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江明贤作品:印象太行 88×96cm 2010年
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思想与绘画方向博士生导师)
一
作为“台湾中生代最负盛名的代表性水墨画家”,江明贤教授不仅参加了百余次重要展览,而且在世界各地举办过40余次个人展览。1988年,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之门初启,他就受新华社香港分社的推荐,应国家文化部邀请,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成为台湾首位在大陆举办展览的艺术家,并且与李可染、刘海粟、黄苗子、程十发等绘画大师合作交流。之后,他又在江苏美术馆(1990)、中国美术馆(2005)、上海美术馆(2005)、广东美术馆(2005)、中国国家博物馆(2012)、山西美术馆(2012)等大陆重要美术馆举办个展,与大陆美术界频繁交流,成为两岸艺术界交流的使者。
2015年3月,江明贤教授作品大型展览在软硬件均臻一流的浙江美术馆举办,离浙江美术馆不远是同处南山路的中国美术学院,这所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影响卓著的名校,由于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等执教于此,师资雄厚,人才辈出,而被誉为中国画教学的大本营。与浙江美术馆隔湖相向的,则是孤山西麓以吴昌硕为首任社长的百年名社——西泠印社。在杭州这座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书画之城,江明贤教授携其佳作与浙江书画界的旧友新知展开有益的精神碰撞与交流,意义不言而喻。
此次展览以“大地行吟”为主题,画龙点睛般地拈出江明贤教授数十年来橐笔走天下的水墨画创作的状态与追求。几十年间,江明贤教授始终坚实地行走在“大地行吟”的艺途。江明贤教授是充满激情的行者,在持续的行走中,他不断汲取创作的灵感,善于从别人司空见惯的景色中发现独特之处,并借助手中之笔付诸画面,从而吸引观者,打动观者。
江明贤教授是充满激情的智者,他行吟于中西美术之间,行吟于大陆、台湾美术之间,在古今中外文化的往返穿梭中,广收博取,融西润中,形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绘画风格。“大地”是江明贤教授艺术创作的坚实支撑,“行吟”是江明贤教授用如椽画笔回报大地的艺术方式。正是在年复一年的“大地行吟”中,江明贤教授完成了一次次的艺术的蜕变,走向了艺术的成熟。
二
江明贤教授始终行吟在旅途,出生台中山村的他,自幼喜爱绘画,大地的行吟,深入他的内心,贯穿他的绘画创作。他的绘画题材、画风的一次次转换,都与他的行脚密切相关。而几个节点,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64-1968年,江明贤教授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此时的师大美术系,中西绘画的师资都十分雄厚,他于中西绘画皆认真临习,最终以台湾师大美术系系展国画第一名、系展水彩第二名、系展设计第二名、系展油画第三名的综合成绩毕业,引人瞩目。1972年,就在台湾省立博物馆举行个展。江明贤没有满足于取得的佳绩,他希望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艺术。1973年,他远渡重洋,入西班牙国立马德里圣.斐南度美术学院(La Escuela Superior de Bellas Artes de San.Fernando,Madrid)学习西洋绘画和研究西洋美术史。后又进美国纽约大学研修艺术史,任教于纽约圣·若望大学(ST. John's)和中华文化中心。留洋5年,江明贤教授如饥似渴地了解、吸收西方各绘画流派的发展始末、特色和技法,期以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如同林风眠等先行者一样,在他者的西方,青年的江明贤在汲取西方文化养分的同时,愈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与价值,而西班牙油画教授象禅宗棒喝般的话语,更坚定了他回归中国文化的指向。他尝试用水墨表现欧美古代建筑遗迹与风景名胜,致力于中西绘画融合的试验和探索,立志为传统的水墨画,焕发新的生机。
1977年,江明贤结束欧美之旅返回台湾。他开始将创作的目光投注于各类乡土题材,他把西方绘画的内涵与技巧,经过审视、消化、过滤、接收,应用于本土文化创作。1988年,江明贤教授有了大陆的破冰之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频繁往返于海峡两岸,在他的笔下,桂林山水、苏州水巷、安徽宏村、黄山烟云、布达拉宫、万里长城、巍巍太行、乐山大佛、平遥古城、延安印象、嘉峪雄关、凤凰古城……或婉约柔美,或雄浑壮观,或凝重恢弘,或灵动清逸,一一呈现于画面,绘画格局为之大展,题材与画风均产生变化。1997年起,因主持全民电视台“画说台湾”栏目,江明贤教授不辞艰辛,遍历宝岛,系统全面地描绘台湾的古迹、民俗,决心用画笔为台湾历史做记录、做见证。
一路走来,游踪所至,江明贤教授的绘画题材非常丰富,传统山水、现代都市、历史建筑、文物遗迹、乡土风光、风景名胜,美不胜收;街市、村落、建筑、园林、渔港、民居,各具特色。江明贤教授善于观察和比较各处风景的异同,感受寒暑季节的变化,从中捕捉具有特殊性的东西。江明贤教授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创作意识,他从不自我设限,而是在面对不同景色时,努力寻找最合适的技法表现丰富多彩的物象。素描的笔触、油画的肌理、版画的拓印、水彩的润泽、 雕塑的团块、摄影的光感,只要表现的需要,都糅入画面;传统中国画的勾皴点染、破墨积墨,西方绘画的拓、印、喷、滴、洒,只要有利于情感的表达,都应用自如。在创作实践中,江明贤教授将中西艺术的元素加以融通结合,实现着自己简单而明晰的艺术宗旨:立足传统文化精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融西润中,体现中国审美;不泥古人,突破前人,创造当代绘画新风貌。
三
1500年前,宗炳写下照耀千古的《画山水序》一文,确立了中国山水画的合理性。文末,宗少文慷慨陈词:“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嶤嶷,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阅读江明贤教授不同时期的作品,我们总会叹服于画家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洞察力,会感动于绘画中寄寓的哲思,会回味于绘画内涵的丰沛,会惊喜于艺术手法运用的得体,会讶异于画面构图的别出新意,会欣喜于他的绘画艺术的持续提升。阅读江明贤教授的作品,如食橄榄,真味久在。
近代大学者胡适之先生巧妙地改易《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福不唐捐”之说为“功不唐捐”,常常书写以劝勉治学者。江明贤教授在50余年的绘画生涯中,勤奋执着,不断变异,不断精进,以其自由挥洒的水墨艺术,成为台湾画坛的翘楚,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中坚。
大地行吟,是江明贤教授一生的主题,是江明贤教授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江明贤教授的艺术字典里,似乎没有“歇脚”这一词汇。如今,已经从大学教职荣退的江明贤教授,更加专注于水墨画创作,畅游于大地行吟的旅程。我们期许有着健壮体质与旺盛创造力的江明贤教授,在“行行重行行”的艺术之途,不断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行吟在大地,遇见便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