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高歌 59.8x43.7cm
天津美术网讯 4月初,刚进入雨季的深圳,紫红色的勒杜鹃遍布大街小巷,潮湿的空气里春意盎然。改革开放以来,这座城市以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快速前进着,如同这里千千万万年轻人匆忙的脚步。
穿越车水马龙的街市,来到罗湖区建于八十年代末的碧波花园。刚到小区门口,就看到画家邹传安,他怕来访的我找不到路就过来迎接。七十五岁的他,身着白色的短袖中山装,须发几近花白。追随他矫健的步伐,沿着楼梯爬到五楼,我已经累得喘不过气,眼前的老者却很平静。
工笔花鸟画曾让他在艺术界,以“深圳速度”般成名,奠定其工笔花鸟画老大哥的地位。然而,名利在邹传安这里早已失去吸引力。 自2000年迁居深圳,十五年如一日,他只愿在阅读和创作工笔花鸟画上下工夫。也许陶渊明那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正是这位老画家的心境。
郭沫若来信鼓励
1940年,邹传安出生于湖南新化县一个小康知识家庭,从小就带着文艺气息。三岁开始,他就迷恋上绘画,小小年纪就因绘画闻名于家乡。50年代初,邹家家境一落千丈,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彼时中国的政治运动不断,需要大量的宣传,邹传安被各种机构请去绘制宣传漫画,以此补贴家庭生活开支。
邹传安在十六岁便成为瓷器厂的一名学徒,担任工厂图案设计和新产品试制,他把绘画的才华充分展示在瓷器图案上,逐渐从小学徒到瓷器图案设计人,再成为鉴定人。做了一年学徒后,迫于生存压力邹传安当了工人,此后的二十八年都在工厂里度过。
从绘制瓷器图案开始,邹传安对工笔花鸟画展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和很高的天赋,很快就在当地有了名气。1958年,当地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老刘找到邹传安,让他创作两幅画参加展览。还在工厂上班的邹传安立即和领导请了一个月假,在家专心完成作品。创作好后送到文化馆,老刘说展览办完了不需要了。因为花鸟画在当时政治背景下,被视为资本主义的,所以文化馆不敢收下。
有人就劝邹传安把画寄给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因为他喜欢花鸟画。连郭沫若是谁都不知道的邹传安,就想着出口气,把画寄过去了。寄完画,这个年轻人很快就忘了此事。第二年,郭沫若竟然寄来一封亲笔信,用工整的小楷写着:“你只有二十一岁,并未正式学过画,而能画得那样工整。如果你继续努力,将来是会有成就的,你令我想起了齐白石老人······”。这件事情邹传安藏了好久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提起,但内心受到极大的鼓舞,下了更多功夫练习工笔画。
一旦坠入艺术之海,邹传安活着仿佛就是为了画画。他相信创作是一种生命的体现,而灵感则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走到山水中间去,走到每一处细节里。看到一个湖很好,他就想象要是有个花就更好了,看到一片海,他就想象能有一群海鸥就更好了,对生活的感动让他的画更丰富。
在绘画方面很聪明的邹传安,在争取利益上却变得“很傻”。参加画展,很多人是把画当场卖掉或者展览结束后拿回去,但他总是把画拿过去之后就没有再要回来,他以为参加画展的作品就是要送给举办方的。现在回忆起来,他感慨因为热爱绘画,只在乎创作的过程和结果,其他都很少在意。
正是这种“傻”,才使他比常人更专注于艺术,更能领悟高深的工笔画造诣。
工笔花鸟画“第一高手”
由于长期对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邹传安独创了大面积泼彩与工笔画结合的形式,使工致的物象与元气淋漓的背景完美结合,从而在工笔花鸟画领域开辟了新境界,他也因此被誉为美术界工笔花鸟画的“第一高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陈传席对邹传安的评价非常高,“齐白石创造了大写意花卉和工笔草虫于一图的形式,邹传安的大泼彩与工笔花卉相结合的形式,更有现代感。而且他的新法二者结合得十分和谐,大泼彩本该是豪放的、泼辣的、浓艳的,但他的大泼彩依然是静穆的,秀润的,沉着而又雅致的。和他的现代感的工笔花卉结合得尽善尽美。有了大泼彩沉着浓暗的背景衬托,他的明亮的花卉则显得更有阳光感、更玲珑清澈、更透明。”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邹传安就开始参加各级美术展,甚至在法国、美国、印度、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和港台等不少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邹传安的作品,其中四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的作品也成为国内外公私机构收藏的重点对象。他于80年代撰写的《工笔花鸟画技法》一书风行多年,再版无数,并被评为当今最具系统性及实用性的专业著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对创作的高要求,使邹传安在绘画上比常人付出更多力气,就像一头老牛在田地里慢慢精耕细作。
刚开始是一个月能画上一两幅画,后来画一幅画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他不间断地画得最久的一幅画是《碧水沉沙》,足足画了九个月。相比于许多画家同时创作几幅画,邹传安则十分专一。他从早干到晚,除了偶尔生病耽搁一点时间外实实在在劳动了九个月,每一个沙粒他都要画几个面,把沙子的阴阳背面画上来,才能够表现沉到水底下去。
工笔花鸟画因其特殊而严谨的创作技法,成为中国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几十年的创作中,邹传安始终坚守中国画的底线。
邹传安对传统工艺和笔墨技巧要求很高,他曾谈到,追求艺术重要的是能自尊自重,啃透传统精髓,经意于每一件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技法含量,使一枝一叶都浸透民族根基,少些玩弄和草率,也不屑左顾右盼,便能成为抵御外邪的不倒长城。
除却艺术,邹传安在哲学、诗词、评论等方面都见解深厚,知识广博,这也在他的画作中体现出来。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范迪安曾这样评价邹传安:“传安先生的艺术最为重要的品质是体现了他宽阔而从容的人生情怀和朝向精神深度的创造意识。他在国学上的深厚修养支持了他在画理与视觉造像,在诗心与画作意境之间会通感悟,创造出充满情感与逸兴的花鸟艺术世界。”
竸秀 104.7x71cm
只想安静作画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出自英国诗人兰德诗歌——《写于七十五岁》的这段话,用来形容现年七十五岁的邹传安心态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在艺术界几度叱咤风云的画家,早已把名利抛诸身后,他将自己几十年来创作的798件作品,包括白描、色稿、写意和书法等,悉数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我一个七十多岁的人,剩下这么多作品怎么办呢?得保管,放到博物馆就没有意外了”。
工人出身邹传安,也是依靠艺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对于现在年轻艺术家追求名利,饱经世事的他表现出很深的理解,只有保证了基本的生活,才能去追求艺术事业,所以他认为年轻人卖卖画,抬高自己的身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无论如何,他认为要守住艺术的底线,不卑不亢地去创作。
从心之年再回首,他感慨多年前的自己也很愤青,像很多人一样挑剔国家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对社会一度感到悲哀。现在的他变得越来越宽容,“养好一盆花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养好一千亩的苗圃却很不容易。所以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没有问题。我也很厌恶闹独立的人,就不怕千千万万人送死?就不怕自己的国家陷入混乱就再也不能进步?”
当然,偶尔对国事天下事的关注之外,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安静作画,把日子过慢,把思考放慢,把创作放慢,平平静静地过完剩下的日子。(记者 邹锡兰)
邹传安简介:
邹传安 ,字书靖,斋号“知止”。1940年生,娄底市新化县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一级美术师。退休前供职于娄底地区文联,任文联名誉主席、美协主席、娄底画院院长,退休后移居深圳。自幼习画,长期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作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即参与县、地以上美展,七十年代后,历年有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并获奖,涉及的国家有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印度、新加坡等,曾数度在长沙、香港、台北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有四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百余件作品为海内外公私机构收藏。出版有专著《工笔花鸟画技法》,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所出版的工笔花鸟画技法专著中最为系统且具实用性的著述”;其它出版的个人画集还有《邹传安画集》、《天簌—邹传安工笔花鸟画》、《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邹传安花鸟画作品精选》、《邹传安工笔花鸟画集》以及画论《砚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