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11月1日,在张仃百年诞辰纪念展展出之际,清华大学召开“张仃百年诞辰纪念学术报告会”,邀请20余位对张仃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共同参会,以学术向张仃先生致敬。
张仃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由中国文联、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承办,“张仃百年诞辰纪念展”已于10月15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至11月10日。
出席本次学术报告会的发言嘉宾有: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希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常沙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马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琼、郑艺,张仃先生夫人理召,张仃先生之子、著名画家张郎郎,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丁绍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生,清华美院教授黄国强、朱军山、包林、邹文,原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许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院长穆家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兆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世纪大讲堂》《文化大观加园》主持人王鲁湘,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建君,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赵农,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侯军,韩国首尔大学美学系教授李尚佑,中央美院教授张世彦,壁画家、美术理论家于美成,画家袁加,清华美术学院教授、《装饰》杂志社主编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功强,副院长苏丹,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杜大恺担任本次学术报告会的主持人、。
张仃百年诞辰纪念展现场:
作为主持人,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杜大恺教授讲到,张仃先生的人生命运始终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从青少年时起他即用艺术抵御外侮,鞭笞黑暗,讴歌光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书写了波澜壮阔、伟岸雄奇的一生。他的艺术各个时期都充溢着创造性和先锋性。张仃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集大成者,对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贡献成就卓然,无可替代。张仃先生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他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光彩照人,他是一个智者,一个大写的人。
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杜大恺主持学术会议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评价,张仃先生有“大美术的大境界”,他思维超前,才识过人。早在延安时期,因其时尚的设计便有了“摩登”的代号,此后张仃绘画对西方古典、现代美术多有融汇,并从中国民间艺术中汲取了养分。张仃把人文关怀、家园意识、英雄史诗和历史沧桑带入山水画,开辟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新境界,焦墨山水得以在中国画系统中斐然成章。张仃先生生前将不同时期创作的漫画、年画、中国画等130幅代表作品捐赠中国美术馆,体现了“大美术家”的大视野,也是有远见的,更是有高风亮节的。中国美术馆不会忘记他,广大的美术工作者不会忘记他,历史不会忘记他。
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履生以《它山的高度不可复制》为主题发言,他认为我们总是耳熟能详或者如数家珍地了解张仃先生艺术成就的方方面面,但是却无法去丈量他的艺术成就到底有多高,张仃先生是一座蕴含特别丰富的它山,它横亘在我们面前,难以绕开,因为我们研究中国美术史的时候都要面对这样一座高山。他认为当下对于张仃先生的尊重,理应是很好地研究张仃先生每一个时期中的一种特别作用,并不是要重新来评价他,而是要把他每一个历史时期中的实际作用和影响梳理清楚,当下研究张仃先生的艺术成就依然存在诸多待解开的谜底,他讲“它山不可复制”,希望能够对张仃先生继续深入研究。
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认为,张仃先生的经历有如一部史诗,带给人启迪和力量。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他都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元气充沛的文化精神、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发出明亮的光和热,传递与生活血脉相通的艺术的力量,书写对民间艺术的一片情怀。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民族文化复兴的奠基工程,张仃的精神不仅带给我们温暖,更引领和激励我们心系民间、扎根生活、服务民众,在民族民间的沃土里不断生成凝聚创新发展的恒久动力。
张仃先生生前,学者王鲁湘多年来跟随他,所以王鲁湘对于张仃一直有深入研究,他此次的演讲题目为《张仃的1956》,通过1956年张仃写给张光宇先生的两封信以及张仃对于艺术的态度,来探讨1956年这个年份对于张仃艺术生涯中的特殊性。他认为,张仃经历了抗战、新中国建设之路,而在之后继续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付出了半生心血。但是从1956年来看,国家提出了“双百”方针和对文艺的大解放开明政策,也由于种种原因,他后来依然回顾体制内,但张仃其实拥有着自己的艺术梦,他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艺术家,回到水墨画的创作。1956年可能对于中国来说是命运非常关键的一年,而对于张仃先生个人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
同样,张仃之子张郎郎也与王鲁湘提出了同样的发言题目,他以《一九五六老爸故事多》为主题,从个人回忆中探讨1956年对于父亲来说是怎样特殊的一年,他认为父亲的绘画突然有了突破,并得心应手其实是在1956年和1964年两个年份里,而这两个年份,他们家都住在香山。“在1956年是在香山,我们买的是北新村后街一号,那是一个四合院,外面还有9亩的果园。到1964、1965年的时候,我们租的是买卖街7号。到70年代,他们在村里,我爸爸每一次艺术上的飞跃都是跟香山在一块,恐怕是跟地理条件或者我父亲和我母亲对于大山的一种偏爱。那时候我们小时候,父亲经常跟我们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海。我爸爸经常说我不是一个智者,我是一个小学生。实际上每次他在想突破的时候,一定要到山里面绘画。那时候他就觉得中国的艺术发展、迸发或者跳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同时,张仃先生的学生丁绍光、袁运生等从张仃先生的为人、性格以及相关故事中回忆了张仃先生的处世之道和生活态度。
张仃 中国画 三味书屋 34X44CM 1954年
张仃 中国画 西湖岳庙 44X34CM 1954年
张仃 中国画 富阳村头 48X34CM 1954
张仃一生经历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时代,他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活动与中国现代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中国现代艺术史、新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发展休戚相关,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和中国现代美术重大事件的演进紧密相关。张仃是中国艺术界德高望重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代革命文艺的先锋、杰出艺术教育大家,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标志性人物,是新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是一面永远闪耀着光辉的艺术创新旗帜。张仃无论在众多艺术领域创作探索,还是在艺术教育园地耕耘,都做出了让人瞩目的杰出成就。他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都始终以革命文艺的先锋性,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引领先进文化艺术思想,开一代艺术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