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
——吴冠中
我的故乡在豫东平原,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地方,这里有伏羲之墓太昊陵、老子故里老君台、年画之乡朱仙镇,还有七大古都之一的宋都开封。这里鲜有名山大川、法书名画,却时常看得到出土的汉砖陶器以及淮阳泥狗、朱仙镇年画等民间艺术品。正是在这种质朴而深厚的文化氛围中,绘画的艺术吸引了年少的我。仅凭一腔热血在未知的画作中探索,临摹。从任何一张古人画作的复制品到西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墓室壁画、宋代的院画,甚至明代的文人画以及清代宫廷画,都曾经使我在研磨阶段受益匪浅。正是基于长期的临摹,我对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在笔墨、构图、绘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初步的认识。潜移默化中,也为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但审视那时的我,一味临古学古,在传统技艺中来来去去,所有的作品都是千人一面,并未能摆脱传统的束缚。
我在空闲时,曾认真研读大量的中西方绘画技艺。色彩、素描、构成;古典、中世纪、现代派、抽象派、印象派、巡回展览派等等。几十年的生活阅历,使我愈发感到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想要传承而发扬光大,中西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起初试图将中国传统的笔墨和西方的透视、色彩相糅合。然而始终感觉味道不足,现在看来是并沒有离开传统之圈、洋不洋,墨不墨。
于是我开始反思、回到原位,还从中国的古今大家之作开始。这一次,名家之作中严谨的构图,有力的线笔触给我很大的启示。我开始创作《寻觅图》、《仙风》、《舞》等作品。在《林间》一画初见成效,我力求画出森林的层次,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画出仙鹤的神态、高昂的头和有力的爪。这幅画参加了一个中美国际交流展,得到了同行的赞誉。但我当时还是感觉不满意,总觉得画中自己的东西太少,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还应更多地走进大自然。
我偏爱画鹤,喜欢鹤的精神,我一直在追求着鹤的“神”。1995年5月,我到“鹤乡”嫩江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日日观察大自然中的鹤。嫩江在黑龙江省的西南部,那里有一望无边的沼泽地,芦苇杂草丛生,大片大片的灌木丛。五月的东北,草木开始苏醒,枯萎的芦苇中杂夹着初生的新芽,生命在一代代传承。天上有洁白的云,草地上有争鸣起舞的鹤群。微风吹来,芦苇在动,草木在动,水在动,云在动,鹤在动,一切都在动。蓝的天,白的云和鹤,绿的草和木,还有那灰色的枯苇和那仙鹤顶上鲜亮的红色,一切都是那样明快,那样有神韵。一切都在跳动之中。我突然想到了吴冠中先生代表作《松魂》,我曾听到过吴先生对画的创作动机的解释,但始终似懂非懂,看到眼前的一切,我似乎懂得了《松魂》的神和韵,也似乎找到了我要追求的东西。
吴冠中先生为了捕捉那“加莱义民”式的倔强松魂,苦苦求索,数易其稿,终于把泰山上那经历了两千年风雨的苍松的性格、力量和精神抽象出来;他用豪放淋漓的粗笔浓墨铸造出古松苍劲虬曲的身段,运动不停的线紧追着奋飞猛撞的魂。他用宁静下垂的细笔淡墨铺垫出峭壁沉默不语的背景,像阅尽沧桑的冥冥之神在作历史的见证。那满山迸溅的彩点,跳动的色块是松魂挣扎搏斗抖落的败鳞残甲,是历史古老篇幅染上的斑斑血痕。看到眼前的一切,我似乎开始理解吴先生说的那句:“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艺术形式,但仍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那么鹤魂在哪里,鹤魂是什么?鹤魂在那与大自然顽强斗争中,鹤魂在其给人类带来的无限美感中。写生归来,我也曾苦苦思索,最终选择舍弃芦苇、草丛等具象的背景,以点线面、黑白灰来表达、红黄绿简单的色块勾画舞动中的鹤,鹤的赤色丹顶和长嘴,蓝色的芦苇和流水。经过了蜕变,作品便有了质的飞跃。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发展到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可以说达到了巅峰,后人要想突破他们的艺术形式,不是轻而易举的,是要花大气力的。我仍要不断地学习探索。我热爱绘画,它是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就像穿衣吃饭一样重要,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宏,那样玄。(作者 朱法鹏)
展览名称:璞法为真——朱法鹏绘画展
策 展 人:刘振君、张晴雨
开幕时间:2016年3月12日 下午3:00
开幕地点:长流当代艺术馆·桃园馆
展览时间:2016年3月12日至3月20日
展览地点:长流当代艺术馆·桃园馆
主办单位:长流当代艺术馆
承办单位:长流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厦门张雄书画院、厦门创艺创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珍宝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