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工农劳模北海游园大会》
黄山烟霞 李可染
黄山烟霞 邹佩珠
李可染、邹佩珠夫妇在师牛堂
虾蟹图 李可染、邹佩珠 1983年
天津美术网讯 由北京画院、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雕塑人生——邹佩珠先生纪念展”将于2016年4月22日下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5月8日。邹佩珠先生早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是我国第一代女雕塑家。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她创作的《掷铁饼运动员》、《彭雪枫像》等至今仍矗立在北京工体和安徽宿县烈士陵园里。另外,邹佩珠还是卓有成就的美术教育家,曾参与筹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在她的指导下新中国初期出现了一个颇具创造性的女雕塑家群体。为了更好的支持李可染改革中国画的工作,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雕塑创作,全身心的投入到照顾李可染的生活中去。李可染去世后,邹佩珠又变身成为李可染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不知疲倦地策划各项艺术活动,深受美术界的尊敬与爱戴。此次展览中,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物展品和史料文献,最大程度地呈现邹佩珠的艺术人生,去还原这位李可染背后多姿多彩的女性艺术家。
女儿——运动员
1920年的农历七月初七,邹佩珠出生在浙江兰溪一个普通的皮商之家。早年的家境尚好,邹佩珠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少年时期的邹佩珠非常迷恋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常常被里面充满侠义感的故事所吸引,所以在小时候她便开始锻炼身体,学习拳术,练举重、踢足球样样精通。此外,她还对传统的中国绘画产生浓厚兴趣,作品被学校留作在校成绩,悬挂在校园的走廊里。考入浙江女中后,她更是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曾经在1936年的杭州体育运动会上,不顾摔伤代表杭州女中参加四百米接力跑,勇夺冠军。另外,她还在运动会上获得铅球比赛第三名的成绩。那时候的邹佩珠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在她的身上少了几分苏杭女子的婀娜婉约,却多了几分男孩子的正义与豪爽。在家里她是父亲的好女儿,在学校里她是一名优秀的体育健将。
妻子——雕塑家
1944年,邹佩珠与国画大师李可染喜结良缘,成为一名妻子。“七夕”出生的“织女”没有等来自己的放牛郎,却在天缘下嫁给了一个“画牛郎”。婚后的邹佩珠巧于理家,不但在贫苦的战争生活中照料着一家人的生活,更凭借着自己超常的护理才能,调理着李可染疾弱的身体。新中国成立后,邹佩珠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当时她是系里任课最多的讲师。在授课之余,她还参与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设计和草创工作。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将大量呈现邹佩珠当时绘制的浮雕《武昌起义》草图和相关手稿,为普通观众揭秘一位雕塑家的幕后工作。另外,由于五十年代邹佩珠创作的雕塑作品多为大型的城市雕塑或体育场馆的浮雕,有些至今仍矗立在相关单位,无法在展厅里进行展示,所以我们将通过影像视频的手段为观众全方位地呈现这些雕塑作品。
母亲——播道者
如果邹佩珠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那么社会上必然会多一位卓有成就的女雕塑家。但是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大义前,邹佩珠放弃了自己的艺术事业,甘于退居幕后,成为李可染艺术生涯中最亲密的助手和最忠诚的传播者。特别是在1989年李可染去世后,邹佩珠作为一位母亲,带领着李小可等子女出版了数十种李可染画集和刊物,举办了数十场国内外的大型艺术交流活动。2009年,正是在她的推动下,“实者慧——邹佩珠、李小可、李珠、李庚捐赠李可染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邹佩珠将数十年精心保护的艺术珍品全部捐献给国家。在她的世界里,从没有一天停止为实现李可染的理想而努力工作。也正是在她的努力下,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李可染艺术。
晚年的邹佩珠对弘扬民族文化和推动中国画发展有着特殊的情怀。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她长期关心美术事业的发展,积极参加各类美术活动,鼓励青年美术家的成长,她也因此深受美术界的尊敬与爱戴。也正是在这种秉持一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中,邹佩珠先生活出了自己的品格和光彩。
我们希望广大观众能通过此次展览认识一位不同身份的邹佩珠。在邹佩珠先生去世一周年的特殊日子里,这是我们对她最好的纪念。
附:邹佩珠艺术简历
邹佩珠,著名雕塑家、艺术活动家、美术教育家、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可染先生夫人。
1920年农历七月初七生于浙江杭州;1938年在重庆考入国立艺专雕塑系;1944年由林风眠先生主婚、李超士先生证婚与李可染先生结婚;1946年应徐悲鸿先生邀请任教于北平艺专。在她的积极倡议和参与下,筹建了我国第一所雕塑工厂(即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建国初期任教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并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组的起草和定稿。主要作品有:北京体育馆休息厅的大型浮雕运动员像、北京工人体育场掷铁饼运动员像、安徽宿县烈士陵园的彭雪枫烈士纪念碑雕像等。(记者 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