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外滩百老汇艺术雅集之三十三:林曦明中国画观摩展将于2016年7月1日在上海大厦1028室开幕。
林曦明 1926年生,浙江永嘉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剪纸代表人,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海上水墨画院院长,上海水乡书画院名誉院长,江南画派研究会会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等。作品有《红梅时节》、《水满鱼肥》、《太湖之歌》、《漓江雨后》、《故乡》、《晚泊》、《山童》、《牦牛图》等入选全国美展,荣获国际大奖,世界杰出贡献奖,二十世纪成就奖等。出版有《林曦明画集》、《林曦明剪纸选集》等。
大写江南——林曦明的艺术道路及简笔大写意的现代性价值
视觉形式是当代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价值判断。视觉形式的个性化,也是当代山水画家追逐艺术个性的重要体现。林曦明的艺术道路并不像传统中国画家那样从临仿明清诸家而上溯宋元,也非系统地接受新式美术教育打下学院派造型的功底。
他出生于浙江永嘉县乌牛镇溪口西山村,父亲是闻名乡里的画工,他的童年是在随父亲走乡串村,食宿在庙祠农家,协助父亲作壁画、漆画、祖先挂像和戏台装饰画中度过的。他对民间美术的接触不仅甚早,而且非常广泛,民间美术也开启了他的艺术慧根。
林曦明的中国画学启蒙于十余岁时自己临摹的《芥子园画谱》、《醉墨轩》和《钱慧安画谱》。16岁后,他正式师承温州的古典人物画家苏昧朔先生。1956年林曦明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期间,有机会接触了许多海派名家,这对于他之后画学道路的开阔影响深远。
70年代是林曦明开始形成自己艺术面目的重要时期。1975年,林曦明被借调到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因此他有了更多的带领同学出去写生的教学实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他画了大量的写生。相对于创作,他的山水写生保留了许多山水的自然形貌,特别是一些山石的处理,勾写细微贴切,转折丰富。笔墨与山水形态的结合也十分自然,所用墨色沉着,滋润而厚实,充分显示出画家用笔墨表现自然山水形态的扎实功力。可以说,临景写生,既为他的画面吸纳自然山水的鲜活气象与意境创造了条件,也为他的笔墨进一步从传统变出找到了根据。伴随着林曦明日益增多的山水画创作,他的作品也开始出现一种极简化的倾向。林曦明这些作品的极简化,显示出他对于隐含在自然物象里的抽象性结构的兴趣,正是这个抽象性结构形成了80年代他的山水画高峰和他凸显视觉形式在20世纪现代山水画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林曦明简笔水墨山水的醇熟,在80年代前后就产生了影响。毫无疑问,林曦明简笔水墨个性的形成不仅是他个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而且也是那个时代精神与艺术思想的体现。
90年代及90年代之后,林曦明的个人风格愈臻鲜明和完备。由构图的简化而引发的对于山水视觉形式的凸显,已成为林曦明山水画的重要特征,而笔墨又是提升他这种视觉形式审美品格的重要条件,在他这种简化的甚至带有黑白关系的图式中,既有墨润渗化、湿润淋漓的大水大墨,也有苍劲浩荡、浑莽朴实的枯笔渴墨。
林曦明出生于浙东,是个地道的江南人,因此画面里充满了水的灵动和水的秀韵;他后来长期工作生活于上海,并受教于林风眠、关良、吴湖帆、王个簃等海上名家,笔墨里传承的是海派绘画的神髓,故有海派画家的韵致与风范。但他的画风又以简笔浓墨出之,在海派诸家中显得大刀阔斧、豪情奔放、气象磅礴,似乎又不尽同于海派的儒雅委婉、工谨秀丽。他归于海派,却又显得若即若离。在某种意义上,他跳出了海派囿于一隅的局限性,他的艺术成就正在于80年代和整个中国画变革求新的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既有李可染积墨山水的浓重滋润,也有石鲁逆锋颤笔的峭拔伶俐,还兼得像吴冠中那种对于视觉形式与结构的敏锐与自觉。他既和他们有些相近,但又不全似,这正是他的艺术个性,也是他的艺术探索所体现的20世纪山水画的现代性转换。(作者 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