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张建永与著名画家阮克敏、郭书仁在“悦可妙心—张建永中国画小品展”现场。(2015年7月)
形神兼备众美从之——张建永画集点击
结识画家张建永,始于滦南美协换届,亦称同道。有幸鉴赏其画作,超脱象外,待其天巧之韵趣者。首观其作,顿觉一股清刚之气,荡旋凌虚,其气格的有宋元之势。复次赏其内涵底蕴丰密,贯之以韵味之美:“金石气厚,积健为雄也;山林气清,返虚入浑也;书卷气风神真淳也。”
张建永,笔名张迩,1975年出生于文艺三枝花发源地冀东,滦南农家是其乡土。少时,喜以毛笔作画,毕业于滦师美术专业;工花鸟,人物,动物得刘继卣灋,尤精画兔,兼具其他,俱精;曾进修于天津美院,受霍春阳、刘文生、贾广健、阎秉会等各家指教,终于走向艺术天地,其艺竟有成焉。
然,“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惊回首,叹艰程,曾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读《论语》,看《中庸》;兼具佛道学说;曾是一勺清水以作墨,居忘求安,食忘甘味,十数载如痴如醉,书学《胆巴碑》《千字文》及《礼器碑》等,临池不辍也,建永之书画艺术就岂偶然幸得之哉?余知之矣。
张建永与郭书仁在其画展现场。
观其画作,余以为当用淋漓酣畅的工写笔墨和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加以概括之。
其一,书法行笔以形写神。建永笔下无所不画,画无不工,造型多用几何体,善中锋,侧锋,散锋互用。其笔力骨劲,浓淡相间,枯湿参差,落笔顿挫之间皆得“自然古雅之趣”
唐人张彦远曰:“无线者非画”。中国画重形似与线的运用。建永在线条的勾勒上采用书法行笔,线条圆润饱满,精神内敛。韵味与线条紧密联系,或方或圆,或轻或重,或疾或徐,都能于线的韧性和力度中反映出物軆的真实感。反观其笔墨者,恐有同感。
《松云高卧图》,其画作采用焦点透视的特写式近景描绘方灋,尽力拉近主题形象,略去或简化环境描写,强调近景,而非强调纵深。苍劲的松枝被画家用线条勾勒出沧桑的美感,高岭之上的老虎,神情肃然,抬头凝视,刹那间,与漂浮的乱云形成静与动的对比。画中以墨色点染为主,间以赭色,设色清雅,刻划精工细腻,画面小中见大,意趣无穷;造型严谨细微,生动传神,给人以可闻可触的亲切感,令人回味。
其二,随类赋彩变幻光色。简约缜密的布局,造就了建永画作空灵幽深之意境。其超脱精湛的表现手法,颇具宋代工笔神韵。设色上,并非机械地“随类赋彩”,而是大胆用色,笔下的枝、叶、果子之色彩,娇艳鲜活;一股轻松律动的气息跃然纸上;憨态可掬的小羊、小牛,用墨与赭色分染,暖暖的调子,平添了情趣。
其画作《狗》,画面表现的是平远之景。以淡墨、汁绿、暗红赋色,更加强了画作的层次感。作者以枯笔短线参差交错和淡墨赭色并用的手法画绒毛,表现丰满、松软、毛绒绒的视觉,身上毛绒绒的皮毛,微妙的机理,透彻出一股柔和的光感,如此,即达到了艳而不俗、工而不板、精而不滞、厚而不腻的艺术效果。
张建永在个展现场为读者讲解画作。
其三,自然朴素,唯生态美。古人作画,总体在形式语言上是多以写实,追求一种富丽凝重之气。建永未被这一恒定的审美方式所囿。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师其心而不师其迹。全身心地把主观情感倾注在物象之中,以期达到“神遇而迹化”的境界。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最终造就成自己的这种自然、朴素、原生态的美感,这种恬淡、平和、宁静、优雅的艺术格调,亦是画家精神气质的体现。
自宋以来,崇尚理学,合儒、道、释三教为一体,涵盖了三方面的人文精神。理学既影响了诗论,亦影响了画理。相对而言,建永之画作,舍去了理学中较多的“严谨与凝重”,“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他深居简出,作画状态则更为纯粹,可达“静心精到”的高雅境界。
“得自天机,出自灵府”。我们在其近作《兔》中即可感知:构图简洁、主题突出。十数只兔动静相协,温良警逸,形色可人,兔之神情与画面空白的开合关系照映微妙,通过层层分染与绒毛的交错处理,显得生动有趣,毛色质感逼真,精密的描绘,传达出画家童稚般的天真情趣,以及热爱生命、观其自然、体认生命真谛的的美学思维,画面简约的意象,正是丰富心灵的凝集,触目之处,尽是天真烂熳,童趣般纯洁的映射所在。
造化在手、心运无穷”为中国艺术创作之理法。建永在书面艺术上能功成名就,盖得益与做人的厚道谦逊。正人是正艺风的前提,人正,艺风则正,所谓艺如其人,便是其意,做人无视者,其艺风必是无矩者,必偏离民族文化之轨道。予以为,文艺美术创作,修行待道,必是求艺者永恒的主题。
张建永。
张建永,笔名张迩,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祖籍河北省滦南县,1975年出生。
张先生自幼喜欢绘画,耽于艺事。1995年毕业于河北滦师美术班,开始专攻中国画,于刘继卣等名家用功尤勤,后负笈津门,进修于天津美院得诸名师指授,艺业精进,工动物,尤其画兔极富特色;其他题材也多有研习并同样意趣横生。艺事之外,于中华文化诸项颇多涉猎,现从师于书画篆刻家古泥先生。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
张建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