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开幕式嘉宾及艺术家合影
天津美术网讯 2015年9月19日下午4时,“源动力——许英辉绘画艺术展”于798艺术区梵谷艺术中心开幕,展览由艺术批评家王春辰策划,呈现了艺术家新近创作的《水浒》系列以及其早期的《神之格思》系列两部分作品,同时,此次展览也是梵谷艺术中心的揭幕展。
策展人王春辰致辞
艺术家许英辉致辞
策展人杨卫(左)、策展人王春辰(中)
许英辉90年代初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之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2011年才下定决心做职业艺术家,或许是由于早期学习的缘故,在许英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来自中国多个历史时代的民间艺术、原始图腾、木雕、敦煌艺术、民间剪纸,等等形式资源,他将之熔于一炉,构成了一种气象宏大而又深厚的格局,他的画面里充斥着各种传统的民间符号和抽象夸张的人像,剥离了具象,抽离了传统绘画的印象,有着生命的喜悦、狂欢和淡淡的隐忧。
此次展览呈现的《水浒》系列便是如此,这个系列也是艺术家由自然神性和生命精神的母题转向民间情怀母题的呈现。《水浒》作为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就是代表民间精神和思想的经典之作,这个系列作品的完成,表征着许英辉的文化态度和精神品格的基本格局是自觉地疏离于主流文化、体制文化和精英文化之外的,这既是他的文化态度,又是他的思想立场。
艺术家许英辉
活动现场观众在观展
活动现场观众在观展
策展人王春辰在谈到许英辉的《水浒》系列创作时表示:“这些看似民间的故事、吉祥物、原始的符码,其实里面包含了深入骨髓的文化信息和信念基础。从更久远的未来去思考,它们具有维系中国作为文化体存在的文化基因密码,这是具有人类学价值的文化之源。以这批新作为例,许英辉选取了《水浒》人物故事系列,但他没有将它们做成插图讲一个通俗故事,而是将它们一个个置于诸多的文化元素的关联中,形成了一个符号学之网,具有极强的视觉文本意义。他的《神之格思》系列,将神话、传说、志异故事等等重新演绎,画面绚丽而不俗,人物组合紧密,有纪念碑效果,达致永恒的意义。可以说,它们在若干年之后,将成为后人看今天的一种变文,这种隐匿的文化心理信息将被一一揭秘出来,时间维度的脉系得以延伸。面对这些画作,我们可以细细品知我们内心被包绕的那层历史茧壳;也因为许英辉重新构成它们,它们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新的阅读可能性。当我们安静地注视它们,我们得以静谧,而它们则像铭文一样等待我们的解读。当我们阅读它们,获知了清晰的含义关系后,我们说,许英辉创造了他的新的文化谱系图。”
活动现场观众在观展
《水浒》之双鞭呼延灼/纸本彩墨/120cmX240cm/2015
《水浒》之双鞭呼延灼局部
对于艺术家许英辉来说,《水浒》系列源自《水浒传》,但又与《水浒传》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说有关系的话也仅仅是名称上的联系,其实他更像呈现的是画面背后的故事,他的作品中有非常多的形象,人物与动物共生,相互交织又彼此分离,繁复但不繁杂,对于作品中的形象,许英辉表示看起来似乎很乱,这正是他想要的,让观众在观看画面时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是需要细细的品读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艺术家在作品中设置了很多具有隐喻性的形象,只有在细细的品读中才能了解他的用意,比如作品中的老虎最终噙着一把尺子,武将的手中拿着一把痒痒挠,手指尖上立着一只蛐蛐,非常的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此外,他的作品中还有众多的植物,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艺术家精心设置,最终想呈现的是对于精英文化的解构和反思,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底层人物的关怀。
《水浒》之豹子头林冲/纸本彩墨/120cmX240cm/2015
《水浒》之霹雳火秦明/纸本彩墨/200cmX100cm/2015
许英辉自小有锄地耕耘的经历,少年时曾代替牛在前面拉着犁,和父亲一起耕种自己的土地,看着铁犁在土地上翻出一道一道的土陇,那些土湿润着,有温温的气息冒出来,这种感觉让他喜悦不已,感受到生命的迹象和萌动。年复一年这样的耕耘,恰恰就是人活着的存在方式,是最本质、最真实的方式。对于原始的、神秘的事物感兴趣,对于民间的、世俗的、底层的事物感兴趣,都可以回溯到最本质的初始,就是个人的生命经验。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6年1月19日。(记者 陈耀杰)
关于艺术家
许英辉,1969年生于中国河北深泽,现居北京。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职业艺术家,现任中国剪纸艺术家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