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道法自然——李乃宙写生画展”将于2017年11月17日在上海中国画院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李乃宙先生近年来于各地创作的写生作品共计80余幅。作为一位崇尚写实的中国画家,李乃宙用他朴实的画笔描绘下各地的湖山景色、人文风,也将中国画中最为传统的“道法自然”(向自然学习)之精神绵延传递。
都说作品是一面镜子,即照着自己也映着别人。李乃宙在中国画领域探索了三十余年,具象写实是他长期以来追求的主要形式语言,他创作的题材较多,有平凡生活的普通劳动者,也有充满地域风情的少数民族同胞,还有平静致远的山川景色。本次画展将以写生作品的形式表现李乃宙先生近年来的创作心路,也是其注重人文情怀、用心于写实的一次集中展示。
主办单位:上海中国画院
开幕时间:2017年11月17日(周五)上午十时
展览时间:2017年11月17日—12月10日(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197号)
砚 边 拾 遗
绘画之道,在于表现。抽象与写实的表现都源于画家的认识,有感而发在于画家的秉赋,“无病呻吟”只能是自讨苦吃。如果你是很怪异的性格,那么在作品中一定会表现出那种不可思议的方面来;如果你是一个纤弱、多愁善感、感情丰富的人,那么你的作品一定就不可避免地含有这方面的因素。画如其人,这一点不假。作品就是一面镜子。是心灵的描述。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追求时髦,为了怪异而变形,那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我并不反对抽象变形,但不赞同那些甜俗媚俗之作。中国画从来就是表现主义色彩极浓的民族艺术品。中国画早已定论“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如何做到“天人合一”?这是每位画家所追索的。就我个人而言,写实绘画是我长期以来追求的主要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具备“怪异”的灵感,也不具备追求时髦的气质,只能老老实实,循规蹈矩地做学问。也许不是捷径,但对我而言加强对传统艺术的再认识是当务之急。因循守旧不是我追求的方式,我也决不追求时髦和所谓的时尚。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但是他们涉世未深,在认识方面存在致命的弱点。对新事物的敏感是年青人的特点,血气方刚是年轻人的特点,但是也会做一些傻事儿。我已经没有时间去做傻事儿了,能把目前的事做好,就已经万事大吉了。
中国画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继承,发展至今,多少代文人墨客为之耕耘,历代均有名家,现今浏览名家名作,感觉前人真是伟大,而对如此浩繁的艺术珍品,我只能是顶礼膜拜,叹为观止。古人们创作了完美的中国水墨画这一艺术形式,与中国的文学、哲学相结合,作品含蓄深邃,意境深远,非现代人所能及。有些人居于现代的商品世界,急功近利,再加上文化认识层面的浅薄,一味拣拾“洋垃圾”结果造成许多不伦不类的媚俗之作。细细审视,却是传统功力不足与文化修养不够所致。
我对具象写实风格依然情有独钟。因为,在我这个年龄接受的教育,大多是传统文化教育,我学画的过程也是从写生开始。如何如实地反映描写对象是我长期追求的目标。目标明确,因此在学习中确实也是日新月异,艺术水平亦逐步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绘画艺术领域不断地推陈出新,新人辈出。曾几何时。我也一样坐不住了。抽象,变形,形形色色,以至于现代艺术品不断地冲击画坛。我也曾思索自己的绘画是否已经过时?是不是也需要变化变化?变化是必然的,在社会中每一个人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在现代社会中无动于衷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艺术家,取长补短是学习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手段。在一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更新陈旧的艺术观,是应该时刻注意和进行的事情。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少走弯路,这是每位艺术家的幸运。但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认识有限,即使认识到了,也不一定能够做到。把握自己,把握机会,切记!
具象写实的风格对于不同的作者,由于认识的不同,艺术价值取向也不相同。各种风格,不同的手法,造型能力的强弱,画风的形成以及着色的熟练程度,格调的把握,都影响着作品创作质量。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是以线为主,线描的质量,用笔用墨的方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其中也存在一些技巧,强化个人风格的各种技法,造型上个性化语言的运用,使作品有了独特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是独特的。正如当代名家黄胄先生是不可代替的,他的作品也是不可代替的。黄胄先生的作品以洗练的速写线条,十分准确的结构造型鲜活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带有强悍的张力,震撼画坛。还有其他许多具有强烈个性的画家,田黎明,唐勇力,刘进安等,均以不同的画风、鲜明的个性使我们感动。一个画家如果说不是以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语言、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何谈创造性和感召力呢?
张力的认识——张力是一种极具扩张性,振憾性的,有力度的表现手法。就张力二字而言,让我们认识到的就是这些。但就绘画作品而言,张力不仅仅表现在那些所谓现代的、野性的、光怪陆离的作品当中,恰恰相反,周思聪的荷塘系列,淡雅的画风,清新的画面,给人一种温馨,一种超然的感动,同样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张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产生共鸣。感动之余又多了一层思索,这是一种大的境界,艺术品的完美之极,这种张力是我们所欣赏的。完美的艺术品产生于作者心灵的贡献。
1945年生于重庆,天津市人。中央美术学院(微博)中国画系82一84届进修班结业。作品曾参加73年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全国双庆美术作品展览。全国第六、七、九、十、十一、十二届美术作品展。《小字辈》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苗岭三月》获得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及齐白石学术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6年创作《兰亭雅集》入编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作品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硏究员、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