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12月18日,“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以下简称“工•在当代”)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本次展览提名委员刘庆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本次展览提名委员杭春晓及中国工笔基金代表、美博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娟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工•在当代”将于12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每三年一届的中国工笔画作品展迎来的第十届盛会,也恰逢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30周年。30年的时间虽然算不上很长,但几乎贯穿了工笔画的整个当代发展历程。此届展览延续了上一届“工•在当代”的主题,在展览的学术主持范迪安看来,体现了组委会的这样一种学术信念:呈现工笔画领域多维度的实践探索,在理论上将其推向深度,在社会认知将其最大化,以期把工笔画推向一个更宽阔的领域和视野。
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支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山东鲁信文化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美博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山东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81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凯撒世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展览分为历史回顾展、学术提名展以及全国征集作品展三个部分,以此来保证展览的完整性、学术性、公开性和公平性。
此次“工•在当代”的核心是由44个在当代最活跃以及有重要影响力的中青年艺术家组成的学术提名展部分,该部分将以艺术个案的形式组成,此种形式能相对独立又完整地呈现出艺术家个人的创作脉络,呈现出当代工笔整体的创作生态面貌与时代精神。此部分还得到了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发言
“传承”与“创新”层面多有突破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冯大中表示,与以往任何官方大展不同的是,在这届“工•在当代”大展中,学会领导不再使用中国美术馆圆厅,而是将这个代表中国最高艺术成就的展示空间用于公共教育,以及那些最有代表性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例如,展览组委会还选择了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典型艺术个案来探讨中国绘画的传承: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将在展览现场进行永乐宫壁画的原貌再现;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宋代的《千里江山图》,其作为青绿山水画中的巨制杰作,不仅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宋代统一国家的概念,塑造了宋代人的“中国梦”。这些历史个案的再现,不仅与今天的工笔画创作形成互文关系,还有助于大众了解“工笔”概念的生成与传承,以及“工”的精神所在。
在发布会上,牛克诚简单介绍了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尤其介绍了中国工笔画这三十年来“走出低谷,再创辉煌”的重要发展节点,中国工笔画学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密不可分的推动作用。牛克诚表示,中国工笔画学会在“学术立会,人才立会”的宗旨下,通过学术研讨、展览、出版,实质性地促进了中国工笔画的发展。
把习以为常的话题“重新问题化”
杭春晓作为第九届和第十届中国工笔画大展的提名委员,他在发布会现场介绍到:从第九届工笔画大展再到此届展览,“工•在当代”引入了策展团队的机制,这在国家官方展览系统中还是第一次。“策展团队的共识是,在新的状态下,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工笔画的外延?在这样的展览方式下,又该如何重新检讨艺术手段和艺术表述?通过边界拷问,实现了对工笔既定看法的检讨。”他同时透露,第十届延续第九届的主要思路,且获得更大的突破——在创作材质上,水墨、装置、video都进入展览中。因此,展览的最终呈现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有一些作品并不是以“勾勒填色”等惯常的工笔手段为主的创作语言,它们也进入了展览系统中。“工笔大展引入策展团队之后,思考更多的是不同种类材质的创作现象以及一些创作思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反思?带来的反思远比价值判断重要,这是这届工笔画大展很鲜明的一个特征。”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本次展览提名委员刘庆和发言
中国工笔基金代表、美博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娟发言
“工•在当代”——“工”不是历史遗留,而是当代的重要部分
刘庆和介绍,当他被邀请成为展览提名委员时感到很惊讶,他提名的艺术家,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这些艺术家并非常规意义的“工笔”画家,而是更偏水墨。通过分享与工笔的渊源以及创作经历,刘庆和表示,此次大展介入水墨等材质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打破传统绘画人为、僵化的边界。“在丰富的美术传统中,我们习惯了进行很细、很具体的分类,不同领域的边界越来越清晰、具体、形象化,以至于理解起来有点‘硬边’的感觉。此次大展,组委会看重的不仅仅是材料和工具的革新,更多考虑的是能否代入新的思想和观念。”所以,在他看来,“这一届展览真的让大家有很大的期待”。
《世界线 · 夤夜》81.5×51.5厘米 纸本 郑庆余2015年
《寂夜》 60×45厘米 绢本 李金国 2014年
《风的记忆》 96X75厘米 纸本 魏为 2016年
徐娟介绍,除了历史回顾部分的作品外,此次“工•在当代”参展作品都是严格要求2013年之后创作的作品,借此集中全面地展示近三年工笔画的创作面貌。第九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创下中国美术馆当年参观人数的纪录,社会大众对工笔画大展有相当大的热度和关注度,在此基础上,“工•在当代”策划了一系列更贴近大众角度的活动,除了永乐宫壁画的原貌再现、VR技术呈现宋代的《千里江山图》之外,展览还与“在艺”App展开合作,为本次展览的部分重要的参展作品配上详细的语言导览,让观众轻松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通过种种手段,希望高高在上的殿堂艺术以轻松多样的方式走进大众。”
同时,徐娟还在发布会现场转达了此次大展的投资方——山东鲁信文化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决心:其作为山东最大的国有控股公司,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工笔艺术,就是希望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强大的同时,文化也同样能焕发出光彩。
谭军 《隐语》 布面拼贴 200x120cm 谭军 2016
《深蓝马赛克浅蓝桌面(a型)》 65×60厘米 纸本设色 木刻浮雕 杭春晖 2016年
《挂号》系列 尺寸可变 章燕紫 2013年
《雾霾》 纸本水墨 50×50cm 谭斐 2014年
1988年“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举办之时,潘絜兹发表了这样一段慷慨激昂的《献词》:“中国工笔画正走上复兴之路,复兴不是复古,而是这门衰微已久的艺术获得新生。”“今天,我们重温潘絜兹的《献词》,尤能感受到时代的激情与温度”,冯大中说道。相信,通过“工•在当代”,能展现出工笔画这一传统画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其不仅是回顾历史,梳理当下,更是致敬理想。
《畅神 · 造访》 48.3×80.5厘米 纸本设色 陈林 2016年
《螺钿》 68×68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贺祖斌 2015年
《万物生》 180×180厘米 纸本重彩 贾宝锋 2016年
《夜之罗浮》 60×130厘米 绢本水墨 董婷竹 2015年
《一切无处是净心》综合材料 200×100cmx3 任力翰 2016年
“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历史回顾部分参展艺术家(12位,按拼音排序):
陈孟昕 冯大中 何家英 林凡 刘金贵 牛克诚 孙志钧 王天胜 萧玉田 谢振瓯 喻慧 张策
“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学术提名艺术家(44位,按拼音排序)
安佳 白桦 陈林 程保忠 董婷竹 方政和 高茜 杭春晖 何剑 贺祖斌 黄欢 黄威 贾宝锋 姜吉安 焦洋 金沙 李传真 李戈晔 李金国 李月林 栾剑 罗翔 马灵丽 彭剑 秦艾 任力翰 谭斐 谭军 涂少辉 王宏州 王牧羽 王煜 魏为 夏荷生 徐华翎 徐累 颜海蓉 叶紫 曾健勇 张见 张天幕 章燕紫 郑庆余 朱小坤
“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全国评选获奖艺术家(58组,按拼音排序)
陈继亮 陈梦希 陈少华 丁奕翔 范凯 高金笙 高佩育 管海龙 郭文松 韩茂远 洪仲突 黄汝祥 黄霞 蒋平 焦宝华 黎墨 李金朵 李天锁 李学志 李颖婷 李玉旺 栗玉莹 刘学云 刘雨衢 陈晨 吕国亮 闵文婧 史振亮 是幽燕 宋国超 宋立欣 孙陶 孙玉亭 孙媛媛 孙照 田野 王爽 王铁汉 王小平 王长流 王忠 汶振鑫 翁毓衔 吴妍 徐欣 徐梓轩 闫涛 杨建兵 杨凌媛 杨志斌 姚向东 于鲁瑶 原晓轩 张春霞 张存玫 张亮 张众 赵汝芹 祝建华
安佳 《祈福路》组画 麻纸 综合材料 180×100cm×6 2014年
花笺记之五 纸本设色 40x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