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喻建十。
喻建十喜欢在山水画里强调水,气势磅礴的瀑布湍流里,精细描摹着几只孤勇的水禽。看着那些从容不迫的弱小生命,你便能听到满纸奔腾的震耳欲聋。他喜欢在书法里强调气,浓墨果决,枯笔激昂,却也偶尔流露出一点小江南情怀。看着那些情绪丰富的线条,你便会不自觉地随之调整呼吸。
他把满心的怡然自得付诸笔端,却用不言而喻的果决自信打动人心。如今的喻建十正像一颗螺丝钉,聚精会神地钻进传统艺术这块木板。看起来原地打转,却精进不休;听起来不动声色,却扎根牢固。
喻建十与路洪明在首届“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上。(2013年12月)
喻建十 书画里的螺丝钉精神
喻建十,1959年12月生于天津。1996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日本明海大学,2003年年底回国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委员;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乱流争汛湍
“顺应纹理”地钻进书画
“书画本来就是同源不同流,它们之间的艺术规律是共通的。书画皆如其人,作者的生命力和精神追求都会自然而然地投射到作品当中,改不掉也隐瞒不了。”在喻建十看来,传统书画作品里的生命指征是一种客观属性。孙过庭曾说书法是“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的,即便遥隔百年,书法作品里传达出的或青年或衰老的生命阶段体征,仍然能被后人清晰准确地辨别出来。可见,这纸面上的一喜一悲都如人的容貌一样,实事求是地表现着生命分分秒秒的变化。
写遍无数山水的喻建十更懂得如何尊重生命。他用最精准的数轴理论给自己找定位,却能时时尊重着自己那与生俱来的性格纹理。“做人不能瞻前顾后,但想要在艺术创作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却需要左思右想。”喻建十认为书画风格犹如人的性格标签,想要拥有“高贵品格”,还是要认清自身条件,因势利导地下一番工夫。“合适的、优秀的作品风格绝不可能无中生有。毫无疑问,表达自己之前首先要学会继承,但不能机械地模仿,而是要积极思考如‘从哪里来’‘为何会在传承中有此演变’等等问题。此外,还要热心关注同时代的艺术家们,看他们如何抉择。在这纵横两道数轴里,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交点,就有可能准确地找到合适的风格定位。”所谓“不自见故明”,只有放下心中的固执己见,才能客观明白地看清事物。艺术创作往往容易陶醉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以谦虚之姿敞开心扉、尊重自己本能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喻建十与杨健君在李旭飞2015年山水作品展上。(2015年1月)
找准了定位,就该一鼓作气地、斩钉截铁地钻进这块传统艺术的木板,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伤及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什么都学不如彻底精通某一样。五体皆擅实在太难,但你若能把某一种书体写到别人无法抵达的高度,那就是毋庸置疑的成功。”英雄生于时代,既然社会分工已经精细到如此地步,又何必非要逼自己成为一个“脱离时代的米开朗基罗”?离开了那段艺术枯荣的传奇岁月,成功的定义也不得不与时俱进。如何能在繁荣锦绣的文化盛世里站稳脚跟?喻建十当机立断地选择了不贪心、不浮躁。
说起话来,喻建十的语气总是平和自如,他似乎从不强行拉动自己的引擎追求刺激。但,作为一颗坚决果毅的“文艺钉”,喻建十却从未放弃进化自己。与其愣头愣脑地把自己砸进这块“艺术板”,不如给自己一点巧思,用更优雅的姿态让传统艺术彻彻底底地容纳自己。“在琢磨自己风格的道路上,我也会想办法使巧劲儿。比如,反其道而行之。临习经典著作的时候,原作用长峰,我就大胆尝试短峰;原作写扁了,我偏要写窄。又比如替换风格。通过仔细观察,把原作的个人特点全部舍弃掉,把自己想表达的个性强加进去,在此间学会拿捏分寸,学会有舍有得。再或者,可以尝试打个时间差、地域差。不要学眼前的人,亦步亦趋不知何时才敢独立行走。而是要转益多师,把那些天南海北、千百年间完全不同的方法大胆杂糅在一起,在不断的惊喜和失落中,真正地锻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螺丝钉钻进木板的方法看似在不停地绕着远路,而事实上,却是牢靠而高效的。喻建十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地,按照身上与生俱来的螺旋纹,把自己一点一点地旋进这块早已满布暗石的、名为传统书画艺术的复合木板里。
春雨欲晴
甘做心怀天下的小螺丝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眼中这诗与禅的关系,喻建十深以为意。禅宗要求不立文字,诗歌则是语言的艺术。而它们之间思想的不可预测性却颇为相通。“此虽为论诗,移而论画亦无不可。”喻建十读遍中外经典,看到心里的尽是清净、寂静、永恒的氛围。“此间之寂静者,非悄然无声了无生机也,于无声处听惊雷之静寂是也。”喻建十这些禅意十足的见解,离不开他那为期十年的海外游学经历。
1985年,喻建十从天津美院国画系毕业,留校任教。而任教期间的这次公派出国机会,充满着巧合和意外。“当时学校只是在系里挂了个牌子,招募想要学习外语(日语、德语、俄语)的学生,并附上了截止日期。”上学的时候,喻建十就是天津美院里的英语尖子生,而此时有了学习其他语言的机会,他也显得十分积极。“我只是简单地认为,搞中国书画似乎英语用处不大,若是能学习日语,将来有了交流机会也有用武之地,于是就报了名。”结果,没过多久,学校又下了第二个通知,说明这外语学习是出国培训班。因为事先没有说明可以出国,所以报名的学员甚少。集中培训了一年半之后,只有喻建十一人通过了考试,获得了出国资格。“当时出国培训可是件大事,即便我是学国画、中国书法的,学校还是非常珍惜这唯一一名考试通过的学员,鼎力支持我出国。”1993年,喻建十便这样顺风顺水地踏出了国门。
喻建十在韩征尘“大红袍”专辑首发式暨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上。(2015年7月)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们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人人奋勇争先的年代,激烈的竞争刚刚拉开序幕。而喻建十却脱离了这样的环境,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态度。“来到日本,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刚刚出国的时候,我才30岁左右,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但日本人却让我看到了他们不急不缓、平淡从容的生活。很多人没有急不可待的梦想,只是甘心并乐于做一颗社会大机器上的小螺丝钉。那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态度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许是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喻建十从这样的“时代感落差”里,读出了很多生活智慧。他依旧坚信,人不该懈怠,不该丢了进取心,但也不必心急火燎。那种欲速则不达的强烈期待,只会愈演愈烈,终成为惶惶不可终日的忧虑。“除了功名利禄,人还有另一种成功,那就是活得惬意。”在那个昼夜不休的时代,在那个雄心壮志的年纪,喻建十能有这样隐含禅意的领悟实属不易。
“价值观的改变,直接导致的就是笔下趣味的转变。出国前,我怀着壮怀激烈的艺术观,追求着震撼、刺激的视觉效果。至此,我却爱上了平淡天真、自由超逸,我越来越觉得,这是艺术更高级的表达。”当然,改变常常伴随着困难。喻建十在回国后,问题扑面而来。“我想方设法地把在日本学到的东西揉进我自己的作品。但那时候并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几年间,作品里都难免带着‘刻意’的影子。尤其回国以后,自己的东西似乎一下子就不接地气了。”不断地和同事交流、不断地自我反省,喻建十一点一滴地找到了过渡的办法并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风格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它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国家现在大热的一个词叫‘和谐社会’。实际上,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艺术导向,都和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的基石,他们生活上无忧无虑,事业上又没有极大的野心,他们能平和并理性地生活,他们营造着社会稳定的幸福感。”喻建十坚信,热爱素然淡雅风格的人会越来越多,他甚至认为那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
喻建十审时度势地完成了“成功概念”的更新,又心甘情愿地做着大社会里的小螺丝钉,看起来,他的生活如是而已。但事实上,他还热切关心着传统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关心着传统艺术教学带来的传承意义。
他说,所谓“书法学”,是一门文化底蕴尤为重要的学问。它不同于“美术”,技术之外文化意义更甚。这是民族精神文化的筋骨,是值得用一生孜孜追求的。
喻建十书法作品
喻建十书法作品。
对话 喻建十
新金融:你在高等院校从事传统书法教育已经很多年了,如何看待书法教育的未来走向呢?
喻建十:我现在感到非常欣慰的是,迄今为止在我培养出来的20名已毕业的研究生当中,现在有11人在大学任教。也就是说55%在大学任职。如今,油画、版画等专业想要留在大学里任教实在太难了,甚至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而书法专业却能得到如此之多的从教机会,这说明目前国家是非常重视书法教育的。书法教育是能让社会文化素养整体得到提升的,社会文化氛围升温,自然会造就文化英雄,而在高水平的文化领导者的带动下,文化发展必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新金融:在日本游学期间,你也曾到画廊工作,密切地接触书画市场。你如何看待艺术创作、艺术品收藏和书画市场之间的关系?
喻建十:艺术家和市场有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我觉得,艺术家不能为市场而进行艺术创作。首先,艺术创作一定要有自己的定力。艺术家不能期待自己的作品被所有人认可,社会多元化,不一边倒才是文化繁荣。此外,艺术家要弄明白到底是为什么人服务。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习主席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都讲到了这个问题。你到底是要做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能择其一,不能含糊其词,贪心不足。
而站在收藏者的角度,首先要弄清炒作和收藏的区别。我认为真正达到一定文化高度的收藏就是为了赏心悦目,而非拿着它去生钱。目前的收藏市场,商业性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当然,无论以何种目的,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都是必须的,自己有一双慧眼才不会人云亦云,被乱象蒙蔽。
(王若蛟 新领军者杂志)
喻建十作品-《更觉重携春山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