觅》1990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中国经历了几次特殊的历史时期。这期间,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化思潮占据了艺术的各个领域。在美术界,以歌颂社会主义新人新面貌的人物画和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画主导着中国画领域,而被认为宣扬资产阶级情调的花鸟画则被边缘化。此时作为创作型花鸟画家的萧朗先生开始思考着如何适应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艺术创作。1964年,从南方采风写生归来的萧朗先生创作了花鸟画新作《浴罢》。这幅作品以绿色为基调,以绿竹、绿芭蕉和绿草町为背景,衬托前景中一群人民公社的白鸭刚刚出浴后的净洁可爱,借此表现祖国南方新的农村生活面貌。这幅作品于当年作为为数不多的小写意花鸟画入选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受到了广泛关注。
萧朗先生作品《浴罢》1964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1970年,刚刚从“牛棚”“解放”出来的萧朗先生被迫携老妻幼子由天津远徙广西凤山县落户。
萧朗先生在广西凤山1971
在那风雨如晦,万马齐喑的岁月里,美术作品完全被高大全的工农兵英雄形象以及艳阳高照的祖国壮丽山河所充斥,这使本来就濒临被淘汰的花鸟画更无立锥之地。万般无奈之下,几年没有动笔却按耐不住创作欲望的萧朗先生开始尝试人物画创作,他试图用时代的革命红色来替代艺术的万紫千红。当时,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学习毛泽东语录的狂潮,人们不但自己学,还互帮互学,交流心得,这就是名噪一时的“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萧朗先生的第一幅人物画《对红》,画的就是两位赤脚医生在出诊的空闲时一起学习的情景,加之后来表现开山凿路情景的《铁姑娘》,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面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推行以“乒乓外交”为代表的“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策略,从而掀起了群众性的乒乓球热。萧朗先生笔下描绘的几个小学生,以地面当球台,以砖头竹藤当球网的《决赛》,生动的再现了那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体育普及活动。
萧朗先生作品《铁姑娘》1971
萧朗先生作品《决赛》1971
广西凤山位于云贵高原东麓,山多路险,资源匮乏,多种民族混居,生活贫困,初来乍到的外来者特别是北方人人地两生,言语不通,气候不适,生活的艰难不言而喻。然而,萧朗先生却没拿这些困难当回事,他选择了泰然处之。世态变异和岭南景色大大深化了他的人生体验和艺术理念,他将“落难广西”视为“天赐机缘”,原始森林和幽洞野溪令其悠然心醉,奇花异草和珍禽飞鸟使他惊叹激动,不但开拓了他的视野,更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激情。他开始尝试着用花鸟画的题材与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杉林飞雉》是当时尝试的第一幅作品,画面用浓墨干笔和淡墨润笔绘出背光之下棵棵笔直的杉木,一只色彩艳丽的锦鸡从林间飞过,作品构图严谨,笔法刚劲,墨色雅致,生机盎然,不仅展示了萧朗先生深厚的绘画功力,更体现了萧朗先生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现在看上去,都不能不说是件花鸟画之精品力作。然而这幅作品却在当时的广西美术作品展览上遭到了指责和批判:树为什么都画成黑的?为什么排列的不整齐?以至于该作品最终被撤出画展。
萧朗先生作品《杉林飞雉》1971
初试即遭劫难并没有让萧朗先生气馁,反而更激发了他再次进行尝试的热情。但是用纯粹的艺术手法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在当时是没有可能的,除非在其中赋予所谓的“革命意义”,而这对于艺术家来说,如同“带着脚镣跳舞”,是非常困难的。可在萧朗先生看来,就算是带着脚镣跳舞也得跳,而且还得把舞跳好跳美。于是他上山下乡,寻找素材和灵感,终于一幅既有所谓革命现实意义,又有艺术创意的划时代小写意花鸟画作品《踏遍青山识百草》诞生了。
萧朗先生作品《踏遍青山识百草》1972
《踏遍青山识百草》这幅作品旨在讴歌当时作为新鲜事物而遍布在广大缺医少药农村的业余医务工作者——赤脚医生。然而,花鸟画中是不可能出现人物的。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萧朗先生思考的重点。他在用高超娴熟的笔法描绘了陡峭的山石与各种形色的花草以后,巧妙的加置了一个装满花草的竹篓和一个印有红十字标志的书包,这样的构思不能不说其十分高明。我们知道,在中医药学上,各种花草植物就是草药。在长满各种草药的山石中,装着草药的背篓和人们日常不离身的书包不正说明采药人的存在吗?虽然此时人物不在画面之中,他一定又去采药了,这种见物不见人的艺术手法不仅符合花鸟画的特征,又让观者充满了遐想。这幅作品面世之后不仅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更赢得了艺术界与观众的齐声喝彩,它曾被作为宣传画印制了数十万张在全国新华书店销售。
之后,萧朗先生又陆续创作了与《踏遍青山识百草》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向阳》、《公社鸭群》、《赤脚医生之家》等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萧朗先生即使带着脚镣也能跳出如此完美的舞蹈,看到了萧朗先生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力。
萧朗先生作品《向阳 》1973
萧朗先生作品《公社鸭群》1973
萧朗先生作品《赤脚医生之家》1974
文革浩劫结束以后,被颠倒的世界还原了,被扭曲的艺术伸展了。当我们今天重新审视那“带着脚镣跳的舞蹈”,会有何等的感受?它除了告诫我们艺术一定要遵循其特有的规律和原则以外,更让我们感到艺术需要创造,需要内涵,需要思想,需要出新,同时它还离不开时代与生活的真实。
晚年时期的萧朗先生 2008
2015年1月8日(农历十一月十八)是萧朗先生诞辰九十八周年纪念日,值此我们撰写此文来缅怀这位卓越的小写意花鸟画巨擘,与朋友们分享他的创作经历,欣赏他的创作成果,学习他的创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