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画家闫勇
走进画家闫勇的画室,一种淡泊的美感从一幅幅山水画中扑面而来。清澈的溪流、缭绕的云雾、萧瑟的秋林、翠绿的山峰,在清雅平和的笔墨韵律中弥漫着一种生机,观者随着视线的游走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可望、可居、可游的山水家园。
闫勇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作品《挂月浮翠》
中西合璧 墨色互映
虽然平日也创作花鸟画、人物画,但山水画一直是闫勇的创作重心。作为闫勇最早接触的中国画门类,山水画是他最爱的一种艺术语言。闫勇的山水画从唐宋入手,他长期临摹历代山水大家的画风,对传统山水画的笔法、墨法进行过深入而全面的研习。唐代李思训,宋代李成,元代倪瓒,明代沈周,清代石涛,现代张大千、陆俨少、黄秋园、白庚延等大家都是他学习的对象,广泛的汲取与熏染为闫勇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功底。他的笔墨语言主要以元人为宗,并在宋代大山大水的大气磅礴和明清山水之法度谨严中探寻水墨山水画创作的规律性。
在师古人的过程中,闫勇自觉地摒弃了被大多数画家套用的程式化笔墨语言模式。他在古人之外,有意识地吸取当代山水画家之所长,在老师陈玉圃先生的影响下,他的山水画展示出了更沉着灵巧的用笔技巧和更厚重亮丽的着色效果。色彩和素描是大学美术基础课的主要内容,闫勇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灵感,他把这种灵感融入到山水画创作中,尝试着将东方的水墨与西方的色彩相结合。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令他的山水画既有水墨传统,又不失现代美感,从而与许多沉湎于笔墨创新而不能自拔的画家拉开了距离。
写生,尤其是山水画写生,是画家丰富艺术感受、挖掘创作源泉和锤炼笔墨能力的重要方式。闫勇的山水画写生与一般画家的山水写生不同,他更注重发掘线条的内在潜质,速写式的线条以及笔墨的渗化多变,给人以飘渺空灵之感。加上山水、花鸟兼擅,这种融会贯通、互为所用令他的山水画中经常出现花鸟画轻盈松动的线条,这也使他避免了单一的山水画家所形成的某些空泛程式化的弊病。所以他在天津蓟县盘山实景写生创作的《挂月浮翠》入选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得一致好评。
起伏跌宕的山水画发展史,实际上是笔墨的演变史,而且正是从对前辈的笔墨研究中,人们获取了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闫勇说自己更喜欢荆浩、关仝、范宽、郭熙的“全景山水”构图,因为他们提供的章法样式、笔墨形态更有利于体现博大雄浑、深沉凝重的气质,这图式的背后是大风格、大气派、大景观、大境界。笔墨是脱离了物质属性而具有精神内涵的图像语言,反映了自然造化和超脱物象之外的“虚静澄怀”。
闫勇作品《万象澄明》
尊师重教 博采众长
在闫勇眼中,师承关系在国画艺术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闫勇看重师承,也非常敬重恩师范曾先生。为了追随范先生,他更是几经周折才考取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正式成为范曾先生的学生。“我的老师曾游历欧洲各国开阔眼界,虽然敬重罗丹、米开朗基罗等西方古典艺术大师,但却不赞赏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过于追求花样和形式的做法。深刻的对比研究让他更坚定了发扬中国文化艺术的信心,因为中国绘画艺术不逊于任何国家。”
除了范先生的理论观点和艺术成就让闫勇由衷钦佩外,更让他珍视的还有范先生本人的师承关系。“我的老师有很好的师承关系,他的老师是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这几位先生对他的影响很大。他们于范先生,正如范先生于我,是‘真正领进门’的老师。”闫勇认为,范先生是学画道路上影响他最深的老师。
重师承自然讲门派,“门派的确立有很大的优势,能保持艺术的发展空间、纯正性和优良性。但也有缺陷,就是容易闭塞。对画家来讲,入门跟对师父非常关键。而凡有大成就之人,除了自己门派的优良基因之外,还会博采众长。我对门派的理解并不狭隘,所以也会饱览古今画作作为日课。”
闫勇作品《松壑朝阳》
教学相长 潜心创作
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是闫勇在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担任绘画艺术系主任最大的收获。师生之间在绘画领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令他产生了更多的创作灵感。而从其他艺术门类汲取到的知识也有助于他对写意精神的领悟。“与抽象油画画家为友,我更能领悟抽象笔法;与环艺老师为友,我观其画作便可体味到返璞归真的美妙;与好青花瓷者为友,我可将绘画延展到其他领域。只有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不局限于一家,才能开阔眼界,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闫勇补充道。
大学生活的专业陶养和多年专业教学工作的沉积,加之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学习,令闫勇养成了真诚踏实的品格和超然的性情。他对艺术充满了真诚和坚守,这份执著也令他有了新的发展平台——从天津理工大学调往天津美术学院任教。闫勇说,在新的环境中,自己将继续潜心于书画的创作与探索,与山川进行心灵的对话,用心来感悟艺术,用心来体察山水物象。 (张璇 宋昕)
闫勇作品《皎月临白水,碧云扶青松》
闫勇作品《暮色千山入 春风百林香》
闫勇作品《平远雪霁图》
闫勇作品《林泉高致图》
闫勇作品《西湖远眺图》
闫勇作品《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随大师学艺的趣闻轶事
每每回忆起自己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上学时的情景,闫勇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恩师们的言传与身教。大师们的治学之道和授业之风帮助他形成了绘画思想,也让他将做事做人之道牢记心间。
闫勇获得天津市第八届青年美展铜奖的作品《锦羽和鸣》
沉默铁牛 名副其实
自幼习画的闫勇由于家在农村,最初学画并没有得到家里的支持。“20世纪八九十年代,能考上中专或者专科就算是跳出农门了。我自小就喜欢画画,但基本属于乱写乱画,后来考高中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报名参加了艺体班并考上德州一中,才正式开始学习绘画。当时学习的内容包括素描、色彩、速写等绘画基础课程,但这些都是为了升学而开设的,应试性很强。依我个人的兴趣而言,我更加喜好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绘画作品。”闫勇回忆道。
高中时期的美术老师对闫勇影响很大,“老师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每次他外出进修都会把画室交给我打理,他的资料室的钥匙也交给我保管。有了这些便利条件,我经常可以翻阅到老师收集、购买的画册、画集、美术杂志,从中接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为我以后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就在那个时候,我接触到了范曾先生的作品,对他的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他的作品和艺术理论所叹服。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成为范曾先生的学生。”不过,考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经过两年的努力,闫勇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东方艺术系。
上大学时,电视剧《水浒传》正在热播,心性耿直的“黑旋风”李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班上同学觉得闫勇憨厚豪爽,跟李逵有几分神似,由于李逵的小名叫“铁牛”,就半开玩笑地给他起了个绰号——“闫铁牛”。“一开始我还不太乐意,觉得自己比李逵至少要帅几分,后来大家都叫,我就莫名其妙地答应了。再后来,我也就默认了。这一默认,大家更觉得喊我‘铁牛’更名正言顺了。”这个称号被闫勇一直沿用到今天,连博客都取名为“沉默铁牛”,他觉得自己直率坦诚的性格,跟施耐庵笔下的“铁牛”确有几分默契之处。
闫勇作品
耳濡目染 大家风范
回想起当年上学的那段日子,闫勇觉得影响自己最多的是范曾先生的言传与身教。“1996年10月,我在永明馆初识范曾先生,先生时年58岁,衣着得体,精神矍铄,卧蚕浓眉,透着灵性的双目神采飞扬,略带南方腔调的普通话抑扬顿挫,举止谈吐之间透出学者的智慧和艺术家的潇洒。先生为人光明磊落、爱憎分明,对学生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不失长者之风。求学期间数年的接触了解,让我在耳濡目染中更加仰慕先生的人品、学品和画品”。
闫勇说,范曾先生的教学方式集合了现代教学模式和传统师徒传授式的优点。现代教学既可以营造一个集体的学术环境,又可以相互切磋和学习;传统的师徒教学能够使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如程式、理法、特性)有充分认识。“中国画是特别需要灵性和感悟的艺术,最忌讳刻舟求剑式和数学公式般的整齐划一,师徒式教学相对容易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灵悟,而且从一家风格与画法上容易找到切入点,深入领会中国画的精义。先生演讲极具魅力,讲课时从不用讲稿,神思敏捷,逻辑清晰,旁征博引,吟赏唱和,深入浅出而不拖泥带水,滔滔然余音绕梁,津津然妙语连珠,挥手罢而真理出,其思想深度与口才相得益彰,令人叫绝,所以听先生讲课也是一个审美享受的过程。故学校每次安排先生讲座,必定座无虚席,人满为患”。
玩弄观念、设计骗局、迷恋荒诞、宣扬丑陋、故弄玄虚……当代某些所谓画家的这些行为在范曾先生看来实在是对“艺术”莫大的亵渎。“先生讲过他去法国参加一次艺术沙龙,某位与会人员大发怪论,说米开朗琪罗不懂艺术,不懂素描。先生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大声说:‘我喜欢米开朗琪罗,他是我崇拜的大师’,全场漠然良久。‘近日不闻秋鹤唳,无数乱蝉噪斜阳’,在当下混乱无序的艺术圈里,范曾先生执著地守护着古典的尊严,如秋鹤长唳,一声呐喊便胜于无数乱蝉的躁鸣。”
闫勇作品《吟赏烟霞》
追随大师 受益良多
在东方艺术系学习期间,最令闫勇难忘的是范曾先生授课时发生的一件件有意思而且有意义的事,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先生的治学之道和授业之风。
闫勇所在班级的线描课程由范曾先生教授,所有范曾先生带过的学生都领教过他对教学的严格。“先生的工作重心在北京,为了给我们上课,他往返于京津两地,从来都是早上7点钟准时到达画室,未曾迟过1分钟。有一次,一个学生迟到了,先生勃然大怒,狠狠责备了那个学生”。
在闫勇看来,范曾先生的画风属严谨一路,又具备传统的线描造型功底,因此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和造型基础。范曾先生反对所谓的“天才说和速成论”,他认为在国画艺术中,线条的质量和水平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没有捷径可走。“先生告诉我们,‘大家教人以规矩,不教人以巧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锻炼基本功可以让我们在临摹历代线描大师作品中体会到线条的魅力、学习到线条组织的基本技能,掌握和体会线条的疏密、穿插、向背、节奏、虚实、收藏等矛盾关系。先生常讲:‘线条功力不足的中国画家,一辈子将徘徊于地狱之门,上不了天堂,更不可能做到尽精刻微的描画。’先生曾经讲过一件事,说给一个班查看线描作业,指着其中两幅问题比较多的作业说,这两幅作业没有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而是心不在焉魂不守舍,想必作者有心事。周围同学听后哄然大笑,先生问其故,一个学生说:‘先生眼力太神了!他俩(两幅作品的作者)正在谈恋爱。’先生也大笑。”闫勇说。
当有学生询问范曾先生,说学习先生的线条进行创作可否行得通,范曾先生的回答至今令闫勇记忆犹新:“艺术有它自身的规律,不能强求,违背个性的艺术追求可能会导致创作力的丧失。每个人的修养与个人艺术实践不同,我的作品背后是我自己对历代大师作品的理解和升华,你可以从中吸取精华来利用和改造,但不能抄袭。齐白石、吴昌硕弟子众多成气候者不过尔尔,古人讲过虁一足,真正的大师面目,有一个就足够了”。
这个回答不仅点醒了提问者,也令闫勇醍醐灌顶,他常以此来激励自己做好笔上功夫,融合中西技法,在绘画上建立自家面貌。
闫勇作品《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以高翔》
闫勇作品《以仁辅义》
闫勇作品《梅妻鹤子图》
闫勇作品《任逍遥》
闫勇作品
闫勇作品闫勇作品《暮香深惹玉堂风》
闫勇简介
闫勇,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天津市第四届“十佳青年美术家”,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度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绘画艺术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与理论研究。1975年生于山东陵县,自少时喜好书画,师蒙孙玉华、田瑞先生,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受业于范曾、杜滋龄、陈玉圃诸先生。曾在天津、山东、广东、广西、北京等地举办个展联展,出版有作品集《观复集•闫勇 卷》、《中国当代名家•闫勇》,在《国画家》等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数篇。
2001年,《淡月追陪》入选天津市第一届花鸟画展;2002年,《陶渊明诗意图》入选天津市美术作品展;2004年,《四闲图》获天津市青年美展优秀奖;2006年,《静契幽怀》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7年,《梅妻鹤子》获全国“梅兰竹菊”大赛金奖;2008年,《孔雀芭蕉》荣获天津市第二届花鸟画展银奖;2009年,《蕉荫絮语》入选天津市第七届青年美展、《胜日寻芳》入选天津市第十一届美展,《幽谷访道图》入选“纪念陈少梅诞辰100周年作品展”;2010年,《太行风雨》获天津市青年美术大赛优秀奖;2011年,《东方既白》入选天津市建党90周年画展;2013年,荣获“美育中国梦”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一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锦羽和鸣》获天津市第八届青年美展铜奖;2014年,《挂月浮翠》获天津市第十二届美展铜奖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入选中国美术总评榜“2014中国画十大年度艺术家之中坚力量”。
闫勇等天津画家参展第三届中青年美术家提名展
画家闫勇:写意不可“贫学” 先论功夫再谈格调
无上清凉—中信银行2014贾冰吾、柴博森、闫勇画展
津门实力派画家贾冰吾、柴博森、闫勇岛城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