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恩师郭鸿春在指导张伯君。
张伯君作品:《晨妆》
好思佳
提到中国的工笔画,尤其是工笔花鸟画,早在五代和北宋时期就已臻完善,并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尽管北宋的画家们给后世留下许多范本,但是正如邹小山所说:花卉盛于北宋,而徐、黄未能立说,故其法不传。意即,徐熙、黄筌并未给后世留下什么秘籍。因而在临摹前人粉本之余,仍有诸多问题困扰着当今的工笔花鸟画家。这些问题同样也困扰着年轻的张伯君,尤其是临摹所带来的生气索然。
所幸,张伯君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郭鸿春先生。工笔花鸟画家郭鸿春,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又到中央美院和北京画院系统地进修,上世纪八十年代拜国画大师俞致贞先生为师,之后又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金鸿钧先生的入室弟子。金鸿钧先生的学生很多,而郭鸿春是金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郭鸿春牢记中央美术学院的校训以及金鸿钧先生的“三新理念”:新技法、新题材、新意境,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画风奇崛、空灵;意境飘逸、清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张伯君作品:《国色》
几年来,正是郭鸿春先生将这些艺术思想和技法系统地传授给张伯君,尤其使张伯君对画面的虚实变化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虚实是相对而生的,虚也是实,是一种不确定的实。正因为不确定,才给人们以想象的空间,将黑白、浓淡、轻重处理得适度有加,做到虚必静,静必淡,淡必远,使画面形成一种空灵之气,才能激发观赏者的无限遐想。
近几十年来,当代工笔花鸟画在技法层面的学术上提出了借古开今和纳洋兴中。借古开今,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追求古人的气息,这种气息也时常出现在张伯君的画面里。纳洋兴中则是以西方写实绘画的观念来改造中国工笔画,强调光影和空间,就张伯君的画来看,也吸收了一部分西方写实的元素。但并非是为了改造中国画,张伯君同时吸收了两种观点的优势,而又不依附于其中任何一种观点。不过就整体而言,张伯君的画面还是属于传统的。
张伯君作品:《桐花垂垂香满空》
张伯君的花鸟画虚实、疏密参差,显然是来源于师承。张伯君有时会在一片近乎完美的荷叶上画一个或几个虫洞和残点,这并非是张伯君不懂得追求圆满之境,相反,画面中的残破恰恰正是国人所欣赏的。有道是:圆朵非无缺处,密叶必间疏枝。这些巧妙的处理,每每在张伯君的画面里可以轻易看出。对于一个80后画家而言,这些其实是不容易做到的。
有了对尚理的追求和实践,再加上张伯君日益精进的书法功底,在不久的将来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是完全值得期待的。今日关注工笔画的人越来越多,工笔画将更多地承载并丰富现代人的生活,传达视觉表现和审美新潮,这一切都将促使张伯君自觉地承担起作为工笔花鸟画家的责任和使命。
张伯君
张伯君简介
张伯君,男,1981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绘画,200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会员。大学毕业后,随著名画家郭鸿春先生学习,听从恩师教诲,深入生活,坚持创作,多次随恩师外出写生,深入大自然汲取素材;同时在传统的艺术土壤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几年来受益匪浅,感悟良多。
作品入选:天津市第八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在校学生美术作品年鉴、“沽上书香杯”书画大赛。
张伯君作品:《白莲》
张伯君作品:《秋声》
张伯君作品:《春酣》
张伯君作品:《春晖》
张伯君作品:《牵牛》
张伯君作品:《天香》
张伯君作品:《红妆》
张伯君作品:《春曲》
张伯君作品:《清趣》
张伯君作品:《桐花垂垂香满空》 (局部)
张伯君作品:《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