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研讨会现场
合影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6月5日下午3点“逸兴真扬—北京逸真画院国画作品展”研讨会,在北京杏坛美术馆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创研部副主任何加林主持。并特邀国内当代权威艺术理论家:薛永年、尚辉、王志纯、朱万章、陈瑞林、杨维民、赵力忠、王镛、吴洪亮、裔萼参与。从多角度、多层次解读当代审美理念,拓展艺术实践多种可能,通过对话与交流,展望逸真画院参展画家未来艺术发展之路。
何加林:教学这个东西是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希望各位专家能多提学术上的建议,多给他们一些建议,给他们一些方向,让他们选择自己道路的时候能够准确看清自己。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水画到底要干什么?写生是目的吗?创作是干什么?跟人的心有关系,这是中国画得以生存发展的真谛。画家主要是把我们看到的更高的精神需要画出来。其实古人有古人的局限,每个时代的不同,不是说画画就要参加旅游团,而是要自己的精神和山水精神达到一种超越和满足。意识的提升,它是一种境界,这种认识,更符合山水画本身的需要。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执行主编、上海美术馆研究馆员):今天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首先是我们这20多位学员,是真诚地探索中国画,也是把对山水画的这样一种本质呈现在画面上。
我觉得何加林一再告诉大家要来探索艺术,实际上是要把社会上流行的浮华、浮躁的风气剔除掉,你要和山水对话,要和自然对话,当然更重要是通过山水和自然,和你的精神对话,这样你的山水画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本源!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要让所有的艺术有现代感,我觉得要强化个性,简化形式,我们这些学员的作品个性的不够强烈,跟别人的距离不是一两天造成的,所以要不断地加强,至少在你比较成功的作品上要总结经验,把你的个性特色强化。还有一点,我提醒大家要注意简化形式,不是说要简单,而是要单纯。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我从这个展览中看到的更突出的不是写,而是画,是强调了绘画性,在强调这点上大家是做出了努力,这种绘画性不完全是传统古代的绘画性,里面探索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
陈瑞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我看到了你们这个展览,我就感觉到何加林带着学生是创造新中国画的成果和路径,未来的希望就寄托在通过不同的路径和不断地努力探索之中。
王志纯(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逸真画院是一个很有生气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从这儿可以看出何加林的教学很开放,每个人学的点都不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面貌,有自己传承的点。所以看完整个展览之后,我觉得非常的丰富。
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我谈谈自己的四点体会。第一个是清新,体现出传统山水画创作的一种模式。第二个感觉是这批作品的整体格调不低,绘画当中最难的是低调,是灵秀之气,大多数作品是唯美的,是自然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第三个是个性比较鲜明,就是画家对于山水画、对于自然造化的理解,或者是对笔墨的结构,有一种沉静的感觉。第四点,这些山水画家,反应出了何加林工作室阶段性的成果,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裔萼(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我觉得对艺术品的追求,是对写实水墨的一个很大的反驳,何老师这点抓的非常好,对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反思,是整个社会的思考和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山水画真是由于它的这种超越性,它的理想化的、诗意的表达,或者对我们安顿心灵精神家园的表现,是它最最可贵的。
杨维民(美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创作是一个逐渐的消解前任的影子,这个过程很长,我觉得一个高徒,既要秉承老师精髓的东西,但是又有自己的新招式,这是一个成功的学生。
吴洪亮(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今天的展览我更愿意看成是何老师的教学成果展。因为这是一个学习成果的表现,不是各位自我性情的释放,比如说三年五年以后,再次看到逸真画院的院展,便是各位释放性情的展览。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评论人也要把画画好,这样跟人家也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交流。
总结
王平:今天的研讨会既涉及到我们画家的作品当中体现出来的特点,特别是老师们一致认为这些作品中的清秀也好,清雅也好等等,同时也提出很多的问题和一些建议是需要大家去消化的,特别是在我们的作品当中,存在的一些还不够厚重,不够苍茫,涉及到一些境界方面的问题,气质培养更多的是需要读书,读书可以转化人的气质,今天为什么要让这些理论家来讲,其实也是希望他们通过见一些大家的气质,来转化我们的气质。
何加林:我觉得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现在都是画家了,逸真画院的画师,还是希望你们多读书,多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多吸收营养,拓展视野,可以在世界各地去审美,去观赏,去热爱生活。用我们的这只笔把我们真实的感受,把它展现在我们的作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