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7月27日,“神会心谋·高杰、高博、张晓彦三人行国画邀请展”在洛阳美术馆开幕。呼和浩特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李抚沧,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王万昌,天津工艺美院原院长马洪辰,洛阳市委宣传部纪检组长李铁林,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洛阳美术馆馆长文柳川,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王绣,孟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永贵等出席开幕式并观看展览。
本次画展精选国家一级画师高杰、高博,国家二级画师张晓彦三位画家的130幅作品进行展览。其中,张晓彦为孟津朝阳镇人。
在开幕式后的座谈会上,专家学者认为,此次画展作品,工笔、写意、没骨兼有,山水、花乌、人物俱全。三位画家的作品,得山水自然之大气、人物性情之神韵、花鸟自然其灵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他们以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野,创造了国画的多元境界,展现了文化、艺术、审美的至高水准。
本次画展由天津画院、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天津日报社、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中共孟津县委宣传部主办。展览将持续到本月30日。
神会心谋——高杰 高博 张晓彦国画邀请展
展览时间:2015年7月27日-30日
展览地点:洛阳美术馆二楼、三楼展厅
展览序言
洛阳,自古形胜甲于天下。北依崇邙,南拱伏牛。大河横亘于外,伊洛湹涧汇聚于内。十三朝帝都所在,兵家必争之地。三代以降,文明绵递,斯文不断,代有才人,辉煌于河洛之间。
张晓彦君,洛阳孟津人也。生于北邙腹地,学于伊洛之间。得天中厚土之朴质,感嵩岳太行之峻雄,蕴津河湹源之灵秀,慕笔墨丹青之风雅,汲汲于古盟,奋发于津门。以没骨花鸟拔帜于当代画坛,摘金夺银,渐为吾乡艺坛之才俊、青年之名家。孟津,乃河图肇造之地,文明发端之源,民风淳朴,崇文厚德,蔚然于数千年间而文风不断。近年更因文化之繁荣而为社会各界所共认、嘉许。孟津文化界多次邀请晓彦君回乡办展,沐泽桑梓,晓彦君允诺久矣,惜未成行。
津门者,京畿之门户,都邑之重镇。近代以来,文化荟萃,英才辈出。昔时晓彦君求学于津门,受教于当代书画大家,开胸襟,豁眼目,方有今日之成就。高杰先生、高博先生即晓彦君之指路名师也!晓彦君与某每每语及二师,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今恰逢三人联展于呼市之际,北疆震烁,草原轰动,某闻而再促之,晓彦君乃与二师联袂南下,成今日河洛艺坛之盛事,于晓彦君则即圆宿愿,又谢师恩;于吾洛画界,则清心洗目,启迪模攀,可谓二美具矣!
夫画者,微妙之艺也。上可达乎大道,中则见于人心,下能述及万物,非才志高拔、德艺兼优者,莫能臻其至境。吾观高杰先生之山水,既得北宗之雄浑大度,又具南派之氤氲风流,诚于画史诸家有会于心而又妙得山川自然之精神者也。其老笔纷披之处,功力性情毕现,令人沉浸其间,难述其妙。高博先生则以人物见长,尤多写藏族风情,深得笔墨运用之三昧,遗貌取神,独得奥旨。细究其笔法墨韵,无不以画理出焉。观之多清雅健劲之意,信知其乃以笔墨写心者也。至于晓彦君,则擅以没骨法为花鸟造像,映物繁杂,笔工墨细。然细审发于娴熟笔墨之外者,更多乃是其浓烈之人文情怀。以此情怀观照万物,荟萃怀抱,酝酿心境,再现之、丰富之、升华之,并以一“美”字表现之,使人观之欲醉,嗟赏不已,悠然心会处,早逸出于画作之外矣……
吾尝讨书画至境于当代名家,无不以华夏文脉之传承为指归,而励之以心手相师、神气激荡。吾国艺术与西方区别之大者,恰在“求神会心”四字,今画展之题名曰“神会心谋”者,莫非此意哉?今者,国运渐隆,文运方盛,河洛之不为天下文心者久矣,吾洛有识之士无不为之惋叹而鼓呼!近来有提“让世界重回洛阳”语者,颇得河洛士心!此展得洛阳艺坛诸多友朋之助,想皆一心欲文化复兴于河洛、复兴于华夏之志士良愿也,以此观之,则此“神会心谋”四字者,又岂止于区区一画展者耶?!故为之感动、为之感慨,欣然做序,亦不辞某之识浅而笔拙矣!
古雒 辛俊峰
2015年7月25日
画家简介
画家高杰
1955年出生于天津,197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5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课程美术学研究生班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访问学者班”。现为天津工艺美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欣赏
画家高博
1963年生人,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得学士学位, 后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九三学社成员,天津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刊物,出版个人专辑十几部,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美展中入选或获奖,其中,作品《圣境》入选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作品欣赏
画家张晓彦
生于1975年,师从霍春阳先生、阮克敏先生、贾广健先生。现为天津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天津市青联委员,天津市美协理事,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佳青年美术家,2009年被评为天津市文艺新星,2009年被评为天津市“五个一批”重点培养人才。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