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霍春阳看望恩师孙其峰先生。
霍春阳为恩师孙其峰先生揉腿、捏脚。
天津美术网讯 9月16日,正值中秋佳节之际,霍春阳看望97岁的恩师孙其峰先生。70岁的他还为孙其峰先生揉腿、捏脚,祝福孙其峰先生健康长寿。
1946年,霍春阳出生在河北清苑李庄一户乡绅家庭。他的祖父是晚晴秀才,曾作为清朝最后一批公派留学生东渡日本,不过等到霍春阳出生时早已家境中落。霍春阳打小便喜欢祖父留下的日本画册,很快便迷上了画画,然而家人觉得农活更重要,对他的兴趣却并不看好。
当时,霍春阳的父亲体弱多病又不善营生,哥哥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玉米熟了,运回家还得晾上房顶,霍春阳负责在下面装筐,哥哥再把筐拽上去。抓住哥哥往上拽筐的当口,霍春阳急忙跑进屋里画几笔;听到筐落地的声响,他又跑出来装筐……兄弟俩拧不成一股绳。
转机出现在霍春阳19岁时。1965年春,电影《地道战》剧组进驻李庄拍摄,不少工作人员就住在村里。每天,霍春阳跟在美工商荣光屁股后面,选景、画速写、画幻灯片。他还过了一回群众演员的瘾,饰演日军扫荡后逃离村庄的村民,可惜没有出现在最终的成片里。
靠着在剧组“打杂”,一个月下来,霍春阳竟然挣了50多块钱,还收获了对自己绘画技艺的认可,反对他学画的家人们也终于松了口。就在跟班《地道战》剧组这年秋天,霍春阳顺利考入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前身),开始接受全面系统的美术教育。
回忆大学情景,霍春阳印象最深的是花鸟课,授课的著名画家张其翼特别强调线条的力度与弹性。“张先生画猿,画到长臂时,手中的笔跳着就出去了。他把这种用笔叫‘刀入血出’。”霍春阳在此基础上摸索,从“瘦硬”悟出了“瘦劲”,完成了用笔从力到韵的转变。
大一结束,霍春阳的画艺突飞猛进,超过了许多以前一起画画的朋友。26岁那年,他拜师著名画家孙其峰,决心“以勤奋报答先生”。为了编一本《百花谱》,霍春阳早出晚归,一天能画30多张速写。为了画藤萝,他从公园的电工那里借来梯子,爬上去一画就是两个小时。
1978年,文化部组织“中国画创作组”,霍春阳和孙其峰一同入选。作为其中年纪最小的画家,在同期入京的陆俨少、黄胄、黄永玉、李苦禅、吴作人、李可染等大家面前,32岁的霍春阳是不折不扣的小字辈。“没别的,只有悉心观察、虚心求教,抓住难得的机会。”
霍春阳住在李苦禅隔壁,通过孙其峰介绍相识,李苦禅每画一张,他便模仿一张。陆俨少一面赞许霍春阳的才气,一面又提醒这位后辈用笔缺少内涵,并为其示范讲解用笔用墨的方法。霍春阳跟随创作组诸多名家,为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首都机场等单位作画。
霍春阳为恩师孙其峰先生揉腿、捏脚。
霍春阳看望恩师孙其峰先生。
霍春阳看望恩师孙其峰先生。
霍春阳为恩师孙其峰先生揉腿、捏脚。
霍春阳为恩师孙其峰先生揉腿、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