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韩富华。
今年6月,天津美院韩富华先生罹患胰腺癌整一年。从去年底,市内两所三甲医院对他的病已无计可施,出院回家后,仅靠一根长管每天12小时不停地向体内输送营养液供生命所需,度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
韩先生深知自己的病情,但他将生命置之度外,以惊人的毅力紧牙关,扼住生命的喉咙,与病魔抗争,欣喜地迎接一个个晨光,充实而丰富地过好每一天,为生命加上了另一个维度。韩先生艺术生涯五十余年,期间伴随三次大病,但始终没有放下过画笔。当已确诊患胰腺癌后,手术前一天,还悄悄跑回家,把一幅《自有云霄万里高》继续画完,再匆匆赶回病房。他以超乎常人的坚韧,强忍病痛的折磨,怀着对艺术的虔诚之心,握笔挥洒,与生命对话,与大自然对话,这是经历了大灾大难,生命被淬炼后的笔墨,如火纯情,同行称道。即将夏至,他冒酷暑,竟跪在地板上画《西藏行》。如他所言:我是为艺术而生的,艺术已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先生在病榻上,什么都不想,只想艺术。他最大的心愿是,假如上苍能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就用来追求艺术,这与钱和名利无关。我的生命即艺术。如我能把想要画的都画完,给可爱的世界多留下点东西,多留一点,再多留一点……
创造奇迹的韩先生,是位高尚之人,是位贤人。用百姓的话说,他是神仙。作为朋友,我总想能为韩先生作点什么,但不如所愿。因思想水平和文化知识有限,难以用手中的拙笔,把我所见所闻以及他深邃的思想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阐释。但就个人而言,每一次走近,每一次的倾听,都使我的内心受到震撼,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我为能结识这样一位有学养、有才华、有道德、有高尚品德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大家感到骄傲与自豪。
彩墨-祭天 66×66cm 2003
——题记
一、生命的强者
丙申的初春,融融的阳光,清晰的气息,让我触摸到了春意。我走进天津美院韩富华先生的住所,这里春意更浓,花开了,蝈蝈发出清脆的叫声,一幅幅彩墨水仙似乎也飘出淡淡清香……站在韩先生床边,我一眼看到他脸上那谦和而温暖的微笑,愣了,“您气色这么好!太棒了!”由衷的感叹,脱口而出。我激动,我欣喜。先生全然没有百日前在医院病榻上的模样。他胖了,人也精神了,面对气定神闲端坐的韩先生,我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年近古稀的韩先生,一向精力充沛,似乎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2015年5月,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但仍然坚持忙着办画展、帮同学策划出画册、为天津工艺美院老照片画册撰写文章、整理个人画稿,直到6月底到医院消化科就诊,所忙事宜才稍稍停下。
韩富华先生住院后,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做了胆囊切除手术。由于手术后消化系统梗阻,不能正常进食,靠输营养液提供生命所需,病情并不乐观。他却很自信:我能挺得住,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治疗中护士给他做静脉置管,第一次失败,第二次竟打入了动脉,鲜血四溅,先生非但没急,反而安慰护士说:“我配合,你再来一次。”所幸第三次弄好。虽说此时病情危重,病房氛围压抑,可病榻上,先生神情泰然自若,想最美的画面,听降央卓玛那优美浑厚的歌声,尽可能让自己内心平静,不受环境影响。
此时,先生的家人和亲友们内心正受着煎熬。是否把“胰腺癌晚期”的病情告诉韩先生呢?了解他的学生小夏说,韩先生跟别人不一样,不会被吓倒,他倔强,能坦然面对。一天,焦灼中的韩夫人试探着把病情讲给韩先生,他却异常的平静淡淡地说:“我又不是第一次得癌症,不用怕。”话音落,夫人无语,只呆呆地望着先生。他身体虽虚弱,而目光坚韧。朋友们获知先生已知病情,担心他不能承受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而先生的不以为然,让大家折服。
彩墨-乐园 66×66cm 2003
几个月的住院治疗,韩先生病情不见好转,亲友们都很揪心。10月初,我去医院看望他时,人很消瘦,体重下降四十斤,说话无力,脸色苍白,我见了心痛难忍,相助无力,心情沉重。回家后更是纠结,想看他,又怕打扰,不看又惦记,只能在心中默默为他祈福。一日,我突然接到了韩先生的电话,听到他的声音,我一阵欢喜,忍不住说:“能接到您的电话,我太高兴了。”听得出先生精神尚好。他告诉我,因市内两所三甲医院对他的病已无计可施,只得出院回家,现在还能维持。最后,我们商定见面再聊。我放下电话,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期待快些见到先生。
这日,我如约前往,手里捧着一簇橘红色的郁金香,想给先生带去一份喜庆和祝福。先生的状况如开篇所述,让我惊喜。我刚坐定,先生就兴致勃勃地与我聊艺术,谈人生感悟,话中国三十年代文学作品,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我曾几次劝他休息会儿,先生却说,没有关系,我不累。说着只见他用一个五十毫升小量杯喝水,与其说喝水,不如说是润嗓子,因他手术后,已不能如常人通过咽喉到食道再入胃,只能通过插入鼻孔的导管输营养液到小肠。现在他每天输液12个小时,营养液一滴一滴由导管输入体内。望着那一根细细长长的导管,韩先生幽默地对我说:“年轻时工作繁忙,感到吃饭是个负担,不做饭不吃饭多好。我现在真的不用吃饭了,逍遥自在,成了神仙。不能进食时,找到一条活路——输营养液。边输液边写写画画,不影响我的艺术追求,生命还在继续,还能思维,不健全的生命,还是生命。”,几句话,他说得轻松而诙谐,我听来又难过又震撼,若不是心胸如海,若不是对生命的大彻大悟,哪能这般笑对生活,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啊!
我与先生聊了一段时间,韩夫人为他轻轻注入一些果汁。我问:先生还用药吗?韩夫人说,什么药都没有用,每周打两次增强免疫力的针剂。我面对侃侃而谈的先生,赞叹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自从出院后,他每周到医院对静脉置管进行一次保养。护士们惊讶,连为他手术的医生都说,真是神了,不可思议。每次去医院或坐车或步行,一次,从医院步行回家,他竟走上了滨江道的天桥,见南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远处飘来悦耳的乐曲声,洪亮的钟声……多么美好的生活画卷!此时,韩先生心中燃起创作的冲动。回家后,一幅“天桥观景图”一挥而就。
我欣赏着韩先生的绘画,心想,病魔面前,他不屈服、不甘心、不放弃,无法阻止他对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憧憬。他的无畏与坚强,似乎病魔以至死神也要退让他几分。
在他69岁的生命中,与疾病抗争何止这一次。他曾得过两次大病,每次他都是把生死置之度外。无论是胰腺肿瘤的切除,还是患淋巴癌,从未把他击倒,也没有停止对艺术的思索,更没放下画笔。因绘画长在他的生命里,也把生命融在绘画中。
水墨-大笔写小画 68x45cm 2013
八年前,忙碌不迭的韩先生数日高烧不退,在韩夫人的劝说,放下筹备中的个人画展等活动,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肿瘤。”住院治疗,他先后做了6次化疗,没吭过一声,头发没了,续了十年的长胡须也剃掉了,得知病情的学生、同学、朋友们前来探视,韩先生毫不在意地说,我能挺过去,一定会好的。凡看过他的亲朋好友大家心情沉重,可韩先生无所顾忌地说病情,接着话题一转,便聊起了绘画艺术。有人来看他,病房没找到,却在走廊的尽头看见了先生,他正在那里画素描呢。学生说:“您怎么不在病房好好休息,还画呀!”说着泪水忍不住在眼眶打转,先生倒安慰学生:“我没事,看这里的景色多美啊,只要能动我就要画。”大家常常为他的病发愁、着急、担心,沉浸在深深的痛苦之中,他的乐观、豁达,无所畏惧,众人称他是具有特殊材料的奇人。
这次韩先生住了半年医院,回后,走进熟悉的画室,有了拿起画笔的冲动。他手握笔杆,便有了感觉,酣畅淋漓地画了一幅,还在画上题写:“白石老人曰:‘三日不动笔,无他日狂态’而吾因病已半年未动墨笔,今日病初愈,试写斯图,心静笔健,感觉尚好。”的确,大病初愈的韩先生经历了与病魔的决斗,他与病痛和死亡和解,获得了新生。经历了一次生命化蝶的过程,心态更加平和,进入了“画无所求品自高”的境界。
平静的日子里,韩先生不时握笔作画,随心所欲,小画不断,七寸宽、五尺长画,题材广泛、信手捏来,布局奇妙。在一幅画面中,只有一根竹子、一只熊猫,像一顽童,自然天成很是耐看。朋友送他一支一米长大笔,挂在画室,很雅。一天,他看到大笔有了灵感,提笔片刻,一支水墨大笔便跃然纸上。回赠朋友后,那位朋友大喜。
每当韩先生拿起画笔,他的思绪如天马行空,想画什么挥洒自如,洋洋洒洒没有更多的设计,只是想画。他以胡杨精神为题,画了一幅画,并题词:“胡杨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先生是以对胡杨顽强生命力的赞颂来自勉。是的,韩先生经历三次大病的磨难,对生命更加珍惜,张扬着胡杨精神,不愧为生命的强者!
水墨-解衣磅礴 2014
二、艺术的痴人
韩先生曾说,我是为艺术而生的。艺术与生命已融为一体,艺术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的确,他每次生病何时放过手中的笔呢?或许,他对绘画艺术的虔诚感动了上苍,给他为展现艺术才华的时间。他自2015年6月发现胰腺癌到今天,癌症在韩先生面前已渐渐退却,没有大的“兴风作浪”。他尽情享受宝贵的时光。且不说,他过去绘画艺术上的成就与辉煌。他患病期间,不顾病痛,对艺术的孜孜以求,不断创造了他艺术上一座新的高峰。这是韩先生艺术与生命的交响。
丙申年初,韩先生的床上多了一个学生小夏送来的五十多公分长的小炕桌。对于先生,炕桌是读书的课堂,绘画、书法、篆刻的书房,思想驰骋的田野。病床上除了那根长长的营养管提醒我们:韩先生还是位病人,而他每天的忙碌,一如既往。他宛若一只勤快的蜜蜂,旋转的陀螺,无法停下歇脚。他深知自己的病情,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他要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越是不可预料,就越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他说:“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不是拖着残缺的身体还为人类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吗?我为什么不能。”一席话,声虽轻,但掷地有声。
韩先生每日静静捧书阅读,国学、中国30年代文学作品;他品读画作,握笔挥洒,他手持速写本临摹、绘画种种。安静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他常感叹:“我的时间不够用。”在众人眼里,先生已是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艺术家了,但他自谦,每天读书学习不止,犹如一块海绵不停地吸允着传统文化和中外文化经典的营养,思索问题,增长智慧。
卧室的小炕桌前,先生自成气场,文思奔涌,灵感飘然而至,用平和而深沉的文字表达他对绘画的思索。新画册三个章节的文字即:“彩墨淋漓”、“水墨清华”、“指墨传情”,先生在小炕桌上一气呵成。秀隽而飘逸的行行小字,抒发他对彩墨的真知灼见。他满怀深情地对我说,中国的文字太伟大了,我们要对中国文字有敬畏之心,它是古人的智慧,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理应跪拜才是。
水墨-秋塘野逸 68×68cm 2010
传统是祖先对后世的馈赠,传承是后世对祖先的敬意。对此,韩先生也很认同。他常心怀向传统、向古人先贤致敬的一腔深情,探究书法绘画。夜深人静,月光下,他久久不能入睡,内心有个声音,似乎在与米芾、高其佩、潘天寿、齐白石大师对话,畅谈“宁苦勿甜,宁拙勿巧”古训的见解。他向古人坦露胸臆:“画贵在误笔,这是趣味,是值得品读的味道”。他对中国的古陶、岩画都有特殊的情感,不断地观赏、临摹,并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篆刻是韩先生的挚爱,病床上,炕桌前,依旧兴趣昂然,一方印就是一次个人思想的表达,所思所想的呈现。丙申年除夕,他刻下了“万物静观自德”,这是多么惬意的心境啊,窗外鞭炮齐鸣,而先生的居室,却雅静而温馨,手持可到进入佳境。他还刻有“陶然”、“无为”、“禅修”方寸之间,直抒胸臆,无一例外。那枚单刀白文“万顷烟波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张弛有度,非常别致,很有新意。不到两个月,他刻了三十多枚印章,每一个字,每一枚,都蕴含着他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对人生的追问。
有人说,生命有宽度与长度之分,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在我看来,韩先生就是属于那种既热爱生命,又追求生命宽度的人。正如他坚守的理念:“人不能活得混混沌沌,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滋味。”他忙碌,总觉得有很多事要做,高效率不能浪费生命。现在他更加珍惜分分秒秒,身居卧室,但思想永远在无比宽阔的田野上驰骋。
365天,营养液一点一滴输入韩先生体内,维持着他的生命,“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精神激励他前行,思想的火花绚丽绽放,一幅幅从心而生的山水画,或飘逸洒脱,或大气磅礴,义趣幽眇,与生命对话。
水墨-月下僧敲门 36×36cm 2005
6月12日,经津门“6·16艺术沙龙”好友们精心策划的特别的如意园活动日,韩先生来到朋友们中间。他炯炯有神的目光依旧,他与大家谈一年来的经历,聊对疾病和人生态度,话同学情谊、谈对艺术的追求,谈读书的收获及书画创作,所谈内容都乐观向上让人振奋。谈到动情处,有人潸然泪下。他取出病中创作的20幅新画作与大家分享,赢得一片赞叹和掌声。这个特别而难忘的活动日后,韩先生非常高兴,连午觉都没睡,艺术沙龙的场景像电影画面一样宛然在目……
刚立夏,我再次来到韩先生家。韩夫人说,先生前两天发烧39度初愈。我见他消瘦了些,但精神尚好。在床上先生把即将完成的一幅八尺长卷展开给我看。画面上是一排排竹简(准备些跋),一支西藏大法号占据画面,很有气势。还画了六张一尺多长的小画,是这幅大画的一部分。每张画上分别画了藏族的面具、转经筒等。采风时写的二千多字的随笔,分别用不同字体,如楷书、简书、老宋体、左笔字、行书写在六张小画四周。试想,装裱后这幅巨画该多么气势磅礴啊!
这幅《西藏行》绘画的灵感源于韩先生十年前西藏采风时带回大法号。这天他睹物生情,有了创作的冲动。他趁夫人冲洗营养管的空隙,把宣纸铺在地板上,双腿跪在地上一笔笔地画。六张小画时在炕桌上画的。有人不理解,病这样重了,还跪着画画。他认真地说,给大法号下跪,给艺术下跪不为过。让我想起十几年前,韩先生在个人彩墨展览的《前言》中的话:“艺术对我而言是阳光、空气、粮食、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当清晨醒来,韩先生看到窗棂上晨光,会想到,啊!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欣喜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明天能否看到晨光,他不去想。先生是理智的,他微笑着对我说:“珍惜上天给我的每一天。给我这一天就是用来追求艺术的,与钱无关,生来就是为艺术而生。假如上苍能多给我一些时间,把我想画的画完,给我们可爱的世界多留下点东西,能多留一点,再多留一点。死亡那是生命的一个阶段。人走了,而精神永存。假如有一天我不在了,我的画还在,绘画即生命,精神永存,如同生命的延续。”
李秀云
津门·闲人书斋
2016年6月26日
韩富华作品《寒崖鸢厉》指画。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
韩富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