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伍眉画社2015年秋受邀参加“高原·高原——第五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团体邀请展。这场西部艺术嘉年华将于10月30日晚盛大启幕。伍眉画社作为应邀团队,将会成为这场大展的极大亮点。这,也是她们十年的美好礼物。
伍眉画社简介
伍眉画社,系活跃于陕西美术界五位女画家张小琴、石丹、石英、韩莉、傅小宁组成的艺术创作集体,迄今已逾十年历程。
十年前的2005年,在著名画家王炎林先生的鼓励与扶植下,张小琴、石丹、韩莉、傅小宁四位开始携手结盟,共事丹青,并成功举办“状态· 语境”四人展,引起多方关注。随后石英加入,五眉联袂,雅集偕行,遂于2010年结社组建“伍眉画社”,并于陕西美术博物馆举办“状态· 语境· 伍眉画社作品展”,正式耀然于当代中国画坛。
“伍眉画社”五位女画家,皆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有着大体相近的生活阅历和共同的艺术理想,并且都受过严格的学院艺术教育,在艺术园地多年耕耘积累,渐出茧化蝶,别开生面。
其中,石丹超越女性角色意识而直抵生命本原的探究并予以诗性化的诠释;张小琴对母性情怀与人文历史的宏深理解和精微表现;傅小宁富含文化意味的灵魂叙事和梦幻语境;韩莉以现代情愫再造传统花鸟意涵的清纯蕴藉和绰约风姿;石英“润物细无声”式的淡墨山水之幽邃心境与从容气象,都在在显示出五位女性艺术家恪守本真、自得为适的诗性生命意识与纯粹自在的艺术精神。
站在“伍眉画社”背后作学术主持和精神支撑的,是同样活跃于陕西美术界的四位强有力的专家学者:已故著名画家王炎林先生,著名美术评论家程征先生,诗人学者沈奇先生和著名青年批评家张渝先生。
得此底背,十年行旅,五位女艺术家以画室为“闺阁”、以雅集为“平台”,切磋交流,尽享“宁静。
大咖眼中的她们:
李建国:
每位画家都有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表述样式,而她们的表达能力也做到了。
高建群:
她们让我们感到西安是个有着自由艺术精神的西安,是一个有着伟大创造力的西安。
刘曦林:
五人皆生于“文革”之前,动乱未曾泯灭其真好丹青之童心;至新时期,沐时代之春风,得读学院之课业,又渐出茧化蝶,任创造之欲、想象之翼自由翻飞,收获今日丹青硕果。
彭德:
五位女画家,放在任何一个同类的展览里面,包括放在一些比较当代的展览里面,她们都是相当出色的。
江文湛:
我认为这五位画家,对当前社会有她们自己的一种基本态度和基本认识,我赞成大家去努力寻找自己的语境。
评论文章一:
十年雅集 伍眉沉香
——“伍眉画社”十年有感
沈 奇
汉语语境里,五和九都是大数。当然是说个位数中的大数。
独立自由的“个位数”中,“五”最有意思。人有五官,一手五个指头,两手加起来便“全”而“美”之——人类一切的创造,包括艺术,都落实于这一双手,落实于这可爱的“二五一十”。
十是两个五之合,个性的独立自由画了一个圆,再合为携手并进之潜沉修远的一,以待生生不息的未来。
“伍眉画社”取名就有个五:五人成伍,携手扬眉(眉中之梅,梅花之眉,巾帼不让须眉),同仁联袂,雅集偕行,而且歌且舞。
五位女画家,大体相近的艺术历程,共同认领的艺术理想,心有灵犀,一拍即伍。
长袖善舞,自天性,也自机缘。
中年午后,名家了,教授了,头脸齐齐以至于开始为此种种所累了,忽而就恋恋乡愁却道天凉好个秋,想着跳脱各种机制的束缚,姐妹们自己说说话也说说画,或可洗心养气,定于内而淡于外,于朝市之繁嚣中立定脚跟,“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尼采语),以此瞻望,“满目青山夕照明”!
于是便有了两个五年的“简历”。
先是正名的五年:雅集之状态,偕行之语境,进入、切磋、整合、呈现——2010年春天,“状态·语境·伍眉画社作品展”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展出,标志前一个五年的厚积薄发。
——两个标志:既是当代陕西五位优秀女画家艺术成就的高端“标出”,也是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女性民间艺术社团的又一低调“亮相”。一时传为佳谈,誉满长安。
此时的“伍眉”,身边站着一位大德高人、当代著名画家王炎林,他是她们的艺术导师,也是她们的精神支柱,引领她们别开生面后溘然去世,化为“伍眉”永远的灵魂筑基和激情源流。
后是盛名的五年:省内,省外,北方,南方,以及海外。雅集化为常态,佳话渐生传奇——2015年秋天,第五届“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将“伍眉画社”高调纳入其独立单元的提名展,标志后一个五年的登堂入室。
二五得十,十年“伍眉”得自在复得天下。
——这是另一路径的登堂入室:跳脱体制,回归生活;转换心路,重塑自我;偕行雅集,莞尔成趣;唯真唯纯,卓然高致。
是的,这是艺术本质的回归,更是文化理路的先行一步!
语境提升心境,心境润展心斋,心斋养出新笔墨;十年造诣,刮目相看,“伍眉”新作惊艳——
张小琴一部史诗大作《盛唐横度》堪称经典:开题宏深,刻画精湛,雄浑高朗之境,偏于秀炼清适中出脱,心神笔力,独凌当代;
石丹得心应手“胡杨系列”而再创巨制:即物深致,骨脉相适,托意远,神情密,意蕴沉酣,风味深永;
石英静水流深于“淡墨山水”渐入佳境:深心静力,落卸皆神,以纯净成其迂回,入幽出朗,浑成不觉;
韩莉轻直透脱于自家水墨花鸟愈发自信:顺手拈来,皆有意在,以简篇而约蕴藉,熨帖中自有风骨潇潇洒洒;
傅小宁以现代心性梦回大唐制长卷《能不忆宽唐》:脉行肉里,行寄影中,托体高,着笔平,涵咏深,直叙中生色有余。
清儒大家龚自珍有两句诗“万人从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投宋于庭》)
伍眉握手,三年衣袖香,五年化心香,十年浸濡,无论衣袖还是心斋,渐渐都有些沉香的意味了。
犹记去年春上,应社长石丹之命,我为《伍眉欧游画语》画册题序,一时兴发诗感,以四言三十二句题诗为贺,小小得意。不想五位社员姐妹皆沉浸在自得与群乐中,没见对此有多反应。此次为序,忽而想起,复读之下,方发现小小诗序,至少结尾八句,借来再用,竟不失对伍眉十年高度概括和深切阐释呢。
——何须赘言,且读诗:
画眉浓淡,自得为美;
心曲深浅,烂漫则优。
正音有承,无所俯就。
长袖低回,却上层楼。
2015年初秋于西安大雁塔印若居
评论文章二:
母语
——《高原·高原》上的伍眉画社
张渝
在很多人的粗心大意中,伍眉画社挺进了十年。
诗人说:“挺住意味着一切。”基于此,《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年度展》组委会邀其入展。这便是我们看到的以“母语”为名的这个展览。
年龄是个敏感的字眼。她们中,有人已经成了奶奶。按理说,这个年龄段,“伍眉画社”五名女画家的艺术创作应该到了减速、换挡的频段。然而,母为坤卦,其卦象关乎大地、厚德、生长、侠义。如此卦象中,气息、气质、气魄,三个分属于不同生命阶段的词,在五位艺术家的创作中沉潜往复,成就了“伍眉画社”纷繁且又各具面目的艺术风格。
青春气息,中年气质,老年气魄,本应截然而分的三种不同年龄段的审美气象,却以厚积薄发的姿态诠释了“母语”的多种语义。除却母亲之语以及她们所操持的传统笔墨,那些被我们称之为母语的国画语言之外,母语在这里还有第三种意义:厚重。厚重里,我看到了她们回望青春的气息,也看到了她们在中年气质里日渐生发的苍茫气魄。而这一切,恰恰得益于母语的韧性与厚度。
以“母语”命名这个展览,除了画家们的母性身份以及她们所接受、坚守的传统绘画语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母语与母亲共同拥有的韧性与厚度。
气息、气质、气魄,三个关键词。她们既标示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强调了母语一以贯之的韧性。韧性之中,五位女画家从各自的气息出发,渐成气象。如果简单评述五位女画家的创作,我愿这样评价:
张小琴:她在语言的饱和中,强调情怀的饱和。在本应减速的中年缓坡上,她居然在色彩的厚度,意象的密度以及笔触的力度中,一路修行,锐意前行。在她的锐意中,一直弥漫着一种个人责任的精神——试图恢复并发挥中国绘画古老的色彩系统。她的前行,让我想到士林中常说的两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千万人,吾一人往矣。”
石丹:从漂亮的写意到不再关注漂亮的枯荷;从枯荷又到枯死的胡杨,石丹“向死而生”的艺术精神,类似于布罗茨基强调的,“肯定不是为了尝试重启历史——那已经太迟了;而是退出现实,进入历史,进入童年。然而,这并不是公认的回忆录作者那‘什么都还不明白’的童年,而是成熟的诗人那‘什么都已知道’但‘什么都还未开始’的童年,这位成熟的诗人在其人生中途被一个残酷的时代赶上了。”布罗茨基这段话,是他用来评述茨维塔耶娃的,但我用来评述石丹。
石英:我曾以“清洁”二字,论述石英的淡墨山水。那时的石英还有着或多或少的刻意。其图式的创新也大多立足在别人的脸色里。但是,现在,石英关注作品自身的音响。在她渐趋抽象的图式里,我仿佛听到黄土高坡上牧羊人发自肺腑的歌唱——他们自唱,也自听。除了沟壑、羊群,很少有人听到。但是,诗人说,语言总是通过自我聆听而到达自我认知。石英的意义也在这里。
韩莉:在强调金刚杵,强调金石气的传统文人笔墨里,韩莉“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在她不无柔媚的笔墨中,如何去除水墨之中因为用胶而易出现的俗格呢?韩莉这样做。她巧妙地去掉所有多余的东西,然后,“像一缕夕阳,遇见暗淡下来的柔和的大地”,远远的避开尘世的俗意。韩莉的高妙在于,她的作品再往前走一小步,就可能俗了,而她偏偏稳稳地停在了清雅之中。那一脚致命的刹车才是功夫。
傅小宁:小宁的作品总是留意细节,然后用一种粗枝大叶的形式展现出来。无论是小品,还是大作,她总是把某一个细节从现实放大到超现实中,进而把语言、神话或者其他本质上只是和诗歌有关的叙事——一些很远的事情远远地、放风筝般地牵住。这使得小宁总是在远方说话。“一个诗人从远方开始他的说话,那说话把说话者带去远方......”。这是《诗人》的开篇,也是小宁的速写。
在简略地评述了五位参展画家后,我还是要回到母语,回到母语的韧性与厚度。
五位艺术家,并没有刻意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也不讨论女权主义,而是在气息、气质、气魄三个关键词中,不断地拉伸语言的弹性。持久地固守每个人自己的风格。固守之中,她们的语言也各自渐有自己的厚度。青春之气息总是让人神往,但沉淀之后的气质与气魄。才是“母语”之中最具深意的舞步。因为她一直舞蹈在大地之上和厚重之中。这也是我在“母语”之中,更多地看到气质乃至气魄的关键所在。也只有在中年之后的气质与气魄中,韧性才有了自己的弹性,厚度也有才了自己的丰满。
偶然读到刘希金的《小米》一诗。诗中有这样几句:
看到母亲托人捎来的小米,
我感到自己一下子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我眼前浮现出母亲的模样:
在小米中间,
她几乎是一粒粒地挑选着,
把几乎不存在的小沙粒丢在一边,
她一粒粒挑选小米的时候,
一定看到了我,
一定看到了现在的我
一定看到了十年前的我......
小米,种子,母亲,母语。
在这个“母语”展上,我看到了她们母亲挑选小米一般地挑选自己的眼光、物象和色彩。在她们的挑选中,我忽然想到她们十年前细小的动作。其实,那时,她们已经知道种子应该如何入地,小米应该如何进仓。于是,有了“伍眉画社”,有了“伍眉画社”十年间的各个展览。多年以后,我们说,“母语”是其中的一个展览。
伍眉画社十年大事记
(2005——2015)
2005年
“状态· 语境”四人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参展画家:张小琴、石丹、韩莉、傅小宁。学术主持:王炎林、程征、沈奇、张渝。
2010年
由诗人学者沈奇取名,“伍眉画社”正式成立;
5月15日,“伍眉画社”第一次展览“状态· 语境·伍眉画社作品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隆重举行。策展人:张渝,学术主持:王炎林、程征、沈奇;
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状态· 语境》伍眉画社2010作品集。主编:汪为胜,美术批评家刘曦林撰写前言;
6月,由马达思班艺术基金会邀请,在西安纺织城艺术区举办“状态·语境”伍眉画社作品展;
10月,应马达思班艺术基金会邀请,在沪举办小品展览。
2011年
元月,应东莞莞城美术馆邀请,举办“状态·语境”伍眉画社作品展;
三月,由莞城美术馆荣誉出品、谢钧主编的《伍眉画社作品集·五人套装画册》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2年
1月,文化部全国画院创作研究国家项目《画谈》2012年第1期以“从伍眉画社谈起”为主题召开了研讨会并出版了专刊
12月,“伍眉画社”五位社员入选“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青年国画作品展”
2013年
八月,“伍眉画社”意大利、德国欧旅写生创作成行,历时半月,参观美术博物馆,领略异国风情,创作速写作品。
2014年
三月,由秦宝斋画廊策划之“欧旅画语——伍眉画社意大利行纪”作品展在西安大唐西市艺术馆隆重举行,特邀同行女画家吴黎明联袂展出;开幕式后举办学术研讨会,沈奇主持;
八月,“欧旅画语——伍眉画社意大利行纪”作品展在珠海诚丰美术馆举办。
2015年
三月,“欧旅画语——伍眉画社意大利行纪”作品展在江苏常州陈履生美术馆举办,陈履生出任学术主持。展览同时又进行了常州红梅公园及无锡梅园的水墨写生活动;
八月,“伍眉画社”获第五届“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团体提名展。策展人:张渝,学术主持:程征、沈奇;
十月,第五届“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之“伍眉画社”提名展在陕西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展,同时出版《高原·高原·第五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伍眉画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