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画家孟宪义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孟宪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
简介:孟宪义,字圆名,号六然居士。孟宪义家学渊深,幼好丹青,临池不辍,转易多师,终归于霍春阳先生门下,1987年正式拜师,又得书画鉴定大师刘光启先生言传身教,受益匪浅,画艺日进,独步层楼。其绘画主攻花卉、翎毛,更善梅、竹、菊,荷花、芙蓉等传统题材。在吸收老师的学术思想的同时,孟宪义的画中融入了了自己的感悟,提高了认知,探索着自己的艺术道路。笔立骨、墨生肉,笔提神、墨生彩,长期坚持这样一种练习和创作,追逐“笔墨精神”的至高境界。
孟宪义
[天津美术网]:这是不是我们评价一幅画甚至是艺术作品好坏的一个标准?
[孟宪义]:当然。这个观点也有他的不确定性。比如我们有很多民俗的东西,它不需要更多哲学内涵,它有民俗内涵就可以了。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国的传统绘画,一定是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挂钩的。如果一个搞中国传统绘画的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话,那么他的艺术水准肯定是不高的。
[天津美术网]:这算是一个方面,还有其他的方面吗?我们来认定一幅作品的好坏。
[孟宪义]:这是一个基础。下面就是从艺术层面来讲,我们传统绘画有“六法”,气韵生动。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概念,但是什么叫气韵生动呢?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从画的本身,也就是画的形式上,这是拿语言可以表述的,基本没有量化的指标。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再解释“气韵生动”的时候它就应该有一定的基础了。中国画讲究笔墨,这个用笔一定是有力度的,这个力度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这是“活笔”。另外一个叫“活墨”,墨也不能是死的,处理活墨我们对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也有很多理论和名词来解释活墨。如果一幅画出现了死笔死墨,就是出现了败笔,这幅画就是废画。有了这样的一个标准我们就能甄别出来一幅画的好坏了。
孟宪义作品
孟宪义作品
孟宪义作品
孟宪义作品
孟宪义作品
[天津美术网]:您也画了很长时间的花鸟画了,有没有您比较喜欢的题材?
[孟宪义]:应该说没有特定的,只有约定俗成的,比如大家常画的梅兰竹菊,是一种历史的演变。为什么要画这些?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讲,它表现了一种君子之风。兰花的姿态并不妖艳,香味儿也不冲、颜色也不好看,但是他那种淡淡的香味沁人肺腑,号称王者之香,并且它不招摇,一定是在草丛里面、石头边上、山谷里面,“任是无人也自芳”,这样的一种君子品德。梅花的品德,“众方凋落独鲜艳”,所有的花都掉落了,只有梅花再开,就像是主席诗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气节。菊花,“人淡如菊”,竹子,“虚心直节”,这都是从人文的角度。从学术的角度看,我们的中国画是以线构成的,梅兰竹菊的用线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画花鸟画用线的集合。比如兰草这种一波三折,有提、按的线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比如梅花枝干木本植物的线。
[天津美术网]:我们现在接触了很多画家都是由西画最后转向了中国画,也学习了很长时间的中国画,在他们画中国画的时候,很多时候能看到一些西画的痕迹,您是完全抛弃之前学习的这些东西?
[孟宪义]:是的。比如我们把一些西画的理念带入到中国画里面,我认为这有一定的问题。西方的绘画艺术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与中国艺术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经常出现有的画家学习了西方的绘画之后来改造我们的传统,所谓的革新、革命。我认为这些主观的想法是对的,但是动机的对不一定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动机和方法的统一才可以。可是我们传统文化需不需要用现在西方的思想来改造呢?并且把一种革新、革命的概念放到这里面来,恰当不恰当呢?很显然,不恰当。我们的改革应该建立在把以前所有的东西了解透的基础上,我们掌握了吗?了解了吗?在这其中浸润了吗?没有!在这种条件下用另外一种文化想改变我们本土文化很显然这样不公平也不科学。我们以往的文化,西方人在接受,比如欧洲后期印象派的毕加索,他要用中国的线作为他的表现手法,当然他也只是表象的拿过来了,他并不了解我们中国画中轮廓线的重要性,和它的文化内涵,同时我们还要讲中国画因为是以线造型的,所以我们是以书法为基础的。我们现在很多搞中国画的画家书法方面的问题很严重,并没有很好的解决,从理论上讲“书画同源”。如果书法的问题没有解决,书画同源怎么解决呢?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中国画就是有缺陷了。所以说还是应该仔仔细细的研究传统文化。
孟宪义作品
孟宪义作品
孟宪义作品
孟宪义作品
孟宪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