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观众在欣赏画作。 吴胜摄
天津美术网讯 9日,“姑苏对画金陵——周矩敏、张友宪艺术小品展”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举行,68幅绘画小品包罗了江南人物、欧洲风景,以及花鸟世界。
周矩敏和张友宪的绘画都十分关注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他们的创作题材十分宽泛,人物、山水、花鸟均有涉猎,讲究笔墨的古韵,强调内容的新颖,是江苏画坛标志性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在全国绘画界具有学术引领的风范。这次小品虽然尺幅不大,却包容了大千世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此次画展的开幕式别具一格,不仅有网友微信“飞评”,更设置了两位参展艺术家的互评环节。据策展人介绍,本次展览首次采用了微信点评,周矩敏、张友宪的16幅作品在“新华鉴藏”微信平台中展示,24小时内浏览、点赞、点评达数千次。南京网友徐玄晔对张友宪的写生系列情有独钟,他在评论说中写道,“张友宪教授的欧洲写生系列,将异域情调的建筑浓缩于传统水墨的方寸之间,用最古老的技法展现了饶有趣味的‘全新命题’,使欧洲建筑的典雅、庄重及其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得到中国风的凝练与升华。令观者在纵横线条之中,体会到中与西、‘新’与‘旧’、方与圆、刚与柔的对立统一。”山东网友邹红卫则偏爱周矩敏的《裁剪春色化作诗》,他在留言中说,“颇具文人画气息的民国人物,作品线条短促,节奏流动,构架疏朗,着意再看,气息质朴蕴含耐人寻味的品质。”
周矩敏和张友宪是南艺同届同学,多年老友。但当周矩敏看到张友宪用中国画的笔墨作欧洲写生时,还是觉得“出乎意外,仅此所见”。在周矩敏看来,用中国笔墨去画外国风光,如同用油画去表现黄山。听来虽可,但不易入味。思维滞纳者容易追时流,成为学院式风景写生画。举目当世所见,国画家作国外写生画,都会碰到弃笔墨可惜,扬笔墨不宜的尴尬。无奈之下,就画成了勾线敷彩的建筑画。于是同类题材与国外的水彩风景画相比,不免相形见绌。
但张友宪却有独到之处,面对实景,他能迅速滤清主次,寻找能发挥笔墨的大体面,寻找容易着墨用线的物体,因此,画面中的建筑取其架构特点,摒弃繁缛细节,用线将建筑轮廓概要勾出,再用枯笔略作皴擦,即成气候。而对树木,对田野,对云山,则竭尽笔墨之所为。再敷以明艳之色彩,异域风情尽显纸上。
现场展出的周矩敏系列作品以人物画居多,张友宪在仔细端详后,给出了“好一个姑苏‘周捕快’”的评价,他对记者解释说,“那些人物画充满了生活的闲淡和情趣,花鸟画墨韵生动、自然鲜活。他把世间妙趣之物全都捕捉到宣纸上了,所以说他是‘周捕快’。”
作为新吴门画派的领军人,周矩敏始终保持常画常新,富有张力。在张友宪看来,秘诀或许是他总是“脚踏两条船”,他进一步说道,从画艺上看,周矩敏一只脚踩在传统上,一只脚踩在生活里;从文化语境上来看,他一只脚踩了姑苏文脉,另一只脚又踩了金陵王气,所以他的艺术生活才丰富多彩,才日新月异。
对于这种艺术家的对话形式,出席开幕式的法国巴黎大学教授贝特朗·巴龙很感兴趣。他对记者说,“艺术的精彩就在于交流,画家之间、观众之间、作品之间,就是在这样多元的对话中,让我们领略到了艺术之美。”(记者 董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