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女画家黄雅丽
王振德 /文
青年画家黄雅丽1970年生于天津,1989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在四年学习过程中,其兴趣与主攻方向逐渐集中到中国画的创作和理论上来。毕业后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教书育人之余,继续钻研中国画创作和美术理论,并于2004年再度进入天津美院随本人攻读美术史研究生,其进取之志与求知渴望不减当年,与时俱进,锲而不舍,不仅撰写出《孙克纲的山水画艺术》等评论文章,还创作了许多颇有意趣的国画佳品,可谓边学边创、日新月异了。
统观黄雅丽二十余年中国画创作,可用“清新淡雅、文静秀丽”概括其艺术风格。她擅长人物画,讲究笔墨情致,善于抒写自身独有的闲情意趣,在一种不经意的表述中充溢着默默的追求与希冀,作品形象散发出难以言传的感人魅力。其创作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道释人物画。她画此类作品,已坚持了十余年。在大学时期即以白描技法勾勒过全套天津人美版的《永乐宫壁画》,而后从道教题材转画佛教题材,从白描转为重彩,从临摹名作转为独立创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画路。在技法表现上,她力求用笔精谨遒劲,赋色典雅美妙。所画内容或佛祖讲经,或净土极乐,或群佛趺坐,或观音示现,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第二类是社会人物画。她1993年创作的《秋韵》,表现晚秋少女淡淡惆怅和知识女性的脆弱感伤,清寂的氛围和情绪化的人物描述,颇具艺术感染力量,该作品获国家级及省、市级多种奖项。所画《草原情》以牵马和抱羊两位蒙古族少女组成美妙清新画面,深情讴歌蒙古族人民的淳朴、善良和美轮美奂的草原风情,令人神往心醉,堪称其人物画中的代表性力作。由于画家喜读唐诗宋词,以变形手法偶画《李清照词意图》、《醉花阴》、《望月》、《贺新郎》等作品,皆诗意浓烈、楚楚动人。
第三类是戏曲人物画。爱看戏的人常常会在中国大戏院、中华剧院等演出场所见到雅丽的身影,她总是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绝对是一个戏曲“发烧友”;兴致浓时,偶尔也上票房登台彩唱,串个丫鬟、宫女什么的,皆有模有样。在书画联谊会、文联搞活动时,她也大显身手,清唱一段梅派或程派。尤其是《醉酒》、《锁麟囊》、《春闺梦》、《白蛇传》中的唱段,皆唱得颇有韵味。
坐在台下时,她或拍照或画速写,捕捉人物形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台上光彩绚丽的服饰、舞动的水袖皆成了她创作的源泉。没看过的戏,她坚决不画,她追求的是人物的鲜活感。所画戏曲人物无论是苏三、虞姬,还是白娘子、尤三姐,或是杜丽娘、杨贵妃皆发自内心地喜欢,情动于衷而形诸笔墨。她将舞台虚拟的三度空间、人物的程式化动作表现得简括生动、自然而然;角色造型朴拙单纯,设色亮丽、艳雅而意趣隽永,能以少少笔胜人多多笔。统观戏曲人物画,关良、马德、韩羽皆自成一家。雅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她以工笔写实描摩的同时,尝试用恣肆、淋漓的水墨,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线条更富有韵律和节奏,画中人的一颦一笑,皆活灵活现。她力图用更贴切的绘画语言,赋予戏曲人物一种符号美感,使其更具水墨色彩的形式感,性格更加鲜明。由“戏中”画到“戏外”,从画“戏中人”到画“戏外人”。
雅丽注重中国画笔墨气韵的基本功,也注重书画艺术之外的基本功,她对文学、艺术理论、佛学、收藏、曲艺、服饰妆扮均有浓厚兴致,兼收并蓄、厚积薄发。同时加入诸多艺术组织并身兼数职,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其创作在国内外大展和比赛中多次展出并获奖。这一切说明,她的书画事业已经达到较高层次。祝愿她在今后的探索和奋进中,艺术创作达到更高更新的艺术境界。
(作者王振德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黄雅丽作品:《长坂坡》
黄雅丽作品:《战马超》
黄雅丽作品:《棋盘山》
黄雅丽作品:《香罗带》
黄雅丽作品:《乌龙院》
黄雅丽作品:《锁麟囊之春秋亭》
黄雅丽作品:《四郎探母之坐宫》
黄雅丽作品:《拾玉镯》
黄雅丽作品:《挡马》
黄雅丽作品:《斩经堂》
黄雅丽作品:《乾坤福寿镜》
黄雅丽作品:《楚宫恨》
黄雅丽作品:《汉宫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