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后排左起:毓峋、毓半云、毓峙、毓岳、毓震峰
自6月以来,纪念我国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溥佐先生诞辰99周年的“致敬溥佐先生”系列报道已经陆续推出。与此同时,一场题为“长毋相忘——纪念溥佐先生诞辰99周年”的书画义卖活动也将在9月推出。
此次义卖旨在帮助山西五台山代县养老院的后期落成,也是溥先生后人以此义举完成老人生前“想要去五台山看看”的遗愿。在这个流火季节,意居记者走访了溥先生的子女,见证他们为了义卖挥毫泼墨,力透纸背,倾听来自他们对父亲溥佐先生的深情缅怀。
“阿玛”是满语中父亲的意思,“老阿玛”是此次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词,一个“老”字,听出溥先生已经不再年轻的子女们对故去多年的父亲的深情依旧。
爱新觉罗·溥佐。
他们的老阿玛,来头可不简单。道光皇帝的四世孙,末代皇帝溥仪的“御弟”。8岁即成为画马神童,少年入长春宫读书,21岁入“松风画会”和溥儒开办“扇面展”轰动画坛。上世纪80年代启功先生笔下的“终是形成自己格调风格的一代名家”。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天津民委副主任则是先生晚年一直担当的社会职务。
毓震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采访是从溥先生最小的公子毓震峰先生开始的。震峰先生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家排行老八,生活中大家都亲切的称他“八爷”。
“‘笔尖上能往下洒棒子面’,这是老阿玛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也从来没有放弃画画。我15岁随父亲到西青区张窝村下放劳动,为了能多一点自由时间画画,他挑了掏厕所的活儿,我跟着他一起干。当地的农民逐渐都喜欢上了这个能给他们家里墙围子画画又不多言的“御弟”,帮着他干活儿,后来干脆就不让他干了。过年过节农民朋友还经常来看望老爷子。”震峰先生开场这样介绍说。
毓先生接着说:“老爷子为了鼓励我画画,颇费苦心,但是他从来不会空洞的说教。记得有一次,我临摹了一张老阿玛半工半写的画,还偷着用了他自己都舍不得用的好纸,挂在屋里欣赏。老阿玛回到家,瞥了一眼我的画,随口问是谁把他的画挂在这里的。年少的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真的以为阿玛把我的画当成他自己的了,现在回想那不过是老人的一种鼓励方式吧。”
也许正是这样润物无声的教育,我们才看到了后来的山水妙手毓震峰,当他临摹大量古迹真作,几次成功开办个人展览,轰动海内外,再拿画作让溥先生看时,先生也只淡淡地说“有点意思,将来许行”。时光荏苒,溥先生说的将来已经变成了过去,震峰先生已经在青绿山水间闲庭信步,然他自己说依然在攀登艺术高峰的路上,峰顶有更美的风光在等他。
毓峋
浓墨藏韵 风骨嶙峋
正直谦和,风骨嶙峋,这是许多初见毓峋先生的人留下的印象,作为溥先生的四公子,他名如其人。毓峋先生是当今爱新觉罗画派的重要传人之一,艺术成就斐然,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已进入佳境。
当谈及他的父亲溥佐先生时,毓峋先生说的最多的却是溥先生的勤奋和认真。
“在我的印象中老阿玛没有一天不画画,而且总说自己画的不够好。为了画好花鸟画,自己反复研究,观察生活中的花草和鸟儿力求把花和鸟的造型刻画准确。现在我们打开老阿玛的花鸟画,真的仙气扑面而来,仿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这些都是和他孜孜不倦的勤奋刻苦密不可分的。”
“生活中老阿玛从来不会随便送画给我们,当时很不理解。他始终强调谁有是谁的,他说他的皇族家庭并不溺爱孩子。现在回想起来,没有当年老阿玛的看似无情,不会有我们今天的艺术成就。”毓峋先生回忆道。
毓岳
崧高为岳,骏极于天
“崧高为岳,骏极于天”这是《诗经.大雅.崧》中对岳的描述,意居记者带着《诗经》的诠释,走近溥先生的七公子毓岳先生,感受这位大半生在方寸纸间与竹兰、骏马相伴,启功先生题识“笔致潇洒何减顾定之,百尺竿头此为左券”的名仕风采。
毓岳先生首先对自己的清皇室后裔身份解释说:“学生时代便赶上了文革,从未有龙子龙孙的感觉,倒是饱受沦落,感受世态炎凉。”“然而即使生活如此艰难,阿玛坚持画画、下棋、弹古琴、刻图章,把生活安排的满满的,似乎没有时间发愁。他经常说‘老僧斋罢关门睡,不管波涛四面声’,他在别人不了解的精神世界里继续着对美的追求。老阿玛爱马、看马、画马,在许多马群聚集的地方都留下足迹。他画马的雍容富贵、气定神闲,他觉得那是马的美,而不是喑哑嘲晣难为听时无奈和焦躁的狂奔。这些思想影响了我的一生”毓岳先生说。
毓岳先生和笔者合影
为了能够让毓岳先生在画业上更上一层楼,在深得溥先生真传的同时,溥老还安排毓岳先生京都求学,博彩众家之长。“和关松房先生学画松、溥松窗先生学画竹、溥傑先生学书法、启功先生学习艺术理论和书法。”毓岳先生如数家珍,殊不知,毓先生口中的老先生哪一位不是中国艺术殿堂的大家?后来毓岳先生的《群马图》在日本举办的中国书画展上获得金奖,不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展开毓岳先生的画作,岁寒三友,神骏联翩,哪一个不是清泉流淌,哪一个又不是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之后的潇洒和逸动呢?
毓紫薇
小槛临清昭,高丛见紫薇
“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这是诗人杨万里咏紫薇花。毓紫薇,溥先生唯一的一个女儿,满语称“格格”,人如名字一样的美。她不仅继承了父亲高贵血统和智慧,亦是遗传了母亲的美貌和知性。生活中的紫薇女士深入简出,鲜见于社交场合。唯有格格的书画作品常见于诸多艺术殿堂,传递画家心声。
这次面对意居记者的采访,紫薇女士寥寥数语,道出对阿玛的崇敬和追忆。“身为爱新觉罗皇族后裔,阿玛从不自居自傲,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心正笔正,要画好画,要先学做人再学画画,这句家训影响着我的一生,是我为人做事的准则。”
“阿玛对我的教育是通过耳濡目染,一不积钱、二不结怨、努力学习、多做贡献是他经常教导我们的16字箴言,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使我的艺术人生绚丽多彩。”毓紫薇女士介绍说。
紫薇格格以竹扬名画坛,绿竹、朱砂竹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更是开金竹画艺先河。她说希望大家更多地了解画家的作品而不是画家本人,就如唐朝诗人杜牧在《紫薇花》中描述的那样“晓迎秋露一支新,不占园中最上春”,紫薇花在今日画坛,独占一隅,隐秘盛开。
毓峙
峻峙者,屹立也
采访的最后一位是溥老的大公子,毓峙先生,今年已经是古来稀的老人了。毓峙先生少年参军,复员后到工厂上班,帮助父母养家。成家后自学苦练书法,多有书法作品面世。毓峙先生书写的皇家“福”字,更是为广大普通百姓喜爱收藏。
提及溥先生,毓峙先生讲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2001年9月10日溥先生去世,就在去世的前3、4天,毓峙先生带单位同事一起去溥先生家里给溥先生养的鱼换水。“那时候老阿玛已经站不起来了,每天坐在轮椅上面,浑身浮肿,手肿的像个大面包。他看着我的三个同事给刷鱼缸,灌水,静静地看着,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老爷子让我把他推到书房,让我铺纸,倒墨,说要给他们每人写一个字。他强挣扎着想站起来,示意让我帮他从轮椅上扶起来,晃悠着走到桌前,写了三个大字福、寿、龙送给了我的三个同事。这是他的人生绝笔,他一生不想欠人情。”毓峙老先生深情地说。
至此,除去溥先生的二公子毓半云先生于上一个酉年辞世,已无法谋面,意居撰稿人对溥老子女的采访结束了。然笔者的思绪却依然深浸其中,想溥佐先生一生钟爱绘画艺术,没有将最值得纪念珍藏的绝笔留给他的子,他的孙,最后送给换鱼缸水的朋友,了无牵挂地走了。当世人在前恩新怨中辩论是非,僵持不下之时,溥先生却隐独在不足与外人道的内心世界里恣意流连着美好和趣味,他的贵何止仅是来自于出身呢。抚今追昔,不禁唏嘘,先生志趣,高山仰止,宽仁厚德,学习榜样。
溥佐先生,永远被怀念……
溥佐作品
溥佐作品
溥佐作品
溥佐作品
溥佐作品
溥佐作品
溥佐作品
《竹影黄鹂》 溥佐
《双清图》 溥佐
《兰石》 溥佐
·爱新觉罗毓峋:传统艺术要耐“看”
·爱新觉罗毓峋追忆父亲溥佐先生二三事
·爱新觉罗毓峋:好的画一看卖相 再看脉象
·著名书画家毓峋:学画天赋和文化的熏陶很重要
·著名书画家毓峋:我学画从临摹开始吸收百家之长
·著名书画家毓峋:凡是收藏家必会收藏溥氏绘画
·著名书画家毓峋:继承传统成立爱新觉罗书画研究会
·著名书画家毓峋:画的好坏就在一个“韵”字
·著名书画家毓峋:现在画界最可怕的是作品粗制滥造
- 著名画家毓岳:到国外做展览更加激励我把画画好
- 著名画家毓岳:丢了传统这个台阶肯定就会往下走
- 著名画家毓岳:宫廷画派画的马区别于郎世宁的马
- 著名画家毓岳:和六伯父溥松窗先生学画竹子
- 著名画家毓岳:每一笔都应该表现出物质的神性
- 著名画家毓岳:家庭的熏陶对学习绘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