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张佩钢在天津美术网。
文/刘丽芳
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张佩钢不断调整着新的视角和思维,试图在对自然生命的关照中达到至高的境界。诚然,从画虎到罗汉题材的转化,体现了画家精神意识的一个飞跃,意味着由单纯的动物题材表现上升到罗汉与虎共栖共生的和谐之境。这种花鸟和人物的相互契合,不仅开辟了罗汉题材画的新语境,而且也使作品内在的精神性得到极好的张扬,由此突出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个性。
在罗汉题材的人物作品中,张佩钢着意营造罗汉戏虎的温馨场景,完全褪去了虎的凶猛特性,更多呈现为人虎嬉戏玩耍的一面,有着强烈的人格化倾向,赋予画面更加轻松的内容。画家之所以如此表现,与佛教思想的深远影响有关。他将各式的罗汉形象入画,使作品氤氲着浓烈的佛教气息,又通过表现罗汉的生活和情趣,令原本庄穆的形象更趋世俗化,显得悠然自得极富禅意。他笔下的罗汉不是披着袈裟的冰冷躯壳,而是有着万般情态的丰满人物。无论罗汉与虎共处,还是一起参禅、打坐、出游,都融入了几分诙谐的格调。画面构思新奇有趣,人物造型略有夸张,仿佛在出世入世之间构建了一个逍遥自在的罗汉世界,充分显露出罗汉们的那颗云水禅心。当然,这也是画家内心的一种映照,代表了自身对佛教文化的独特理解。他心目中的罗汉就是一副悠闲隐逸、仙风道骨的模样,却又显得横生妙趣、兴味盎然,充满恬淡的心境和超然的乐趣。特别是在刻画罗汉和虎的形象时,更是以一种“禅心对虎闲”的淡定心态,对待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生命。其中隐含着慈悲和良善的情怀,表达出人与天地一体,与万物共融的佛家思想。这种洒脱的人生姿态,可以越过浮华的尘世,在瞬息变幻中达到自我的宁静和升华。
在审美表现方面,画家的笔墨是倾向简约的,常常几根线条、几许色墨便可将罗汉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寥寥数笔而寓意深远。这种表达方式究其本源,应是受到南宋梁楷人物画的影响,不拘法度,收放自如,准确抓住人物的形态特征,以简洁的笔触刻画人物的音容笑貌,充分体现了画家的审美情感,并将作品的写意性推向新的高度。他的用笔婉转起伏,变化多端,用墨则随意自如,浓淡适度。这种不拘形似的技法形式,显示了画家恣意奔放的笔墨个性,以及简约概括的写意特征。这本身既是笔墨的体验,亦是禅意的流露,讲究笔随心至,如行云流水畅达无阻。同时,画家在虎和山石树木的描绘上,显得更加细腻一些,主要通过线条勾勒、皴擦、点染等手段,体现出这些造型的意象性。在这一点上,他汲取了前辈大家的笔墨精华,如石涛的花鸟,八大山人的用墨,以及恩师李墨先生的画虎之风等等,并经过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逐渐演绎为富有个性特点的笔墨形式。因此,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遵从了传统水墨的写意精神,将浓郁的笔情墨韵挥洒于画面之间,构成了罗汉人物画的古朴意境。
在沿袭传统的同时,画家从未停止新的尝试和探索,不断引入现代审美元素,使作品在古典意蕴的衬托下,又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感。尤其是在用色方面,画家大胆施用鲜亮的颜色,形成人与景或人与虎的互衬,也使画面在视觉上充满现代意味。当碧绿的柳叶,粉嫩的桃花映入眼帘,当披着红衣的罗汉尽现画中,令人感到罗汉的世界不是清寂萧瑟的,而是跃动着生命的姿彩和活力。幽幽的禅意和曼妙的自然交融互合,共同构建了古典而又现代的审美之境。另外,画家在作品构思上也是富有新意的,常常凭借丰富的想象,借鉴西方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段,营造反差较大的画面场景,使作品满蕴着现代意趣的离奇幻境。
张佩钢的罗汉人物画,在佛教文化和古典审美之风的浸染下,显得尤为古雅清新,内涵丰富,充满传统水墨的写意精神。画家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个性化的创新,赋予作品活泼灵动的新意,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也为罗汉人物这一古老题材注入了更为动人心魂的艺术生命力。
-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张佩钢其人其画
张佩钢作品。
张佩钢作品。
张佩钢作品
张佩钢作品
张佩钢作品
张佩钢作品
张佩钢作品
张佩钢作品
张佩钢作品
张佩钢作品
张佩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