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画家李娜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李娜,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简介:李娜,致力于彩墨画的创作与探索,立足传统注重创新。在造型上追求夸张变形,于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画面意境的营造,采用传统中国画的墨线贯穿整个画面,作品中注重形式美感和现代元素的表达。凝练而又巧思的造型,斑驳,闪烁的大小裂纹之肌理使作品增添了新的视觉语言,由此使作品呈现出趣味横生的偶发色晕以及力透纸面的丰富线痕传达出神秘般的视觉风采。 彩墨画《融》《浴》《舞》等十余幅作品被美术机构及中外艺术爱好者收藏。
李娜在画展上
[天津美术网]:李老师您好!您在美院学习多年而后留校任教,角色上发生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相信您对美院对自己求学的经历应该有很多回忆。
[李娜]:我从小就喜欢绘画,令我感到非常幸运也非常欣慰的的是我的爱好和我的工作是一致的。这几十年走过来,一直也是很刻苦很勤奋,无论是对教书这个职业、对学生还是对我自己的创作都保持这一份坚持,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去图书馆,看一些资料和书籍,平时也要加强自学,提高自身修养。从绘画的技法方面我确实也下了不少的功夫。有这样的一句话我很欣赏:“事业因喜爱而精彩。”从绘画这个角度,在一开始学习造型基础,包括素描、速写,还有关于色彩的一些训练,后来考上天津美院之后也不敢懈怠,寒暑假也不回家,加强训练。当时的物质条件比较匮乏,家里面子女多,条件不是很好。我记得我画素描都是在试卷的背面,而且是全部画满。物质条件虽然不好,但是我回忆求学的时光还是非常美好的,因为没有虚度,只有积累了才能厚积薄发,站到一个新的高点,进行创作。到今天为止,我主要画的还是侧重于国画,所采用的工具还都是笔墨纸砚,但是从视觉效果上发生了一些改变,毕竟生活的年代与古人不同,中国画传承了几千年,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中国人口众多,我们对祖先传下来的优秀的文化传统确实是情有独钟,我们从骨子里流淌的血液就是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我在学画之初,我侧重于工笔画,人物和花鸟画的比较多,当时的稿子都是写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然后用这些资料进行组合、拓印、套描,最后构成各种笔法的线描,然后套印在宣纸上进行选稿、渲染最后才能完成,有时候还要配上一些鸟,这一幅画才能完成。这些最基础的训练对日后的创作非常有好处,从此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写意画就是工笔画的一种提炼和升华,只有画过工笔才知道花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他的细节是如何表现的;只有画过工笔人物,才了解人的结构,我应该提炼哪些笔墨最能表达人物的情感。所以写意画应该是高度概括和提炼的,当然写意画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比如要在生宣纸上进行创作,有的时候是直接落墨的,这就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生宣纸对墨有渗化效果,纸的性能,毛笔中水分的多少,运笔的速度,用笔的力度,包括笔尖上墨和颜色的多少,会出现怎样的效果,还有用笔的方式,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而这些往往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因此对画家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宣纸是只能加不能减的,不可能用橡皮擦去上面的颜色或者线条,这样就决定了写意画的每一笔都应该落地有声,笔笔见笔,要体现“写”的精神。我在创作当中加强平时经验和基本功的训练,在这方面我非常崇拜李可染先生的一方印叫“废画三千”。经过大量的训练,即使做不到下笔如有神的话,也能够八九不离十,一定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和自我修养的提高,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画才能见功夫、不同于别人。力争做到每一幅画都不一样,每一幅画都应该体现画家对画基本的理解状态。学习中国画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有的时候是一生的追求和学习,学中国画首先要喜欢,不能急于求成,功夫在画外。
李娜作品
李娜作品
李娜作品
李娜作品
李娜作品
李娜作品
李娜作品《风鸣》(铅笔草图)
李娜作品《馨》(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