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关于当代中国山水画创新问题的思考
----何家安
创新这两个字在画界是一个被叫得最响的词。它好像已被画家,尤其是理论家奉为永恒的真理,可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在当今画坛创新这个词就强调得过度了,好经给念歪了,反而给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带来了灾难。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之相同的还有中国文学、书法、戏剧、武术及民族音乐,等等,并由此而构成东方文化特色。可是我们美术界却习惯把中国画这一块单独从民族文化这个大家族中剥离出来,与西方美术相对照,用西洋的绘画观念来比较、改造中国画,而很少有人用民族文化这个大家族中的其他艺术门类做参照,来研究它们的内在联系,因为我们忽视了中国文化的基因和生存土壤,致使中国画的创新走进了误区。
中国画自有史以来,最重视的是继承而非创新,这种情况并非绘画一门,只要是中国文化,任何门类都大致如此。例如书法,自魏晋楷书结构定型以来,虽然唐、宋、元、明、清名家辈出,流派林立,其不同风格的区别仅限于笔道的肥瘦、字形的偏正,或运笔的变换,而这个楷书结构经历了千年的传承不能更改。大概当今的书家也没有人敢出来推翻这个古老的结构。因为中国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每个行业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必须要共同遵循的行业规范。任何创作都要在一定的规矩下来进行,否则就会得不到认可。人们把这规矩称为法度。历史证明法度不仅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创作思维,反而更能使创作灵感放马驰骋,有序发挥,让创作在理想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就中国山水画而言,虽然重视传承不强调创新,但宋、元、明、清代代都有变化和发展,然而这种变化是随着整个时代的文化大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在中国画历史的长河中,石涛是一个最崇尚个性的画家,把范宽的画同他的画相比较,虽然时隔千年,其笔墨、布局、意境依然有那么多的内在联系。变化是明显的,但其内在的文化基因却是相同的。这既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人的聪明之处。后学之人,只需朝着前人的道路往深处走,爬到巨人的肩上再去寻求突破,只有这样,学问才能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才能产生顶级的经典文化。事实上,中国的文化史是依靠经典写成的,如四大名著,唐诗宋词,“二王”书法,元四家、“四王”、“四僧”的山水画,等等,这些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文化经典在世界文化史上熠熠生辉,假如没有这些,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就会黯淡无光。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因科学技术落后,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历史,人们为了救国图强,在引进西方工业文明的同时,对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怀疑,我们的美术教育方针就是建立在民族虚无主义基础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美术院校的青年学生入学前都须经历西洋绘画的基础训练,这种先入为主的洗脑法非常彻底地改造了中国美术家的审美观念。一个泱泱大国,抛弃了自己的文化习俗,让其审美理念建立在西洋文化的基础上,这是很多人未曾认真思考过的问题。自唐开始,我们民族文化就有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那是以中国文化为本,吸收外来的有益成分来扩充自己,但是现在被颠倒过来了,现在的局面是用西洋绘画观念来审视自己民族绘画的东西是否还有可用之处,因为根本立场变了,所以局面也就变了。有些画种,比如人物画,的确有了长足的发展,可是中国山水画却惨了。传统中那些最基本的需要大家恪守的东西逐渐被淡化,以至消亡,中国画家不再经过严格而漫长的从临摹入手的基础训练。用不好毛笔可以改用刷子、喷壶,因为没有了规矩什么都可以尝试。再加上美术作品的功用发生了变化,现在画家画画大多数是为了展览而画,一个展览大厅悬挂着数百人的作品,人人都想在大厅里突出,于是创新这个口号就热起来了。这种心态下的创新,宗旨就是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为了区别而区别。前些年大多数人在技法、材料上想办法,这些年又有很多人从图式上找花样,都是在表面上做文章。这些作品既无传承,又无积累,乍一看很新鲜,再看几眼就索然无味,一个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古老画种被搞成了快餐文化。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不用毛笔,只用刷子画画的人,称自己是从传统中走出来;油画出身的老画家在生宣纸上洒些墨点子,再勾几根几何式的线条,可以在拍卖行拍出天价;有位画家自称一天中国画未曾学过,却可一笔扫江南,一笔冠塞北。在一些很重要的展览上经常并非一个画种的东西放在一起来评选,甚至把朝写实的作品放在国画里面来拿大奖。标准已乱成这个样子,使得众多有志于中国画的青年学子不知何去何从。有人称这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型期,我则认为这是中国美术被殖民化的耻辱期。
古人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无论干什么事都有一定的方法步骤,否则什么也干不成。我们中国文化的创新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独辟蹊径自立门户。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必须是在本门学科造诣精深,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并有所突破,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水到渠成,只有这种创新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因为只有这种创新,才会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像长江之水,奔腾不息用无尽头。时下的创新,是否定规范、否定积累、否定源头。像这样的创新速度会使民族绘画在并不太长的时间里从历史上消失。
幸运的是,我们民族文化这个大家庭中除中国画以外,还有中国文学、书法、戏剧、音乐的存在,这些与中国画同一母体的艺术形式,是西方文化所不能取代的东方的灵魂,而且有些门类如戏剧、书法、武术等因其排外的基因太强,西方文化是无法渗透的。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民族文化再也不会依傍洋人而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向民族虚无主义的美术教育进行清算,废除青年学生入学前后的单一的西洋绘画基础训练,从娃娃抓起,让整体的审美理念从西洋文化的桎梏中挣脱出来。事实上,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绘画已呈回归之势。在庞大的收藏领域,古近代的经典作品依然占据着绝对份额,即便是现在纯粹的中国国画家少了, 但埋头传统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亦不乏其人。这些征兆足以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广大中国人会喜欢自己的文化艺术。今后中国山水画也一定能够走出误区再铸辉煌,那时我们再回头看看这段历史,由于没有经典作品的支撑,这一时期的中国山水画经历的将是历史上最暗淡的一个时期。
发表于2006年《国画家》杂志
参展艺术家
何海新参展艺术家
何海新
☆1985年生于广东肇庆
☆2011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
☆曾于深圳美术馆、深圳艺廊举办个人展览
☆已出版《何海新中国画作品集》,现受教于何家安先生。
历年参展情况
2006 首届全国城市山水画展
2007 画游山水间--何海新山水画作品展(深圳美术馆)
2008 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2010 和谐燕赵-红色太行——全国山水画作品展
2013 兴寄烟霞--何海新山水画作品展(深圳艺廊)
2014 长江新貌--何家安山水画课题班师生联展(国家画院)
2015 何家安师生作品联展(法国巴黎)
2015 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2015古蜀文脉-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优秀奖)
2015 万年浦江-全国山水画作品展
2015 南田风韵-第二届恽南田全国花鸟画作品展
2015 高洁品性、兰蕙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 翰墨青州•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 “丹青扬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
参展作品:
▲烟溪
▲初冬写生
▲初冬写生
▲初冬写生
▲初冬写生
▲初冬写生
▲初冬写生
▲初冬写生
▲初冬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