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郭诩:《运甓图》
郭诩:《运甓图》(局部)
郭诩:《运甓图》(局部)
王永林
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中相对较早成熟的画科,先是以细笔重彩见长,有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用,并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南宋时期,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出现扩大了人物画的表现力,增强了画家的个性情感表达。明清时期的人物画,已退居于山水、花鸟画之后,但仍有一些名家出现,如吴伟、仇英、唐寅等。其中,郭诩的人物画,既继承了院体画的工致,又突出了水墨写意的个性。
郭诩,字仁弘,号清狂道人,泰和(今属江西)人。他平生致力于绘画艺术,遍游名山,认为“岂必谱也?画在是矣”。他擅画山水、人物,兼画花卉、草虫、牛马,画作有粗笔和工细两种面貌。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风格豪放,与吴伟齐名,颇具“院体”之风;内容多为历史人物故事,采用白描手法,运笔如行云流水,虽不着色,却光彩照人,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其画作多有题跋,诗画结合,隽永有致,寓意深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有史料称,“天下竞传其画,购之百金”,“有贵人欲多得诩画,诩瞠目数屋梁不对;固索,辄跮跖狂趋,叫奡跳号去”。同时期的画家沈周、吴伟、杜堇等,都对其十分推崇。
《运甓图》为纸本墨笔,纵112.3厘米、横45.7厘米,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此图为郭诩兼工带写的意笔人物画,描绘了一个文士运甓的场面,人物线条苍劲有力。整幅作品的构图十分简约,除了人物与甓外,无任何背景,而画面上部的留白就占去了整幅作品的一半。作品左上角有一首自题诗:“致力中原日,斋居运甓劳。清谈废务者,功业竟谁高。”诗后款署“泰和清狂郭诩并写图”。无论是画面还是诗文,郭诩皆对劳动场面进行了突出的描写,用以借喻“劳苦功才高”的朴素认识。画中的文士温和儒雅、栩栩如生。其面部轮廓、须发及衣纹皆用偏淡的墨线写出,唯有眼睛与头上的软帽施以浓墨,令神态更为清润传神。从人物的服饰上看,领边、袖沿、腰带及青布鞋面皆施以略深的墨色,与衣纹的勾线形成对比,在准确地表现出那个时代的服饰特征的同时,使人物的头部与衣饰有了呼应,文士儒雅的气质跃然纸上。同时,画家将衣纹的长线条施以淡墨,减弱了墨线与白纸的对比,令画面和谐有致。整幅作品削尽繁冗,大胆地精简了笔墨,没有进行任何晕染,仅以简约明了、劲健圆韧的线条勾画出文士运甓劳作的姿态。高度提炼后的文士形象,神情娴雅,全无愁苦郁闷之态,反映出明代中期人物画所追求的淡泊恬静的审美意趣,亦展现出作者于人物画创作方面那形简神足的深厚功底。此外,题诗在作品中也起到了令画面充实、平衡,令布局更加完善的作用。四句诗成为了画面场景的衬景,让人物上方的大片空白变“活”,并通过字距、字体结构的变化,扩展了画面的纵深空间,令清逸儒雅的意境呼之欲出,增强了作品的气魄、力度与艺术感染力。
郭诩的作品,细笔不落纤媚,粗笔不近狂率,笔势飞动,神气俱足,时有信手拈来之笔,颇具奇趣。唐代白居易《画记》中有“形真而圆,神和而全”之句,而郭诩的《运甓图》也正体现出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