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在故宫博物院90岁生日前,台北故宫策划的“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即以北宋至民国的45件画作讲述了这一文脉传承的过程。展出的作品或是传为范宽之作,或是后人托于范宽名下的致敬之作,抑或是被专家认为取法范宽之作。展览由《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的传续”、“范宽的传承作品”和“范宽画风的影响”四部分构成。策划的切入点很小,背后的研究却重学术,显得系统而深入。
展览后半程,《溪山行旅图》已撤,这幅经典之作进入三年半的休眠期,现场的高清印刷展板展示着其传说中的山顶密林、雨点皴以及落款。传为范宽的《行旅图》《临流独坐图》《秋景山水》等名作依然还在展览。除此之外,萧照、文征明、董其昌、王原祁等名家的追摹之作也在各个部分中呈现。一位大画家与他的追随者们,如一座高山周围的群峰。
被大陆游客淹没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毛公鼎、翡翠玉白菜、清宫旧藏工艺品展柜前人头攒动。相比之下,范宽大展的场面则冷清得多。这景象还真有些契合《溪山行旅图》中描绘的景象:巍巍高山之中,唯有寥寥数人安然穿行其间,气氛宁静而悠长。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因为《清明上河图》的号召力,9月开始的“石渠宝笈”特展带来了空前的大客流。在院长单霁翔的努力下,跑步进宫的状况虽然不见了,但仍需要排五六个小时队。节日期间,武英殿外的长龙也许还可能更长。
相比台北故宫小切口、大纵深的策展思路,“石渠宝笈”直接铺陈皇家收藏的最著名书画,其理念着眼于“盛大”,能够吸引那么多人也应在意料之中了。不过,除了武英殿内展出的传世名画之外。延禧宫的展示则显得更有针对性,策展人希望展现这一著录本身的各个侧面:如编纂过程、编纂体例、保管地点等。
“石渠宝笈”的展品说明制作令人称道。几乎每一件书画边都有展牌,用手机扫描展牌上的二维码后,能听到专家对画作的详细解说。展牌也做得用心,详细标注画作的释文,并讲述其年代背景、艺术特征以及学术辨伪,其中不乏新近的研究成果。相较而言,台北故宫的展牌似乎显得简单了,很多被学术界认为是“传为某人”或“仿某人”的作品都被直接注以“某人”之作,有误导观众之嫌。(孙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