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著名画家曹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曹剑英,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花鸟画家。
简介:曹剑英,男,1944年生于天津。曾就读天津工艺美院首届大专班,受教于国画大家穆仲芹、赵松涛。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暨天津作品展》、《天津国画小品展》、《今晚报创刊三十年书画展》、《到人民中去-京津冀纪念反法西斯70周年画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天津市美术作品写生展》、《海河之子,一代宗师-纪念李叔同诞辰135周年书画展》、《第八届全国花鸟画展》。出版有《曹剑英花鸟画集》,在山东泰山美术馆成功举办《曹剑英大写意花鸟画展》。
[天津美术网]:那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专注于绘画创作的呢?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缘,让您这么热衷于大写意花鸟画?
[曹剑英]:专注于从事绘画创作,是在我退休之后。退休之后,我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去研究绘画。没有了工作上的琐事,家庭上的事情也算是清闲了很多。这样一来,重拾自己的爱好,拿起毛笔进行绘画创作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乐事。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别人说我画的是大写意花鸟画,但我一直不敢称自己画的是大写意。这是因为,自己觉得思维能力还远远不够,真正的大写意画家是不多的,充其量是个写意画家。正如,男中音歌唱家不敢说自己是男低音一样。据说,在中国还没有男低音。
画家的性格不同,说话做事也不同,就像一件事,一个人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另一个人还在娓娓道来,听者里有人说三言两语好,痛快。也有人说娓娓道来好,详尽。其实都好,风格不同嘛。我的写意风格,绘画语言是自然形成的,并没有刻意的去选择。写意讲究的是笔随心动,或夸张、或变形,形由心生。让毛笔在见水即洇的生宣纸上行走,可控的是笔道,不可控的是水墨,韵味无穷,意味无穷。水墨在宣纸上形成的语言,给观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这正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
之所以选择花鸟画创作,是穆仲芹先生给我灌输的东西,让我时刻牢记于心,至今难忘。犹如烙印一般,刻在我的脑海当中,是我的幼功。而,恰恰正是幼功,初学绘画时的理念最为深刻。再者就是,花鸟是生活中常能见到的物象,距离我们很近。生动的气象,总是撩拨着我的心灵。它给予人的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交汇点。花鸟画题材广泛,传统题材更是一座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百姓喜闻乐见的《喜上眉梢》,《花开富贵》等题材作品,经久不衰。贴近生活的同时,更容易被人所接受,更能让人看的懂,更能与人产生共鸣。比如,最近“二胎”挺火,我就以此为题,画了一只母鸡带着两只小鸡的作品,题为“单独二孩好”。看似普普通通,但是一看就明白了,非常接地气。
曹剑英作品《芙蓉国色》
曹剑英作品《戏水图》
曹剑英作品《小荷》
曹剑英作品《歇响》
[天津美术网]:您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是像您这样的年龄重拾画笔,有没有相应的困难啊。
[曹剑英]:困难是有的,主要表现在“与时俱进”层面上。当年画画是那个年代的理念,现在时代变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精神生活层面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不能再以当年的眼光看待现在的社会现状了。所以,我讲“与时俱进”。要紧贴时代,从当前生活中汲取营养,进行创作,才能被现代人所接受。
画国画,重拾画笔,在于我的爱好使然。从退休那一刻起,我就决定用国画安度晚年了。国画能使人心静,能满足于我的日常生活,能充实我的心灵。刚拿起笔时,心里一直在打鼓,惴惴不安,十分忐忑。那种心情是矛盾的。行,还是不行?一直在左右着我的思想。但,当我画完一张时,我的那份自信心才算真正的落地。记得,当时临摹的是穆仲芹先生的荷花。荷花、荷叶、枝干、池塘等等,笔、墨、水、色相融于宣纸之上的效果,让我找到了那份自信,十分满足,感觉自己还不算落伍。穆仲芹先生曾说过,国画是需要时间的,是慢慢地积累的过程。而现在的我正是拥有大把时间的,我一定要好好的把握,去弥补。从那时起,基本上每个月的练习量都定在一刀纸以上。以此来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后来,翻出几月前的画稿再看时,自己觉得不行,撕掉。又不行了,再撕掉……。就这样,反反复复,在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的同时,不断的否定,不断的肯定。可以说,这些年来,我的绘画生活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曹剑英作品《春声》
曹剑英作品
曹剑英作品
曹剑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