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张晏卿
邵佩英
初见张晏卿,你会觉得她是一个文弱的小女生,还带有一点儿羞涩的书生气,不善言语甚至有些“木讷”;可是当你看了她的山水画,更会觉得人与画怎么也对不上号。这些六尺、八尺的鸿篇巨制,怎么会出自这般柔弱的小女生之手?如此的小女生,怎么能够画出如此大构图、大气象的山水画作来呢?
在我的印象中,从事山水画创作的画家多为男性。女性作者一般擅画人物画或花鸟画,尤爱工笔之类细腻的画种(科)。这大概与女性妙手精致的普遍性格和偏好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有关。女性天生对色彩的敏感,有着花一样的比喻,自然对鸟语花香充满期待和积极的向往,花鸟与花鸟世界因此也就成为女性画家普遍喜爱和追求的画种和题材。然而,张晏卿却偏偏喜爱上了山水画。问其缘由,竟然简单到一句话——就是喜欢画山水,不喜欢画花鸟鱼虫。
张晏卿自幼喜爱中国书法和绘画,父亲是一位有名的中年书法家。她幼儿时期,父亲曾带着她报了青少年宫的书法班,打算让她接受系统的书法教育,从而走自己的书法之路。然而,张晏卿却很不情愿地在书法班里傻傻地坐了半天。当她路过绘画班门口时,被教室内绘画的气氛吸引住了。父亲似乎从她羡慕的眼神中察觉到了,试探着问她是否改学绘画,她点点头。父亲终于明白了,马上给她转到绘画班,从而满足了她期待很久的要求。她在青少年宫打好了绘画的基础,高中毕业又顺利考入天津工艺美院。在学校书画名家们的培养下,绘画技艺有了显著的提高。经科班学习,她懂得了更加勤奋与执著的意义。毕业后,她专事绘画。一边在天津大学进修研究生,学习理论知识;一边拜天津画院山水画家张运河先生为师,进一步系统钻研山水画的绘画技法。
她从山水画的基础学起,先后学过“四王”的山水画,进而学沈周、董其昌,也临摹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祖国山川的美丽景色,通过画家毛笔的皴擦点染,瞬间呈现在洁白的宣纸上,这是中国人的享受,也是中国画家的创造。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讲究“笔墨意趣”;山水画讲究“三远”,讲究“构图”,通过笔墨技巧的发挥,达到画家心中“意象”的完美效果。中国画家心中的山水,不是西方人眼中的风景画。中国画家把自己的感悟、情怀、意趣等,一股脑儿地交给了画面。张晏卿就是通过大量临摹古代的山水画,从中悟出了很多难以在西方画论中找出答案的道理。她每天作画7到12个小时,常常几天不下楼。与当今每天在玩儿微信、发微博、网购、逛商场、泡酒吧的女孩子们不一样。她就是画画,只要有宣纸,有颜料,有画册,就可以高高兴兴地坐上一天。她把时间给了画室,不停地创作、临摹,近去展馆参观,远赴太行写生。
大气象来自书画家大的胸襟、大的情怀,来自对画面娴熟的技巧把握。张晏卿自知技法的重要性,同时修炼自己。她经常随父亲拜访当代著名书法大家孙伯翔先生,从老人家那里得到很多教诲和嘱托。老人家如何写出正大气象的北碑雄风来?一定是博大的胸怀,超人的胆识和高妙的技巧。
实践证明,女画家画山水,同样可以精彩,小女生同样可以画出大气象。只要心胸宽广,大度豁达,以古为新,方法得当,并持之以恒,物我两忘,有了境界,有了才情,有了学识,就能创作出满意的作品来。
魏晋以降,山水画大兴。历代山水画家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山川的描绘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后人积累了山水画多样的技法和丰富的艺术流派与风格。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素材和范本,也给后代的画家缩小了创新的空间和机会。如何走好今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是张晏卿等年轻一代画家面临的课题。
挑战与机遇并存,荣誉与风险并肩。把握好今天,预测好明天,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画家,路还要走很长时间。但毕竟,张晏卿还很年轻。有这样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什么样的问题能难倒她呢?
张晏卿国画
张晏卿国画
张晏卿国画
张晏卿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