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高杰。
艺术简历
高杰,男,1955年出生于天津。现为天津工艺美院中国画系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197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5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课程美术学研究生班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访问学者班”。
《家在杨柳畔》
不与万法作伴侣——高杰山水画感悟
文/高群
缤纷画坛,云云众家,多以变化为之,故有求新,求奇,求磅礴者甚之,殊不知求必落也,落必沉沦也。
读书不为书困,不为目瞒,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习画者亦应如此理,历代诸家经验行世,何来轻易做变。
余有幸得高杰先生教诲,小明丹青有道,非纸上之细事耳,并常拜读先生作品于灯下,感触颇有。
《高山流水》
山色如故
高杰山水,近观山色,苍然其青,如蓝;远观山色,郁然其翠,如蓝成靛,山色如故?非也,老师将此幻相表现的如此淋漓,不仅需要具有高超之画技,必通其道体方能达。师法自然之时,画家不弃前人笔墨,重传统,但不沿袭旧日程式,不执着于笔墨个体的表现。世人怕患“执着”但也不能一概论之,古时后羿着于射箭,宜僚着于弄丸,成连着于抚琴,现迷于黑白对垒,山水木石幻字为书之类,岂不执着,然其技已闻名天下,传于后世,高杰深知此奥妙,且能畅游其中,以当代人之视野,创当代人更易接受之视觉式样,增强了画面具体生动的视觉感受,赋予中国山水画现代气息,这不正是石涛语“笔墨当随时代”之体现吗?
《高原情》
观老师作画,刷刷点点,一气呵成,仿佛已脱离了眼睛的观看,器官之作用几乎停止,只是用心神在领会,笔在心的引领下,总能落在它该落的地方,倾刻间,山峦叠起,树木葱葱,自近而渐远,青易为翠,自远而渐近,翠易为青,是则青以缘会而青,翠以缘会而翠,使毕,提笔立于画前,望及四方,满意足。
《江山揽胜》
制心
制心一处,无事不能,圣贤之教诲乃真理,吾师高杰自取斋号为“净心”,实明此理,净即去掉纷飞妄念,归于静止,静方生定,定后得慧,岂不通达。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古人善用水喻之,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唯识中之“一切种子如瀑流”。心波的识浪停止、静止,才能见性,唯止能止众止,不止难以入道,故生命之流难作主宰,笔墨之流只可成奴。由此又联“孤”与“不谷”,此乃世间最厌之事,但中国传统文化,天下第一人之皇帝所独有,何道理哉?思来是一哲学问题:世间最高明之,即是最平淡,最平淡之,亦是最高明也,这不但是一个哲学道理,更告诉我们一个物理道理。高杰无论喻水、画水,无不流露出他对水的高贵品德之尊崇及道的认知。故此,通达大道的人,可以返回人清净之性中去。探究事物至理之人,最终到顺应自然之要求。用恬静来培养人之性情,用淡泊来使精神安适,可达天然之境界。古人讲:循天者,与道游,随人者,与俗交。井鱼不可与语大,拘于隘也;夏虫不可与语寒,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与语至道也。
其常觉不足处皆有,求进取,知天命年,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做学术理论之深造。自此,喧市中又多“净心”之处,学海上又现扬帆之人。两度寒暑,潜心研艺、领道,双鬓又添白发。
《两只蝴蝶》
花香
欣赏高杰老师山水画作品,其实不能说看,确切的应该是“听”,时而万籁寂静,时而奔腾不息,只要静气凝心,你所感受的是目所不及的。
当庭中百合花开,昼闻有香,但味微淡,夜闻其香,其香阵阵浓烈馥郁,这不是嗅觉昼夜之差别,只因昼之喧动种种显于我们面前,以致鼻的嗅觉受到耳和目的影响,而无法专注,故此,只能感有微香,“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读高杰老师山水作品同此。
十年前之心境何如?十年后之心境又将何如?那份纯净能否得以保留,是否会被社会所“成熟”?“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之。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尼采已替高杰老师回答了这个问题。
《青城天下幽》
不择手段
中国绘画其实真正意义在于写心,心迹之录,“我师我心”,“我自有我法”,除去自证悟外无途径可达,古前贤之经验,自然之客观规律,也只是一切事物生灭过程,只有顺应自然,随缘一切,方可求艺术之真谛也。
高杰老师不为外境所动,不为内境所使,使我自家笔墨,造我胸中之象,虚实相生,变幻万千,透过物与我,情与景之体察感悟与交融,寻找着高层次生命哲学情调和艺术意境之性灵。老师用笔,已非其笔,早成利锋,劈金斩铁,所向披靡,老师使墨,并非其墨,时如乌云遮顶,时如清风掠过,绘自然于纯粹,还笔墨于初衷。如其画中各种皴法的组合式运用,处理的恰到妙处,达到了一种极致。不说是“巧夺天工”,怎么也能算是“知人善任”吧!老师善水,溪水潺潺道离愁之柔美;川流激荡之优美;壶口瀑布之壮美尽致于世,所用之技法可说是“不择手段”,更有独到的是其在绘山水瀑布中,打破传统。将山石皴法用笔,融入其内,再托其雄浑、厚重之体,不拘一格,与时俱进。
先生乃山水画家,偶作花鸟,亦是别致,其“鱼乐图”,轻盈笔墨中蕴着深远寓意,此作品为高杰老师为建国六十五周年,国庆日所写作品,其意可参,非同它作。有画家曾作“休渔图”,以宣泄,旨在自慰,现高杰老师所画之“鱼乐图”,反客成主,把世俗主客难容之事物,使之相安,并喜悦,可见其君用心之良苦,由此来喻我党以儒制天下,以道得民心,之策英明,之政久住。
《清幽》
鼓乐
高杰老师年轻时代已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之高才,崭露头角,在校期间得益于诸多名家、教授指导,其刻苦、尊师在学友中广为传赞,即榜样亦是众师夸奖之矢之的也。缘以天津美院著名画家杨德树、白庚延器重,邀之同走“长征路”写生活动,经艰难万险,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足迹,描绘、记录着光辉历程,不知不觉中开启了其后“红色系列”之开章。此段经历在高杰老师的政治思想引导及艺术生涯中成为了重要之笔,每每回想起重走长征路,便感慨万分,生命中有此章,欣慰也。
《秋韵》
高杰老师为美术高校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所培养之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与海外,其国画作品早已受到当今画界的一直关注及好评,其作品《万仙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二〇一二年应邀为中南海创作大幅山水巨制《群峰沐朝阳》。艺海泛舟数十余载,笔耕不倦,创出今之一片天地,但高杰老师不以此为荣耀,不以此为资粮。高杰老师的艺术探索,除去在教学和创作实践中的深厚累积,更是有着在理论建树方面,勤于思考,勇于问学的广博修养的支撑。然其并非只“执”于此,“情极志专,功深力到”,达“着”也,入三昧,乃其追之。凤凰翔于清平,以致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却而燕雀佼之轻之,以为不能与之争宇宙间也;至其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急流,邅回蒙汜,行于中原大地,鸿鹄鸧鹤,莫不惮惊伏窜,又况燕雀之类乎!
《华夏丰碑》
高杰老师常将“朴”字高悬于心,“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老师深知今日门前之鼓乐非长久之鼓乐,故难喜也,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然也。丈夫若无泥涂黄屋,远志山林之胸襟,不淹没于富贵尊荣者,甚为稀有,吾师即是。
《山色有无中》
先生是谦诚的,常常教导弟子:无论做人还是学艺,都要打好坚实的根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自少齐埋于小草,直到凌云始道高之道理和规律。须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之道,换言之,就是好高骛远,如极浅及极简单基础之无法到位,偏要向繁琐、高远、高深方面去求,不是自讨苦食,便是甘愿自毁。其“能为长者折枝,不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能,为之,诚不能,难为之,此彰显师之诚也、信也、品之高也。
《太行秋韵》
四十余载,其走太行,入燕山深处,赴雪域高原,至南海之滨,不惧艰辛,遍踏山河,写生千余,真可谓“搜尽奇峰”。现先生年过花甲,依然行走于大山名川,徒步万里,吸天地之灵气,写大国盛世于毫端,巡展于花都、漠南,用所学之技服务于众。带着对祖国山河崇高敬意,用传统笔墨精神书写着震撼和感动,正体现着一名老共产党员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党的挚诚之心。
《悟道图》
纵有笔墨千般好,不如质真一点心。期盼吾师高杰再攀高峰,再续传奇。
《碧海惊涛》
《黄河之水天上来》
《巍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