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赖少其艺术研究展展品:《红花也要绿叶扶》
赖少其艺术研究展展品:《木石魂》
赖少其艺术研究展展品:《苍茫大地》
天津美术网讯 12月24日,北京在连续几日的雾霾天后,天空稍稍见蓝,外出活动的人也渐多。一大早,北京画院美术馆里已是人头攒动,大家都为赖少其而来。今年是赖少其诞辰一百周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安徽省书画院、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的“木石还真——赖少其艺术研究展”,继广州、上海、合肥的展览之后,最终在北京完成赖少其诞辰百年纪念活动的收官之作。
此次展览在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及赖少其家属的通力合作下,聚集了赖少其不同时期的大量精品。另外,展览还征借到赖少其亲自雕刻的匾额、对联、砚台、笔筒、印章等物,展示了版画家出身的赖少其游刃有余的利落刀功。
回顾赖少其的艺术生涯,很难用一个限定的词来概括。他是一个热血美术青年,21岁从广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投身新兴木刻运动,刀锋游走在黑白之间,以木刻版画为抗日宣传。鲁迅曾写信鼓励他:“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需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它的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此后,赖少其便以此句自勉,定斋号为“木石斋”,将“一木一石”的精神贯彻于自己的一生。在十年戎马之后,他又成为一个文化官员,努力推动地域美术发展,提携、帮助和保护了一批优秀艺术家。“丙寅变法”,使他最终成为一位国画大家,深谙传统之妙意,出入古法与自然之间,“笔墨顽如铁,金石掷有声”,走出了一条独具个性的创作之路。
展览根据赖少其不同的从艺阶段,用两层展厅做了分别呈现。
一层展厅为“刀锋情铸”“与古为徒”“法从自然”“交游宾翁”四个板块。“刀锋情铸”板块并未展出实物,而是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展出赖少其的木刻版画,使观众对赖少其青年时期的版画艺术有所了解。“与古为徒”板块聚集了赖少其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摹古之作。上世纪50年代,在黄宾虹的指导之下,赖少其开始学习国画。受宾翁启迪,他从传统入手,学习各家笔墨技法。他反复摹写的陈老莲《花鸟册》,几可乱真。他还醉心于程邃、戴本孝的干笔渴墨,几乎临遍所见垢道人之作,笔墨终得沉郁苍古之法。“法从自然”板块展出了赖少其1980年代黄山写生时期的画作以及赴各地写生的图稿,诠释了画家“法从自然来”的艺术箴言。如以焦墨渴笔完成的《苍茫大地》,画家题写道:“古人有此法亦行,古人无此法亦行,法从自然来,法乃实践之总结,我法我法,人各有法,此谓之历史。”还有《清流激湍》《丹霞之峰》等画作,画家在真山水中锤炼着自己的笔墨语言。“交游宾翁”板块则复原了一段温热的历史,展示了1955年在赖少其筹措下出版的《黄宾虹山水画集》,以及赖少其追忆黄宾虹的手稿等珍贵文献资料。
展厅二层是“丙寅变法”和“八十后作”两个板块,这也是本次展览的重点。
晚年的两次变法一举让赖少其步入国画大家的行列。1986年,赖少其卸任后回到故乡广州,并在这一年,他决定“丙寅变法”。他画南粤滨海之山青水明,画热带草木之繁茂缤纷,画法则在他所钟爱的“干笔焦墨”“金石用笔”上,吸收西方印象派的色彩变化,采用“方形”构图,中西融合,令人耳目一新。他所写的《丙寅变法》一文,犹如一篇战斗檄文,告予世人:“笔墨当随时代。”这一时期的创作,画家或以随意简练的笔墨与变幻的色彩追想黄山,如《黄山一夜雨》《黄山之春》等;或以氤氲的水墨和浓烈的色彩表现南国景色的明丽和缤纷,如《白云山》《小苍兰》等,笔墨愈加简练,造境愈加自由。
1995年,耄耋之年的赖少其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逐渐地丧失了行走、言语、自理的能力。曾经执刀如笔、挥毫落墨的手,变得艰涩而颤抖。据其女儿赖晓峰回忆:“我爸爸晚年画的那些画,是我给他调的颜料,他的手因为帕金森,几乎是画一笔之后,胳膊要垂下去好久才能抬起来画第二笔……”“八十后作”,即便画面中已无法分辨出具体的形象,山非山,石非石,树非树,花非花,但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画家在生命最后时光的顽强和倔强。新安画派的焦墨枯淡、印象派的色彩绚烂,在此时都被解构成无意识的符号,随着情感与性灵,随着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挑战,喷薄而出。《红花也要绿叶扶》就是赖少其在病榻前创作完成的。画面中绚烂浓丽的色彩和元气淋漓的用笔,以及简洁直接的构图,都令观者眼前一亮,过目难忘。《木石魂》是赖少其的绝笔,它是用白板笔画在磁性记事板上完成的,似花又似树。85岁的老人,以此结束了他“一木一石”的艺术生命。
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2月24日结束。 记者 王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