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2016年8月,著名画家张佩钢在郑州举办的“心无挂碍·张佩钜品展”上。
天津美术网讯 如果“百兽之王”的老虎不再狰狞可怖而是温顺乖觉,如果伏魔罗汉不是冷峻严肃而是童心未泯,他们共同出现在一幅中国写意画中,会给观者一种什么感受?连日来,在郑州博物馆展出的“心无挂碍——张佩钢作品展”引起了不少观众的由衷称赞:“看得人心静,趣味横生!”这些百姓看得懂、愿意看的画,出自天津画家张佩钢之手。
“我国古代就有画罗汉的传统,老虎的‘虎’与‘福’谐音,很吉祥、贴近人们的生活。两者融合,代表了人们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张佩钢告诉记者,画画是充满乐趣的享受,如果创作的过程很痛苦,他也不会“坚持”画下去。
观看张佩钢的作品,表现的画面非常生活化,甚至还有画罗汉骑着自行车、买菜等,传统的人物形象与充满现代风格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碰撞出令人会意而喜、笑而不语的惊喜。
张佩钢陪同郑州市各级领导观看展品。
之所以要“这么画”,张佩钢有着自己的思考:绘画是把真实的事物用笔墨语言变成艺术、变成国画,画虎不是要画照片上的真实老虎,而是通过画家的观察、通过笔墨表现在纸上的“虎”,“我认为这是画画最重要的一点,不是画东西,是画意境,通过绘画语言,把画家眼中的事物、世界,用自己的笔墨表达出来。”
“如果非要给自己的创作找到一个‘灵感’的来源,我觉得就是热爱生活,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细节处入手,观察生活,用心体会生活,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张佩钢反复强调接近生活,根本原因是他给自己画作的定位是要让普通的百姓喜欢,让他们看得懂、愿意看。
此外,张佩钢还尤其重视画家的想象力,认为画家的思维必须活跃甚至跳跃,否则很难画出“有趣”的作品,容易程式化,张佩钢说:“时代在进步,创作的表达方式也在改变,如果几千年来一直沿袭一种形式或者说模式,那只是一种复原、复古,唐宋的国画已经到达一个高峰,难道我们还要不断地去复制下去?现在的创新,其实就是未来的‘传统’。”
张佩钢在画展现场与观众互动。
张佩钢表示:“许多人认为传统在不断消失,我不赞同。传统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和现代生活融合。当下每人都在发表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就画家而言,绘画需要赋予传统的形象新的生命、与时代契合、同步。 (左丽慧 周韵佳 文、包仲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