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展览名称:三 五 成 群---水 墨 缘 艺 术 沙 龙 展
展览时间:2017.10.28-11.14
开幕时间:2017.10.28 下午4:00
展览地点:上海梧桐美术馆
策 展 人:张培础
艺术顾问:王劼音
艺术总监:季平
参展画家:王劼音 丁荣魁 陈谷长 罗步臻 凌启宁 张培础 奚阿兴 胡震国 张渭人 魏忠善 季平 魏志善 周卫平 王恬
主办:上海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
协办:上海梧桐美术馆
回归艺术本源的“水墨星期三”
文/胡凌虹
9月某日星期三上午10点,我来到哈密路上画家张培础的水墨缘工作室。这是一间由公寓房改成的工作室,客厅成了大画室,书柜里放满了书籍和画册,两面墙都被当成了画板,一面墙上还挂着张培础尚未完成的人物肖像画。画室里,几位画家在看罗步臻一早就拿来的最近写的书法,罗步臻是知名的国画画家,同时也写得一手好字。在靠近阳台处有一张桌子,几位年过七旬的画家围坐在周围,惋惜地谈起了前几日好友张桂铭过世的消息,相互提醒着要保重身体,接着他们又谈起了正举行的全国美展。
这里就是圈内颇有名气的水墨星期三沙龙。
“我们这个沙龙已经有9年了”。张培础说道。很多人会很讶异,水墨星期三怎会坚持了那么多年,但是对于丁荣魁、王劼音、张培础、奚阿兴、陈谷长、罗步臻、凌启宁这七位画家而言,根本谈不上坚持,就是每周期盼着一起喝茶、聊天、画画,一起愉快度过星期三,一晃居然有了9年。
2005年10月,丁荣魁、王劼音、凌启宁、奚阿兴原本每周在那里搞铜版画的半岛艺术中心要装修,一时没有地方去,就到张培础的水墨工作室玩,不料同学、好友相聚,相谈甚欢,意犹未尽,遂预定每逢周三一道来工作室啜茶、谈天、画水墨,原本打算的过渡地愣是变成了根据地,且半路出家画起了水墨画。
画家陈谷长是稍晚一点加入的,2006年上半年他夫人去世,心情低落,将近两个月没画画,老同学张培础就给他打电话,让他不要一直躲在家里,礼拜三到工作室白相相,散散心,就这样陈谷长也加入了进来。至于罗步臻是功底深厚的传统山水画家,却也喜欢探索,他很好奇这些油画家、版画家是如何画水墨的。这一探究竟,就探成了其中一员,最终形成了固定的七人画家群体,可谓水墨七贤。一次为办展,要取一个名字,于是就有了水墨星期三。
星期三沙龙在虹桥区哈密路上,地址较偏,大部分画家过来都要一个小时左右,但已过七旬的他们一到周三就齐齐到来,风雨无阻,节假不休,即便有要事,会请假明示。他们感慨着对我说,不来这里只能是一种情况,年纪太大了,走不动了。
为何这么一个没有任何名利价值的闲散沙龙会吸引一伙早已成名,见过很多世面的画家呢?
“我们都是老同学、老朋友,本就熟悉,又都志趣相投,在一起时可以无所顾忌地畅谈。”凌启宁说道。王劼音感慨:“我一直觉得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水墨是最适合自己的。油画画得太久了,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踏进水墨这个圈子,好像找到了归属感。在这里,我又重新找到了创作的激情,又有了创作的冲动,有了新的艺术追求”。奚阿兴则说:“到这里来最主要就是一个心态的调整。我们几个人心态都比较好,即使有时候心态不好,一到这里心态就好了。对养生好,对创作也好。”“我就是喜欢这里的气场,好像无形中,我们几个相互间在养气。所以我在家里和画室是不画水墨画的。在这里可以定定心心画几幅画。”丁荣魁表示。
七位画家中,张培础、陈谷长、罗步臻是三位正宗的国画家,每到星期三活动日,因为场地小,他们一般不画,主要负责三陪:陪画、陪观、陪聊,同时在与不同画种画家的交流中,汲取营养。罗步臻在家画得很勤,隔个十天半月就会拿一卷画来,于是一场小型的品画会就开始了,画家们就坐在画前无所顾忌地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觉得好就直言,觉得不好也毫不给情面,当然也会提出中肯建议。
“最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的水墨星期三有种很好的氛围:轻松、平淡、真诚,让我受益匪浅。这也是我会经常带新作去请大家评头论足的原因所在。其实也常碰到与自己感觉相左的问题,但会引起我更多的思考,看到了自身思维上的局限和极端,渐渐地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和思维。”罗步臻说道。有一次,因张培础随口说了句,你这两张画不是你画里面最好的,罗步臻当场把画撕了扔了。当然他是一点都不生气的,因为他们之间毫不忌讳地相互评论是常事,一起作画时,也常现开销,相互开开玩笑。
“换个环境,就没人来说你了,都在吹捧,或者说不痛不痒的话,没有人说真心话,但是我们这里说的都是心里话。”丁荣魁说。一旁,凌启宁接口道:“如果一个画家退步得很快,肯定是身边没有朋友”。奚阿兴则强调,“到我们这个年纪,如果关门不交流,艺术眼光会衰退得很快,自己觉得很好,别人一看一塌糊涂,所以我们在这里经常聚会聊天,也延续了艺术生命。”
每隔两年,水墨星期三沙龙会搞次展览,并不宣传,只是向好友们展示一下。在举办第三届展览时,他们别出心裁,在浦东一个叫梦花源的地方搞了一次“水墨星期三雅集”。前两天画家在那里画画,还带了裱画师傅当场裱。第三天请好友们来观看,很多上海著名画家、众多书画爱好者都闻讯赶来,没有开幕式,也没有剪彩,画家们的画作也是刚完成的,没有镜框,但大家都很有兴致,感受了水墨星期三带来的纯粹的艺术氛围。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周长江感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画属于传统的农耕文化。城市里的艺术活动一般都是单独进行的,每个人都在画室里画自己的画。而传统的中国画往往是一种沙龙,当时的那些文人并不是职业画家,也不是以画为生,只是因为对书画的共同爱好聚到了一起,以诗会友,以画会友,饮酒品茗、吟诗作画。这就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如今的艺术界比较讲究效益,功利性很强,而水墨星期三却不以功利为目的,似乎更接近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在上海美术界里也是比较少见的,我很钦佩。”
“沙龙越是纯粹,外界反而对你越关注,对你的信任度越大,这是自然而然的,我们的沙龙没有一点功利目的,这也是我们水墨星期三能持续9年的原因吧”。张培础总结道。
“今天的艺术界已经更像一个江湖。市场经济让艺术家获得了该有的价值尊重,但把持不住又会走向反面。展览、传媒、资讯、资本进入的迅速发展,让人们之间的关系加速走入利益之链的世俗之中。本来和艺术毫无关系的炒作、包装、谋略等等这样的词汇,出自艺术家口中时也不再遮遮掩掩、面露羞色,一切都变得堂而皇之。于是星期三让这些40后老友、同窗找到一块可以远离这种喧嚣的净土。”张培成说。
水墨星期三不以功利为目的的心态与当今艺术圈追名逐利的环境形成了明显反差,但其实这才是正常的艺术生态。“闻名遐迩的《兰亭序》的产生,也就是东晋时期,王羲之与文友谢安四十余人在兰亭雅集,由王羲之执笔作《兰亭序》,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秀美及与众诗友聚会时的愉悦心情。昔文人雅士所求之境,今吾辈凡夫俗子亦效趋步。为君当如斯,为艺亦当如斯,美哉快也。”陈谷长如是说。
三五成群
继“水墨星期三”沙龙之后,今年伊始水墨星期五沙龙也粉墨登场,于是“三、五”成群,水墨雅集之群。“水墨星期三”每两年一展,今年应是第六回了。“水墨星期五”也新开张期待亮相,天作之美一拍即合,成全了这个展览。
按惯例,“水墨星期五”周五活动,至今已半载有余,无非喫茶、谈艺、聊天、墨戏。又因这批50后画家均以水墨人物见长,画起了人物写生,还常常上台相互作画,展品中可见一斑。而我是脚踏两只船,滑东滑西,两面沾光,不亦乐乎,画画不就图个快乐?
展览承蒙梧桐美术馆之邀,筹备不过二个多月,匆忙上阵。在此对促成此展的汪东东先生,邹东方女士,林依峰先生深表感谢,并致意所有关心支持水墨缘展览的各位先生、女士和艺术家们。
张培础
2017.10.10
部分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