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武丹《日暮江亭图》
髡残《苍翠凌天图》
天津美术网讯 11月17日,南京博物院古代绘画馆2015年度换季展“秣陵烟月——明末清初金陵绘画展览”正式推出,展示了南京博物院所藏明末清初绘画近70件,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南京地区17世纪、18世纪绘画发展的基本概况。此次展览至2016年2月结束。
“秣陵烟月——明末清初金陵绘画展览”共分四部分,即“金陵先贤”“金陵八家”“金陵别样”“金陵余绪”。“金陵先贤”部分,南京博物院遴选了22件院藏绘画作品参与展出,董其昌的《松溪幽胜图》《仿赵孟頫溪山红树图》《秋景山水图》《瑞芝图》、朱之蕃的《竹石图》、高阳的《水仙湖石图》《花石图》《耄耋藤花图》、吴彬的《泛舟访友图》《扇溪亭山色图》《岷江揽胜图》《丛嶂层峦图》、郭存仁《金陵八景图》、胡宗仁的《武夷山图》、胡宗信的《秋林书屋图》、魏之璜的《水阁图》、魏之克的《江天楼阁图》、王允龄的《青山图》、邹典的《松峰萧寺图》等,都在此次展出之列,极为醒目,从中可见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基本状况。
“金陵八家”部分亦选择22件院藏绘画作品参与展出,高岑的《秋山万木图》《溪云过雨图》《古松塔影图》、吴宏的《墨竹图》《柘溪草堂图》、胡慥的《古木暮鸦图》《山居图》、谢荪的《松荫驻马图》、樊圻的《寒林图》《雪景山水图》《春山策杖图》、吴宏和冯仙湜等合作的《冈陵祝寿图》、邹喆的《山川小景图》《临阁观水图》、陈卓的《携琴访友图》《听松听水图》《桃源图》、武丹的《秋山林屋图》、蔡泽的《放鹤图》等,都是南京博物院院藏“金陵八家”颇具代表性的绘画作品。“金陵八家”的说法,最早见于雍正八年成书的《国朝画征录》和乾隆十六年刊刻的《上元县志》。《国朝画征录》“金陵八家”列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上元县志》“金陵八家”列陈卓、吴宏、樊圻、邹喆、蔡苍霖、李又李、武丹、高岑八人。二书所列画家相同者四人,不同者四人,共计12人。从此次展出的绘画作品中,亦见这一状况,有多家作品,显然不止八家,从此角度亦可见金陵画坛绘画的繁盛程度和绘画风貌的多样化特点。
“金陵别样”部分遴选了院藏20件作品参与展出,杨文骢的《枯木竹石图》《山居图》、程正揆的《溪山林屋图》、七处的《溪山行旅图》《溪亭山色图》、髡残的《苍翠凌天图》、胡玉昆的《山水花果图册》、胡士昆的《兰石图》、龚贤的《溪山烟树图》《千岩万壑图》《茅屋树石图》《茅舍树木图》《山亭溪树图》、张风的《桐荫把卷图》《金秋延竚图》《懒云像图》、吕潜的《松林石坡图》、倪粲的《游马驾山图》等都被展示出来,特别是一些难得一见的作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一部分,极富有艺术特色,亦从一个方面体现出金陵画坛的艺术水准和高度。
最后一部分“金陵余绪”,共展出四件作品,即宗言的《溪桥茅亭图》、邹坤的《溪山雪霁图》、樊云的《米家山水图》、王蓍的《山水图》,为金陵画坛后期绘画创作的具体写照。展品如此稀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金陵画坛逐渐趋向沉寂的历史状况。
由此次展览可以看出,这批活跃于金陵画坛的画家往往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造诣、文化水准,以及明清易鼎后产生的强烈的遗民意识、隐逸思想,同时他们对于写实性山水的创作、宋元绘画传统的继承,也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由之诞生出多元化的绘画面貌和鲜明的绘画风格特色。由于金陵画派诞生于明末清初,大多数画家经历了明清剧变,因而具有深刻的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是一个极具有民族气节的遗民画家群体,他们的思想情感在画面中有所反映。这些都构成了金陵画派绘画的整体文化特征。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原创力和绘画观念乃至一些绘画方法,给周边地区的绘画流派如黄山画派、扬州画派以相当的影响和启迪。正是金陵画家们的创造活动,使金陵画坛产生了永恒的艺术魅力。(赵启斌 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