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4月22日,由江苏省文化厅、南京艺术学院、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友水善墨——于友善近作展”在南京举行,100多幅作品亮相江苏省美术馆。据了解,该展将于4月22日至27日,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1号展厅(南京市长江路333号)持续展出。
于友善,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7年生于山东乳山。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86年考取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留校任教。在当代中国书画界,于友善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美术家。他创造的别具一格富有诗意的水墨山水、人物、花鸟画作品,受到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于友善的名字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随后便频频出现在全国美展的获奖名单中,1989年《康熙跪师》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1994年《儒林外史》获第八届全国美展大奖;1999年《九九春运图》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2004年与张友宪合作的《天降大任》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他的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收藏。
既是人物画家,又精于水墨山水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其语言形式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造型、线条、构图、色彩等等,不一而足。而作为独特视觉艺术的中国画,人们更看重的是笔墨、气韵、意境、格调诸方面。这诸方面中,笔墨又是最基本的要素,决定一幅画的气韵、意境和格调。笔墨的高下,又在于对水和墨的掌控,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水墨格调、浓淡干湿的表现层次,溵湿渗透、似像非像的意象特征,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审美理想。
于友善是一位人物画家,但这并不妨碍他对水墨山水画的探索,他在山水画领域取得的成就,丝毫不比当今同时代山水画大家逊色。最初看到于友善的山水画是《对月两姮娥》、《东海论道》两幅山水人物手卷,细笔重彩,传统味甚浓,一点不输古人。《郭家沟南坳》是2007年于友善带领南艺人物画工作室学生赴陕甘写生之作,灵动的水墨线条配以浅洚的色彩,一派“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的黄土高坡景象跃然纸上。一批黄山、太行山写生,更是用灵动的水墨,将松涛、怪石、云海、溪水,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友善自述,“有一阵子,我沉溺于提起笔来不假思索地在四尺、六尺、八尺甚至更大的生宣上横涂竖抹,凭借枯湿浓淡粗细曲直、由得中锋侧锋疾驰缓行;而且还给自己找了个不可抗拒的理由:绘画就应该是情绪的表现,中国画更应当直抒胸臆畅快无碍。”
在这样理念下,于友善画出了一批批水墨淋漓、动人心魄的作品。于友善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不放弃法度的约束,在每一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写意画中都可以辨析出非常细腻、非常熨帖的巧妙安排。这一点,在他人物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次展出的《王海英小像》、《樊宇小像》、《张丽小像》、《支彦小像》、《中年男子像》等,多数都是他的课堂写生作品,描绘的对象要不是他的学生,要不是美院的模特儿。从这一幅幅作品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于友善对水墨的娴熟驾驭以及写意与法度的灵活运用,工写兼备完美结合。仔细欣赏于友善的人物画就会发现,人物的头、眼、手、脚等等都是很精致的,而人物的衣裙、配景中的松石、水岸等则放松挥写,更重大意。其中的线条法度严谨,同时又很松动、灵变自然。这一切构成了浑厚而畅意、姿纵而内涵、节奏和韵律相统一的水墨组合中。
于画为友,于人为善
公道、正派、谦让,是于友善人格魅力所在。
周京新评价说,“友善作为中国画系主任,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无论是为了一个学生,还是为了一个项目,都能秉公办事,张扬一种正气,将这种优良教风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也是友善在人格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魅力。在教学考核,评奖评优的时候,他从来不为自己争荣誉,总是从有利于和谐大局,有利于推进工作出发,总是谦让的。这些听起来好像是习以为常的表现,但其实要长久的做到,绝对不是易事。”
“友善是一个好画家、一个好老师也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好带头人。我想用‘于画为友,于人为善’这八个字,可以概括我和大家对他的印象。”
“于水为友,于墨为善”是对于友善致力于中国画创新探索的概括;“于画为友,于人为善”是对于友善人格魅力与修养的概括。精湛的技法与高尚品格的结合,铸就了一幅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优美画卷。
于友善,生于山东,成长于无锡,受惠于齐鲁大地的文化渊源和江南这块土地滋养出来的艺术感悟,使得他的画既有北地之刚毅峭立,又有江南之湿润清丽,形成了鲜明个性与独特风格。他的艺术创造,得益于传统中国绘画的领悟与熏陶,和世界当代艺术的影响启发,也得益于他对于艺术探索与创造的认识与理解,更得益于他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