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李建群:女性主义艺术在中国的变异第八届春季亚洲当代艺术展圆满结束抗战70周年纪念币的价格及收藏价值王念堂期颐书法展“文心养真”亮相北京画院第三套人民币收藏前景怎么样?邵大箴:尹沧海的中国画创作佳士得春季隆重呈献《世纪珍藏》拍卖会中国传统文化系列黄帝 纪念册正式发行麦朵尔(Medal)艺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湖湘文化书画艺术传承之旅启程奥运钞是收藏市场炙手可热的藏品之一2016西泠春拍合肥公开征集一次网络营销能给当代艺术一记耳光吗张大千成中国作品最畅销艺术家贾方舟:里应外合的当代新水墨吐槽巴塞尔:家装行业最易转型当代艺术中国当代户外雕塑新作将集体亮相英国中低价拍品稳住艺拍市场美媒:中国古董艺术市场强劲 买家世界各地追寻 台湾76岁画家绘奇妙3D画 海豚游进客厅嬉戏著名画家卢贵友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画家卢贵友做客天津美术网 高清图:“春和景明—孟庆占、赵振章、孔宪江三友画展”在天津举行境由心造-天津女画家吕爱茹花鸟画作品欣赏高清图:境由心造-天津女画家吕爱茹花鸟画作品欣赏将军书画家吕振林作品赏析视频:青年画家王盟做客天津美术网青年画家王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视频:著名书法家张长勇做客天津美术网著名书法家张长勇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天然意趣-天津著名画家陈之海花鸟画新作欣赏高清图:天然意趣-天津著名画家陈之海花鸟画新作欣赏高清图:驰雪追风新画境 李澜雪景鞍马作品展亮相天津图书馆高清图:墨舞笔歌致青春-津门青年女画家优秀作品展在天津群艺馆开展高清图:翰墨芳华—天津市女子诗词联墨展在中国楹联博物馆开幕
首页 >> 中国画 >> 正文

梁霄鸾:我的父亲——梁崎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6-03-31 00:10

梁崎先生九十年代与大女儿梁梦鸾(右一)二女儿宵鸾(左一)合影
梁崎先生九十年代与大女儿梁梦鸾(右一)二女儿梁霄鸾(左一)合影。

1994年,梁霄鸾、曹恩祥陪伴梁崎先生游览古文化街途中
1994年,梁霄鸾、曹恩祥陪伴梁崎先生游览古文化街途中。

    梁霄鸾

  父亲梁崎,字砺平,晚号聩叟,又名漱湖,别署幽州野老、幽州燕山老民、燕山樵者、燕山野樵、钝根人。生前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画院特聘画师、全国书画函授学院教授、广西石涛艺术学会名誉理事。1995年荣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金特别奖。

  父亲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王武乡曹庄一个回族诗书世家,先祖喜好诗文书画,家中收藏了许多历代名家的字画和书籍。他的祖父梁文翰、父亲梁汝楫都以诗文见长,外曾祖父刘光第、舅祖刘恩宠和刘恩溥都是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父亲天资聪颖,从小受家庭的文化熏陶,喜爱读书绘画,对诗文辞赋都有浓厚的兴趣。他从外曾祖刘光第那里得到《古今名人画稿》《十竹斋画谱》两本画集,这两本画集成了父亲的启蒙范本。从此父亲走上了长达70多年的绘画之路。

    父亲幼时就显露出了艺术天赋,后来他进入了祖父梁汝楫等人执教的私塾学堂,学习诗文,并开始临摹柳公权、欧阳询等名家的书法。课余时间学习绘画,临摹知名画家安佩兰的写意画,安佩兰还经常到家里指导他,让父亲受益匪浅。8岁时,父亲开始临摹家藏的八大的《松鹿图》,画得很像,人们看了赞誉有加,从此乡里乡亲都知道梁家出了个会画画的孩子。

梁崎指画
梁崎指画

  父亲10岁开始学习指画,后开始临摹华新罗、周之冕、石涛、八大、高其佩、扬州八怪、吴昌硕等名家的字画,以及戴明说、傅青主、王铎等名家的书法,在绘画、书法、诗文、辞赋等方面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22岁时,父亲的绘画作品被当时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北京“湖社画会”执行长金潜庵所赏识,因而被邀成为“湖社画会”会员。在1931年至1936年间,父亲分别署名为梁琦、梁松庵、梁凝云,所画的花鸟、山水、扇面等多幅作品都曾在《湖社画刊》上发表。

梁崎作品
梁崎作品

  1927年,父亲与母亲戴淑卿结婚,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从我开始懂事时就知道父亲爱画画,人们称他为梁老师,可家里的长辈们却都称父亲为书迷、画痴。因为他整天埋头读书、写字、画画,经常是废寝忘食,读书读到深夜,在生活以及对人对事上显得率直童真,不会照顾自己,一切生活起居全由我母亲照料。

  父亲一生生活朴素,不讲究吃穿,喜欢吃清淡素食,不吸烟,不饮酒,不饮茶,平时都穿布衣布鞋,外出基本都是步行,很少坐车。当时我家住在天津红桥区三条石,而父亲要到河北区王串场中医学院上班,那么远的路也都是步行。父亲生活十分节俭,唯一的嗜好就是买书,买碑帖画册及笔墨纸砚。虽然生活上清贫,可母亲总是毫无怨言地支持着父亲的笔墨生涯,夫妻相濡以沫。虽然住的房子小,环境也不好,可家庭气氛却是很清静祥和的,使父亲得以潜心研读作画。

  父亲的一生虽是在坎坷困顿中度过,可是他的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他除了痴迷书法绘画,还酷爱读书,最喜欢的书都要买两册,使用一册,保存一册。他收藏了很多画册、碑帖和诗词、文史书籍。读过的书有的做了眉批,有的在书的扉页上写上批语或跋文,重点章节还要夹上纸条。因藏书多,只能都平放在书柜里,为方便查找,他还在书底背上用小楷写上书名。他几十年不遗余力地收集珂罗版的古今名画,认真揣摩、临摹。他常常在一幅佳作面前静默良久,饥不思食、渴不思饮,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父亲在家中的墙壁上悬挂着十几个大小不一的镜框,把喜爱的画页常变换着镶在镜框里,随时欣赏默读。他爱好广泛,对于古陶瓷、印章、铜镜、砚台等文房四宝都有一定鉴赏力。

梁霄鸾在梁崎书稿前
梁霄鸾在梁崎书稿前

附记于《中国古代瓦当》一书末页上的文稿
梁崎先生附记于《中国古代瓦当》一书末页上的文稿

  父亲一生对于诗文、书画、史论都有深厚的研究。他精通画论,擅长诗文,撰写有《山水论》《守砚庐画余随笔》《课窗絮语》等诸多古诗散文、游记、序跋、题记等。父亲好在绘画作品中题款,而且多是长跋。他认为在绘画中,款是一个重要部分。他给画作题款,不论大篆或行书都是一挥而就,诗、款、画、印浑然一体。父亲在总结自己从艺过程时写道:“余幼年习画,鸡窗灯火,废寝忘食,虽奇寒盛暑,未尝中辍,造化不负苦心人,今有些许成就,秉由勤奋致也。”

  在“文革”扫“四旧”时,不但抄了他的所谓“四旧”,同时他还被批斗进了牛棚。家中的书画、画稿、画册、碑帖、瓷器、文玩等百余件物品全被洗劫一空,仅存一方砖砚。那是当时母亲趁造反派翻箱倒柜时,把砖砚藏在鞋盒里,才没被抄走。那一时期,父亲的身心都受到了严重摧残,以致病倒。但他依然故我,寄情丹青,守着这一方砖砚,为自己的斗室起了“守砚庐”的斋号。那时,父亲画不了大幅画就画小画,用的是小纸头、纸边下角料,有的小到几寸见方,有的几寸宽、一丈多长的都能画出构图别致精湛的作品来。

  “文革”后期落实政策时,天津市查抄办公室通知我们去领取被抄的东西。认领时,被抄的东西一件没有,工作人员说如果没有原件可拿类似的东西代替,可父亲一件也没拿,他说:“不是我的东西我一件也不拿。”

2015年9月,左起:柴寿武、高学年、梁霄鸾、唐云来、姚景卿、蔡金顺、王印强在梁崎作品展上。
2015年9月,左起:柴寿武、高学年、梁霄鸾、唐云来、姚景卿、蔡金顺、王印强在梁崎作品展上。

2015年9月,梁霄鸾与邢立宏、乔美娟在梁崎作品展上。
2015年9月,梁霄鸾与邢立宏、乔美娟在梁崎作品展上。

  几十年来,父亲所创作的大幅画数以千计,小幅作品不计其数。而这些画大都是赠送给了别人,随画随散,自己没有留下几幅作品,以致到后来出版画册时,需要向别人借画。父亲对求画者有求必应,不管是单位同事还是亲朋好友,都精心作画,并题以长跋。上世纪70年代初,父亲曾被邀请为河北省石家庄某大宾馆作画,一个多月时间画了一百多幅作品,没有任何报酬。他还被首都机场邀请住了一个多月,每天画5到6幅,最后人家赠送给他一刀宣纸,此类情况很多。有时朋友邀请他到家中作画,准备好笔墨纸砚,他就高兴地画上一天。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宽厚待人,虽生活坎坷、清贫,但不为名不为利,甘于淡泊,只知默默作画,研究学问。父亲的一首《题自画像》诗最能反映他的内心情怀,即:“颓然一聩叟,樗栎惭才庸,不学鱼鲁误,性僻世情疏。荣辱非所虑,守研名吾庐。兴致写山岳,佳处足卧游。”

     1971年,我的母亲不幸去世,母亲和父亲相伴相随相依数十年,她的突然离世,让父亲的精神遭受到重大打击,使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为纪念母亲,他分别于1971年、1974年、1981年撰写了《亡妻戴淑卿悼词》《亡妻戴淑卿三周年冥辰悼词》《亡室戴淑卿十周年冥祭悼词》,表达对母亲的情感,文章写得真挚哀婉,动人心魄。

  改革开放以后,父亲的国画艺术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相继邀请他南下,他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大批画作,被视为珍品收藏。父亲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多年的艺术积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经常参加各种绘画活动,并被邀请到祖国各地作画,先后到北京八达岭,无锡梅园,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北石家庄、沧州、泊头等地作画,他画松柏、雄鹰,题“祖国万岁”“英风千秋”,创作了大批歌颂祖国锦绣山河的诗与画。父亲还经常参加政府和政协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为公益事业、拥军拥政、支教扶贫等义务作画。他曾为《天津日报》题写“主持正义,人民喉舌”,为觉悟社陈列馆赠画“英风千秋”等。如今,全国各地一些单位、纪念馆、名胜古迹、文物等部门均收藏有父亲的一些作品。

梁崎作品
梁崎作品

  父亲热心美术教育事业和群众文化建设,多年来先后在天津市民族文化宫、红桥区文化馆、和平区文化馆、河北区文化馆等单位举办国画班授课,并积极参加各种笔会活动,有请必到,以画会友。同时,上门求教的学生也很多,他从不拒绝,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耐心教导。教学中,他尤其强调:学习绘画必须先练书法,没有好的书法基础是学不好国画的。父亲培养了许多新人,他把自己的艺术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和人民。

  改革开放以后,父亲迎来了人生的春天。1980年,他改写了《题自画像》诗一首,即:“颓然一聩叟,樗栎惭才庸。学废鱼鲁误,性僻疏世情。穷通非所虑,荣枯似梦中。晚幸逢盛世,亿兆颂升平。”

  1986年3月,由民革中央、天津市民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为他举办大型书画展,并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化生活栏目以“国画家梁崎和他豪放古拙的画”为题向全球做了宣传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文章介绍了父亲的绘画成就,父亲被书画界誉为“今之八大”、“今日的黄宾虹”,世称“南有潘天寿,北有梁崎”。

梁崎作品
梁崎作品

  1988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梁崎画集》,原中央民委主任杨静仁同志题写了:“祝梁崎同志画集出版。”当代艺术大师吴作人、黄胄等称:“梁崎先生是自学成功者,在国画界独树一帜。”红学大师周汝昌论梁崎题写了:“展毫造化,缩楮乾坤,灵泉之源,书画之魂。四僧八逸,意倾神存,不狂不怪,奇气斯尊。万卷千卷,升堂及门,津沽老焰,炎黄子孙。”范曾先生也曾题写“崎艺惊世,砺笔不平”。

  正当父亲热情饱满地为弘扬国画艺术多做贡献的时候,因为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竟患上了轻度中风,经治疗得到康复后,仍旧到各地作画,活动频繁。由于当时居住条件差,环境潮湿,父亲的病情再度复发,腿脚行动十分不便。因此我将父亲接到家中,由我与爱人王世文照顾其生活起居。姐姐家住在呼和浩特,路途遥远,但也经常来津照料。外孙们都很孝顺,常常回家看望外祖父。尽管已是80岁高龄,又身患重病,但父亲在艺术上仍有理想和追求,他永远是那样豁达、乐观、平静、慈祥。那时,父亲的听力、记忆力都非常好,他还保持着看书看报的习惯,他坚持把报刊上的好文章剪集成册,床头桌前也堆满了书籍。父亲在病中仍然坚持写字作画,如为蓟县黄崖关长城碑林题写了“神龙隐现,天马行空”;为天津电视塔竣工题写了:“天津电视塔劳工神圣”;第43届世乒赛在天津举办时题写了“积健为雄”赠送给组委会;还为天津市义和团纪念馆、红桥区少年儿童图书馆题匾等。

梁崎作品
梁崎作品

梁崎作品
梁崎作品

  父亲患病十余年,痴迷书画不辍,就在病故前几天,输着液还看画册,甚至做梦也是作诗作画。有一天早上父亲对我说:“我脑子里已构思了70多幅画稿了,等我好了还要作画。”又一次早上醒来,对我说:“昨晚这个梦好啊!做了一夜作诗的梦。”

  父亲于1996年4月10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走完了他70多年痴迷书画的艺术道路。父亲的一生,平凡而又杰出,穷而不怨,博而不炫。正如一位美术评论家所言:梁崎或梁崎这样的人,也许会被命运遗忘过,但他们必将被历史记住,因为人生总是在遗忘和记起间徘徊前进的……

来源:天津美术网 责任编辑:桠弢
>>相关新闻
• 纪念梁崎先生归真长逝20周年专题
• 莫嫌面目浑如铁 腹内还藏无限酸—梁崎艺术研究
• 百年孤独——梁崎和他的时代
• 德艺双馨忆崎师—我陪梁崎先师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 梁崎:穷通非所虑,驰骋笔墨间
• 国画大师梁崎的绘画艺术
• 斯人已逝,情缘未了——怀念恩师梁崎先生
• 好书悟后三更月——梁崎先生的读书生活
• “墨韵书香—梁崎、龚望书画展”22日西沽公园开幕
• 墨韵书香·梁崎、龚望书画展9月22日在圣和轩举办
• 组图:天津市举办梁崎先生诞辰105周年纪念活动
• 组图: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记天津著名画家梁崎
• 崎艺惊世 名垂画史—记当代文人画家梁崎
• 一段画论·一句话·一个数—忆父亲尤无曲
• 天津办书画展 纪念梁崎、龚望纪念馆建馆三周年
• 油画《父亲》频遭借展 评:美术馆场馆资源过剩
首届天津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山水画展览
  •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鼎天国际开启艺术圣诞
  •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翰墨春秋—王寅山水画作品展
  •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曹善华再次应邀赴美文化交流
  •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解衣盘礴”—记画家韩富华
  •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无上清凉·贾冰吾作品展
  •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刚刚出彩—朱志刚、王刚水彩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