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钟馗嫁妹图 70×136cm 纸本 水墨设色 1979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4月1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画院、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之“高妙传神——关良绘画艺术展”在北京画院开展。本次展览是继1956年关良北京个展之后的再次重要大展,展览涵盖了其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作品。更为难得的是,本次展览征借到关良艺术中较少呈现的风景、静物、写生及革命样板戏等题材作品,为观众理解关良的艺术渐进之路,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展览现场
关良,1900年出生于广东番禺县,1986年病逝于上海。1917年,关良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师从藤岛武二。留日期间,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同时又对印象派画家莫奈、梵高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时常钻研他们的艺术。1922年,关良学成归国,从此开始在上海、杭州、广州、武汉等地的艺术学校教授绘画。1939年,关良题赠倪贻德两件戏曲人物水墨,这是目前所知此类题材的最早试笔之一。
展览现场
关良爱戏,从小就与戏曲深深结缘。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唱、念、做、打不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现实社会的缩影。从戏剧艺术里,关良树立了是非善恶的人生观,也滋长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之情。关良曾说“戏剧表演与绘画相通”。他画中戏曲人物的扮相、动作和服饰等并非完全是舞台场景的绣像,甚至有不忠实于某些情节的创造。舞台是动态灵活的,画面却相对静止有限。关良经过理解和推敲,果断取舍,将重要元素提炼、重组,精心构思,再将其安排在“空旷”的画面中,任凭观者思绪驰骋。
戏剧人物-17.2×48.6cm-纸本-水墨设色-1970年-题“张仃同志正之”
关良的戏曲人物造型夸张、精炼古拙,他将中国画中繁复的表现手法省去,代之以儿童般的天真烂漫和毫无矫饰。苏东坡曾言“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也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观关良作品,他的这种“不工”实则“工之极也”。
贵妃醉酒-97×69cm-中国画--1979年-上海中国画院
1953年,关良题“白石前辈指正”的作品被齐白石收藏。1956年,关良问艺齐老,得到了白石老人的肯定和鼓励。1957年,关良与李可染出访柏林,到魏玛、德累斯顿写生,留下了多幅作品。此次展览也展出了其中一部分油画风景作品,如《树和桥》等,由此我们看到艺术家在进行水墨创作的同时,对油画也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不难看出,他的油画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光影迷人,且富有装饰性和平面性的特点。
戏剧人物-1953年-题“白石前辈指正”
不容忽视的是,关良的油画作品还具有中国风味,这也正是由于他一生都根植于中国传统,融汇中西。此外,在他水彩画中,那些简单的设色,狂放的线条还让我们看到了马蒂斯的影子。
李可染-魏玛大桥-55.5×44cm-纸本-水墨设色-1957年
大足县唐代石刻-37.6×28.2cm-水彩-无年款-私人收藏
作为20世纪的水墨戏曲人物大家,关良的艺术面貌丰富多样。作为20世纪的艺术实践者,关良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民族情怀和胆识。关良的水墨戏曲人物丰富了中国画的题材,古朴稚拙的速写式风格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应该说,这种尝试对于今天的中国画艺术家来说,依然值得继续探索和发展。
树和桥-23.5×32.5cm--油画--1957年-私人收藏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9日。
德国出版的关良画集、齐白石画集
观众观看作品
上海苏州河--28X36cm-油画-无年款-私人收藏
展览现场
1930年代,画室中的关良
关良在油画《钟馗》前留影
击鼓骂曹-77.7×34.5cm-中国画-1943年-私人收藏
苏三起解--96×90cm-中国画-1979年-上海中国画院
坐宫图-90×48cm-中国画-1944年-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