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首届“艺术天津—艺术改变城市”大型主题艺术活动,于2017年12月8日下午五点在北宁文化创意中心拉开帷幕。在当日举办的主题为“艺术改变城市”论坛上,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王永刚,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副院长郅敏,上海M50艺术园区创始人金伟东,清华美院博士,天津美院教师黄文智,著名策展人、美术馆运营专家梁克刚分别就“艺术改变城市”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论坛主持 梁克刚
梁克刚:各位朋友、各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界嘉宾,还有今天从各地赶来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2017艺术天津系列艺术活动第一项活动“艺术改变城市论坛”开始。我们有幸请了几位专家和大家共同交流,艺术怎么样促进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态的提升,所以安排论坛的日程,首先非常有幸请到了,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的主任,也是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王永刚,他跟我们讲公共艺术在城市当中的应用,有很多是他操作的案例,有请王永刚先生。
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王永刚《公共艺术城市—主题纬度的实践》演讲现场
王永刚:感谢大家,下面我介绍我们这些年做的一些实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做公共艺术和建筑,也做城市规划,所以在这三个范围里不分彼此,可能一天下来,早晨是这个专业,中午是那个专业,晚上是另一个专业,所以这些年混在了一起。本身建筑规划和环境艺术、公共艺术就是一个完整的状态。
今天我带来了几个项目,我选择从城市中心到原郊县,从半径往外辐射,按照这样的现状跟大家介绍。这是现在的城市概念,不存在城市管理,城乡或者是乡村,或者城郊,不那么细分了,整个都是城市。公共艺术城市,我们现在很难把公共艺术城市做明确的定义,也可能它不是名词,但是它具备了一些因素,一个是公共艺术,一个是公共关照,还有开放路,再就是公共性,这是公共艺术层次具备的要素。有时候我们说这个城市是不是在公共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吸引力,或者有很多的成分,是由于公共艺术的发展带动了这个城市,国际上有很多案例,有的是靠一次活动,有的是靠一个建筑,有的是靠城市的改造,这个案例非常多。
公共艺术,我的理解不以一个专业,比如我是做雕塑、建筑、规划,这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说我是画画的,我是做什么企业管理的,或者我们做城市投资,这都不是。我们理解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态度和观念,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心里头是不是有一个公共的精神在里头作为最核心的指导,这样才是公共艺术的前提,至于结果怎么样,那是在过程当中,公共艺术不是像传统艺术家个人创作,是一个结果,它始终是一个过程,从开始谋划到开始落实,到实施,甚至于以后若干年的持续生命,它都是时间概念和空间的完整概念。有很多种方式,很多种类型,也有不一样的尺度。
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王永刚《公共艺术城市—主题纬度的实践》演讲现场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半径,往外不断放大,不断蔓延的半径。街道是城市的载体,也是公共艺术的舞台,下面是汪民安《街道的面孔》有一句话,写的非常生动。这几个案例是我自己做的案例,一个是北京坊,这是我们做整体的城市建筑的规划,还有老工业,北京有一个751,在座几位也在751里也有工作室。还有就是三峡,三峡属于县一级的城市,再就是纯自然的环境,大营盘。751现在做时尚创意,是北京一个重要的地区,每天的展览有很多。北京坊,北京坊是在十年前开始改造的地方,保留了一个地方就是劝业场,后面做了6栋建筑,请了6位建筑师做的,现在我的就是公共艺术,除了建筑本身的结构,建筑的标皮,这些软硬件的整体的提升改造,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把环境的记忆重新恢复,再就是增加和市民的亲和力,这两个目的现在是北京坊的一系列的工作。第一个部分就是焦点计划,我们选了几个重要的广场,这是第一批,逐渐往下深化,第一批重点算是总目录,下面分布了各个子项目,因为这是一个立体完整的交通体系,每个房子都是从一楼进,各个房子又是独立的,要经过若干道放火门,经过大堂、电梯,当你想从一个楼到另一个楼里往往找不到门,这是很现实的状态。由于是独立的建筑楼,按照街区的方式做,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要改变建筑原有的独立性,要把这些建筑融合在一起,方式就是通过公共艺术,这里有雕塑,有活动,有空中立体的连桥系统,甚至有些墙要拆掉,同时还要做无形的建筑。
这是露天美术馆,300米长,要不断往里放一些艺术作品,根据每个季节策划一些艺术展览,这个是两期工地的围挡,后面的建筑继续在做,可能是三年以后落成,现在是一个移动式的建筑,这个会和大栅栏的改造逐渐转移,它会不断的流动,这里的展览密度很高,严格意义上它不是封闭式的美术馆,也不是经过一个门进来,一个格可能就是一个展厅,经常换,是不断变化生长的状态,这个就是在焦点计划当中最长的一条线。这里有几个第一期的节点,有的是和老建筑进行呼应,有的是和广场,有的是立面,有的是对角的互通,一部分已经实施完成。这是公共艺术和现场环境融合的几种方式,而且不仅仅是这几种方式,将来还有3D影像,全息影像。这个是根据北京坊的状态,回忆起小时候的动作,抓到的状态,做了一个系列,这个有三件雕塑。这个花园在目前的环境中,和现有的建筑和胡同是相通的,这个石头可能到另一个地方可能就不合适。下一步在北京坊有一个劝业场的建筑,应该有一百多年了,在这个老建筑上,根据这个楼的方式,根据现有的外立面进行新的创作。
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王永刚《公共艺术城市—主题纬度的实践》演讲现场
这个房子也是有一百年左右,做立面上做了一个爬藤。这个是法国的嘻哈涂鸦,他们是从法国过来,也有从伦敦过来的,嘻哈涂鸦是一个组合,是法国一个组织紧密的艺术机构,在他们的组织下,我们根据现场的要求和他们进行配合,形成的公共艺术作品。这里有一些活动,有音乐会,有一些嘻哈舞蹈,还有涂鸦,涂鸦在很多地方一听就是叛逆或者是表达自我的艺术形式,比较随机,比较随性,比较个性化,比较快,甚至在没人的时候涂上去的。把它放在北京坊,作为北京核心的核心是很有挑战性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进行了沟通,这个涂鸦怎么和北京坊发生关系,如何发生关系,怎么发生关系,把涂鸦原有的思维和作品进行了很大的尝试。
这个就是北京751,751从06年开始一直持续跟踪,从策划到空间的改造,到整个环境,一直跟过来,现在已经十几年,马上未来十几年还要有新的提升。因此,我们把751整个地区当成一件作品,它有一个生命周期,这不是艺术本身的周期,是一个业态,是城市发展,是行业发展要和它同步,形成一个相伴而生的状态。这个是鸟瞰图,在改造中重点突出城市的公共记忆,这个厂曾经是给大山子地区供暖,三分之一的供暖都由这个厂负责,这两个大罐子作为重要的展览空间,这个钢板是8公分厚,整个是一个空体结构,当时改造的时候也是国际竞标,做了很多方案。我们的方案是什么都没有做,保留原样,目的是让以后所有的展览,所有的作品,所有的活动有自己发挥空间和创造力。因此,通过这个改造也体会到公共性,公共性不是个人的作品,而是你理解的空间此时此地的准备以后,你给这个地方的未来留有一个最恰当的方式,这个是公共性。因为751还是一个发电厂,现在新建了一个电厂,每年有很多的热水排放出来,希望把热水经过冷却以后形成循环的水景,这也是环保的措施。这个广场今年大家就能看到,广场马上要改成这个状态,把中间的路取消,新的空间亮出来,这个空间就是751和798最后的空间。这里的装置是我们从原来拆掉的老锅炉重新组装的状态。这个是三峡175,和751数字组合不一样,175是长江蓄水的水位线,目前是冬季是长江蓄水最高峰175米,下面有一个水泥厂,已经停产五年了,我们把这个厂拿过来做成反映当地巫山文化,当地的民间艺术的空间,它可能和751是相反的方向,751是时尚及创意,最新的时装发布,最新的设计,175可能是最原始,最传统,最朴实的在线,它们俩之间将来会形成互动关系。
这也是在长江上的一个中线,离重庆市开车2小时,长江蓄水以后,唯一有半个县城没有淹掉,所以保留很早的古迹,有唐代、宋代、清代,大部分新建筑差不多都在40年代50年代,这是长江蓄水以后,在移民城市当中最后一个家园。中线这个名原来是中州,这个是李世民起的名,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不展开了,感兴趣的可以查一下。现在我们在做老城的系统改造和公共艺术,原有的改造是以城市建筑为主,把老房子拆掉盖新房子,新房子卖掉形成商业循环。我们改造的方式,因为蓄水以后老城一直在改,可能有几十个方案都没有落实,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所有的改造都要把老房子拆掉,这样的话就没有意义。可能有更多的地方盖城市比这个还要好,把它留下来做成一个三峡的公共记忆,这是一个历史性机遇,所以当地的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提出这个概念,就是房子不拆,在个基础上我们变成一个花园,老房子不能住的,加固好以后就变成公共性装饰花园。现在我们规划了一个新城,在江的对岸,35平方公里,这个新城叫三峡港湾国际旅游渡假村,重庆市政府已经通过了这个规划,也不缺面积,缺的是公共记忆,缺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状态。我们把它做成一个花园,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诗人大家都比较了解,他在这呆了两年半,主要做的是东坡花园,这个就是在县的老城的位置,所以现在要做东坡花园,这个世人叫白居易。苏东坡也是白居易的超级粉丝,经过二百年的时空跨越,就是因为有这个花园就把自己的字号改成了苏东坡。当时白居易做的时候,在上面载了很多桃花、杏花,当时白居易在城墙上饮酒,看出下面老百姓安居乐业。新城改造我们希望把能住的房子修好,不能住的房子就地转换成花园,也是给未来的33平方公里定位,做成一个花园城市,因为离主城区两个多小时,它用什么方式和别的城市竞争,我们就把它做成花园,把养老、休闲、闲情逸致吸引过来,所以前来正在谋划这个方案。这个方案改变了原有的城市改造,城市保护,以建筑为主导的状态,也并不是简单的以园林为主导,而是以城市的整体提升,这是公共艺术的方式。这个是东坡,这个自然环境,在中国很少有自然环境,每一平米都是有户口本的,上面都有着落。这个地区离北京一个小时车程,后面是长城,后面是老村,已经是空心存,没有人住了,我们现在做成了一个,以长城为背景,做了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空间,重点突出户外,局部有一些新的建筑,大部分放在地下,做成岩土的建筑,它是没有地下,山上很干,所以这是很好的优势。这个是现场的地貌,我们做成一个意向图,这个地方通过长城的背景会把国际文化交流放到这,因为我也是作为文化部,中国对话交流中心的主要设计师,我们现在做了20多个国家的文化中心,我们发现好多文化交流只能在室内做,户外做的内容很少。现在各个国家,凡是跟中国建交的,在北京都有一个文化中心,他们也是展览在室内,每个大使馆,要么是文化部有一个展厅,三五百平米,好多活动是没法在户外做。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提供这样一个空间,我们提出来并不是以剧场的方式,并不是以传统的方式,它还是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处理的,公共艺术它有一个组合的路径,有各种条件的整合,这是公共艺术创作的要素。
这个是夔门,对面就是大溪,这个我们要表现大溪文化,表现山海经的空间,这个正在做。这个能把大家传说的东西,怎么通过写意的状态,让大家感兴趣,并不是把传说复制出来,因为传说永远是传说,永远大家可以想像,用任何物理的方式,任何的VRAR都不行,只能是一种引导的方式,这个引导恰恰是公共艺术。我们把巫山的石屋通过环境的设计,每个人对石屋都有不同的兴趣,他会进行专题研究,研究出来的结果,比我们还要深入,我们的作品也就达到了目的,希望大家对石屋感兴趣。
公共艺术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谢谢各位。
论坛主持 梁克刚
梁克刚:王永刚先生都是基于自己亲自操盘的实际案例,因为他也是一个跨界艺术家和建筑师,所以有跟艺术界非常密切联系,在很多项目中很方便引入了一些艺术家的介入,另外他有接近30年的设计经验,参与了很多有意思的项目,他带来的案例是他参与了很多年,而且是已经卓有成效的案例。下面有请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郅敏先生,讲一些关于公共艺术和城市,也是他参与过和了解到的国际上的一些项目。
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副院长郅敏《艺术—城市发光体》演讲现场
郅敏:很荣幸来到天津,天津艺术的活力特别蓬勃。刚才王老师的讲座里,我是一个雕塑家,在整个公共艺术的复杂的机体里是一部分可以参与的人群,可能是一部分内容。因为我是雕塑家,雕塑在公共艺术中能够做什么事,雕塑家怎样参与到公共空间中去,我觉得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历史上也是这样。
今天的情况更为复杂,特别是电脑下棋,人永远不可能赢电脑了,AlphaGo之后有新的机器,人工智能非常的庞大,庞大到它也许可以自我学习,自我编程,作曲,是不是下一步可以自己画画了,是不是可以自己做雕塑,是不是它们的学习能力比我们强,因为我们雕塑要学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十几年才能培养一个雕塑家,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是不是机器就能缩短这个历程,我还是表示怀疑。但是我也看到了,确实机器能够干很多事,所以我觉得人现在干什么,人可能要破那个机器干的事,可能是这个。因为它太有工作节奏,人的思维要不断打破它的工作路径,所以我今天有一些作品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这个发光体词是我有一段时间创作困顿的时候,看很多书,XX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他说我还不是一个源泉,一个发光体,那么什么也安慰不了我。这个话是什么出境,他已经得到了爱情,而且已经从吃不饱饭的状态挣脱出来,但是他仍然说出了这么感人的,对自己的期盼。指导他后来写到在荒岛迎接黎明那一系列诗歌的时候才找到了他自己,他认为写的很不好。所以不管是画家、是雕塑家,我们都在研究语法,语言的魅力,这个魅力是看不到到底的,这也是我们跟机器决一雌雄的原因,它是无尽的。我觉得艺术的好处就接近于真理,就是因为它没有概念,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赋予它概念,它是无穷的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什么是艺术的概念,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概念。
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副院长郅敏《艺术—城市发光体》演讲现场
我现在在用雕塑的方式想这个事,我觉得艺术是人的参与,讨论世界的一场行动,我们用我们的一生参与到这场行动中。雕塑是人类参与探讨世界的一盘物质或者能力,因为现在物质都不好讲了,也可能是能量,是什么力量,看不到摸不着,但是仍然会有可能有各方面的感应,视觉、味道、温度等等,所以雕塑还是一个思想的形状。这可以是任何形式,也可以是任何状态,他们都源于自然,自然最大。我们华夏文明3700年,就算追溯到5000年也不是特别长,所以我认为历史可以归到自然中,所以自然最大,自然的造化人类遥不可及,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它。比如说(托马斯卡司维克),这是我特别欣赏的艺术家,他是做设计的,但是他所有的作品都在柏林展出,作为设计的存在,也作为人类精神的纯艺术的成果存在,这些艺术家在做的事情又特别像理论物理的工作,艺术家在做这些无用之用在干什么,可能是在寻找一种动力,我认为是思想的动力,它是理论物理,有些理论物理有核炸弹的引爆,那是人使用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从事纯艺术工作的基本思考。大家可能看过,包括上海世博会,美丽的英国馆,我认为这是上海世博会最漂亮的场馆,而且立意非常高,材料和形态的方式都超过我们想象。
这是在两年前在中央美院建筑模型的展览,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模型,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方盒子,但是呈现方式是从里面所有的管从里往外插,插完以后就是一种造型,但是既没有雕也没有塑,只是改变了一种成型的方法,但是效果居然这么美好,值得所有的雕塑家研究。他所有的管,端头是全世界的种子,所以叫种子馆,整个场馆立意高远,像上帝送给人的礼物,用纸包着,纸包着一个蒲公英的种子,放在了上海,让大家看到了英国人的才华,其实这个馆非常小。在所有脚注的种子,每个种子我们也可以看成一个宇宙,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种子,我们的地球,我们物理上认为地球如此渺小,在银河系特别小的角度,我们如何自拔,我们原来说是上帝的宠儿,现在说根本不是宠儿,怎么办,艺术家用艺术的方式追问了这件事。这是另外一张现场图片,有一个像人形的东西,他说这都是偶然的,如果都是偶然,那他就是天才,所以他在欧洲的地位很高,被称为当代的米开朗基罗。这个是在一个酒店中厅,它是把铝加热以后放在冷水里,它自我生成的形态。动手的人都知道,偶然的东西是非常难相信的,因为偶然的东西,搞100次,99次都很难看,所以我们要必然。必然和偶然怎么结合,有可能做了上千万次试验,不停用铝浇到冷水里,最后用了一个非常好的造型放大成了这样。但是又做了一次转换,它既符合人人都可以看到,又像是自然之力形成的造型,山和水都是自然,艺术是人的介入,山和水都很美,但不是艺术,那是上帝的作品,艺术是人的作品,是人的介入。他作为一名设计师介入纯艺术的思考,做了大量的城市的家具,可以在公共空间摆放,还有无数的试验,各种材料。我还看到过,上面这一件就是一块铜整体拉出来的,雕塑家是非常注重功能,怎么做出来的,包括我今天看熵老师的作品特别好,他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语言,把铁块的方法用到作品里,太好了,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有非常多的建筑项目,还设计了英国的红色双层大巴车,所以他是一位通尺的当代艺术家,他的模式是未来的模式,他的团队有300人,有巨大的工作室,有非常多的细化的工作室,有试验,有工程的有谈合同的,还有专门的出版小组。这是他做的椅子,大剪刀。他发展了非常多的原理,比如一个粘稠的东西怎么变成一个形,这个形怎么变成一个大的家具。还有关系问题,比如我们怎么看自由女神像,以前要坐船去。雕塑家能够从自己的角度深挖所有的材料语言,努力理解空间新的方式,也可以配合公共艺术策划团队做事。我们看到芝加哥这个东西,由于材料极大的绽放,形态极大的美好,它的力量,吸引所有人的目光,灯光的效果,城市的背景都非常好。
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副院长郅敏《艺术—城市发光体》演讲现场
我最近在研读他的文章,1972年从印度到达伦敦的时候,很多人都问他,印度人还骑着大象上街吗,你们有没有汽车,他被问了很多年。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也经常有人问我,你会不会功夫,中国在哪,中国很大他们都不知道,国外对我们的认识程度很低,我们对西方认识还是比较高的。
我也寻找了很多年怎么办,我也做了很多尝试,直到有一天,因为我不太明白这个原理,我仔细研读了社科院冯石先生的中国天文考古学,他颠覆了我所有对古器物和中国古代艺术遗迹的想象。如果是银河,我的障碍就被解除了,一切都豁然开朗,他完全是中国华夏文明在农业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形成的,以前是不会看天的,看天吃饭是农业时代以后的事情。继续下来,城邦、国家,一系列的慢慢建立华夏文明。所有的东西都是对自然的理解,我仍然开始从具象开始做起来的,这是我最初想象的黄河落水,我参考了一些理论方法,包括中国汉字结构。它很简单,只有几个动作,但是一个字就出现了,另外一个字出现了,由于一个词,三个词一句话,几句话基础一篇文章,所以我打碎了做。砖非常简单,但是可以盖任何东西,天坛、太庙,可以铺路。我就大量开始实践单体,人也是单体,所有的树,在更宏大的层面看都是单体,单体的复制,这是我做的。这是第一部分,做完以后我觉得没有被打开,但是传统是有陷井的,传统的图像都是有陷井的,不能调入这个图像的陷井里面去。这是我做的黄河与落水,这是我第一稿做的四像,中国人第一稿的玄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副院长郅敏《艺术—城市发光体》演讲现场
中国人和欧洲人看的天是完全相同,但是因为文化的不同,解释方式不同,中国人分成28个星宿,每七个星宿就是一个大的星座。天蝎就像一个蝎子是吧,是一个象征物,我就开始做我想象中的天象四时,我也借助了古代的造型。这是白虎、这是朱雀。这个也逐渐向公共空间发展,因为它的材料非常适合在户外。这个是青龙座,这个尾就是西方的天蝎座。现在有机会跟户外环境对接,包括灯光的设计都在工作计划之中。这是玄武,最后还是抽象成一个六边形,在所有看到的图像里,乌龟最后被抽象维菱形和六边形。这是中国美术馆展览外面的一条线,天际,这个线会参加深圳中国雕塑40年的展览。这是我现在做的新的作品,我希望跟更多的建筑师、规划师一起向大家学习,密切合作。这是我的书房,非常小,1米9×2米4,所以我写一篇新的文章,4.56平米,我近几年所有的设想和草图都在这个房间完成,房间很小,但是摆满了我喜欢的东西。上面是政爽先生的画,这个是我外公先生送我的40年代的一幅画,最右边是我妈妈退休以后画的画。我想这些人都在鼓励我,我也想在一个非常小的物理空间,4.56空间想象那个无尽的世界。谢谢大家。
论坛主持 梁克刚
梁克刚:感谢郅敏先生,既带来了国际上著名大咖的艺术作品,也谈了他的创作体会。下面请上海最早的艺术去莫干山50号创始人金伟东先生,他应该在中国文创园区里是绝对的专家,主讲题目是艺术园区与城市更新。
上海M50艺术园区创始人金伟东《艺术园区与城市更新》演讲现场
金伟东:大家好,谢谢主办方的邀请。很高兴今天又来到天津,上一次来是我带着全国新的评选的获奖作品来到天美展览,因为那一届正好也有天美的同学获奖。好多年了,又来到天美,来到天津,这次艺术天津来了以后感觉到非常激动。预感到天津将步入一个艺术的新时代。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艺术改变城市,我想从我某些工作经历,十几年从事艺术园区开发运营的经历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们先从国内外一些案例观察一下。大家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官方还是行业都已经清醒认识到,产业转型是盘活了我们现有的工业园区。第一个项目是德国鲁尔工业区,它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工业区,废弃多年以后通过艺术家艺术项目的植入和一些机构、基金,一些活动的导入,使这个地方逐步变成了一个国际的旅游胜地,在这点上,我们中国可以完全自豪地说,在类似的项目开发中,中国是走在前面的。曾经我和国外的参访团交流,他们很羡慕国内的做法和理念。这个是上海的浦东码头,十年前浦东去政府邀请我看这个地方怎么用,当时因为有些体制原因,这个项目没有继续深入下去。最近两个月时间,这里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个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粮仓,现在已经成为上海最近一段时间非常热的热点。
上海M50艺术园区创始人金伟东《艺术园区与城市更新》演讲现场
这个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这个是有70年历史的老的纺织厂,在当时产业转型的时候,我们公司的定位是让它转变成都市型的工业园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很快发现,所谓的都市型工业园区已经不能满足上海城市中心的需要,我们也是通过很多方法吸引很多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包括一些艺术产业的延伸,和它延伸出去的关联机构进入到这个园区,很快它成为了上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园区,同时也改变了它周边城区的规划,社区的再造等等,包括一些商业设施规划,到目前整个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近20年以来,随着对文化艺术需求的增加,文化艺术这个行业越来越成为我们城市中心重要的手段,而艺术园区是当中一个非常亮的亮点。
我们也可以说艺术园区在重塑城市空间的过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还是先看国外,我把我认为有观察和参考价值的案例和大家分享。可以看到,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它是到港口一个专用的货运铁路线,在曼哈顿中心的位置,一直到80年代,当时一直参与保留,在纽约两派意见争议非常大。在当地民间组织倡导下,最后纽约市政府采纳了保护性开发的定位。同样,也是通过一些基金会和画廊,导入了一些新的公共艺术装置,公共艺术雕塑,公共艺术活动,重新焕发出这个地区的活力,整个改造计划应该是在2006年前后,目前可能或没有完全完成,但是目前已经给这个地方带来了差不多500万左右的游客量,其中一半是当地的,一半是外来的,也给这个地方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吸引了很多投资,在周边的地产开发、商业开发也是非常红火,成为纽约一个新的坐标。这是上海的徐汇滨江,我在十几年前去的时候,那边是一个飞机制造厂、水泥厂和煤炭厂为主的大工业区,我曾经想在那里找一个出去的地方,结果有些大路没有路名,根本无法出去,相当于是一个断头路的感觉。它虽然是在滨江,感觉比较偏,十年前在它附近我朋友开发了一个创业园区,但是也没有办法带动整个区块。对面是船厂,黄浦江又是上海一个重要的河流,也在找不同的定位,有的是做绿地,有的是做群众文化的项目,还有的是做大的产业或者是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徐汇滨江用了一种非常另类的做法,通常是项目先行,在项目当中引入一部分资金进行文化设施的建设,徐汇滨江它是文化先行。先通过文化项目的导入带动整个周边的升级,产业重新的定位,它首先有一个基本的几个大馆,还有一些画廊,还有一些国内外比较知名的画廊导入,包括一些基金会。同时他们自己还把艺术和设计博览会联系起来,这个博览会到目前为止在行业当中成为上海地区排名第一的城市的艺博会。整个地区从土地的价值或者说未来对产业调性的定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始终认为,艺术园区是拥有了其他行业的产业或者园区所不能比拟的,它有一些特殊性,比如说它的可互动性,可延续性,据我的观察,是很多其他行业所不能够比拟的。所以可以说艺术园区可以代表新时代城市精神的新坐标。
上海M50艺术园区创始人金伟东《艺术园区与城市更新》演讲现场
最后,根据我这十几年的从业经验,要发挥好艺术园区的主要功能和载体作用,也就是艺术园区建设要把握的一些重点。可以看这两个图片,看上去不一样,但是我认为它是比较好的做法,这两个是利用了艺术元素植入了商业综合体,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百货业、商业都面临着很大的困扰和转型,现实上也是,很多的百货中心和零售,都在往所谓的新零售转型,什么叫所谓的新零售,怎么样新零售才能重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无论是我们的50后还是80后90后,面对面的感受这是取代不了的,所以通过艺术的方式也会给我们为更多行业转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做艺术园区除了选址、规划、财务安排,所谓的人财物的准备之外,我想从运营管理的角度来说要更加注重这几个方面的要素。第一,要注意营造展览、展示和交易的功能。很多艺术园区可能都有不一样的地位,有的偏重于交易,有的偏重于展览,当然可能是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经营者个人的喜好做的,但是我们做事情还是要从综合的角度,依从自己的喜好,也要从企业的需求,也要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诉求上,来平衡我们讲的精神和物质层面的要素整合。所以说,做一个艺术园区是非常关键的,从艺术行业角度来说,展览展示和交易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我们也要满足整个社区对艺术或者说市民对艺术的一些诉求,比如说我们营造公共文化教育和传播的功能平台,要让更多的人走进来,学会欣赏,这也是帮助整个艺术行业的发展需要。同时,我们要非常注重把握租金政策与核心内容、产业生态和艺术效应的关系。可能我刚才讲的,每个地方现在讲大一点就是独创园区,小一点就是艺术园区,最近一直听说哪个艺术园区要有变成了,哪些艺术家要搬迁了,当然,这个跟大的规划,一些政策层面的问题有关系,但是我们本身也要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以艺术家为主,还是以艺术机构为主,我刚才讲了,这是一个产业生态非常重要的问题,以我的经验,从我来说,我们是做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就是要保持整个产业生态的融合,当然比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思考,我在努力做的时候,在整个园区所有的建筑总量当中,我对于纯艺术行业的把握,我是把握在70%—75%,其中50:10是工作室和画廊的配比,一些画廊和机构对运营者来说可能租金比较高,但是它是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生态的组合,艺术家需要画廊作为一级市场代理他的作品,但是画廊也需要一种便捷的工业,画廊是一个销售科,艺术家就是车间。对市场,对消费者来说,它需要一种更加直接,更加有效,更加丰富的现场的感官的体验,我能不能看到更多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通过电脑,通过画册,通过资料,或者说花费很多时间成本来完成我的消费。所以如果想使艺术园区更持久,我们必须要很明白,很清醒认识到这一点。
当然,每个人可能有每个人的想法,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能也不一定一成不变,其余的25%30%,我的定位是,25%是用于和前面70%相关的行业组合,甚至于可以组合成新的内容,和核心内容有关系的。同时,我们也欢迎一些基金会、机构,或者说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公司,它可能会产生会更多的艺术的效应。所以重点还是把握住租金政策跟你的核心内容的打造,是我们将来要从事或者现在从事艺术园区的开发建设的同行,大家共同注意的一个问题。其实随着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我们国家战略的定位,我们还是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上海,还是在其他的地方,我最近在一个地级市从事艺术园区的项目,这十几年跟不同的城市的人打交道,还是有非常多的感慨。今天非常好,是艺术天津,我来之前我把艺术天津的海报转给了我现在工作的地方领导看,我说你们的艺术,我现在在绍兴,你们看看艺术天津,人家起步不早,你们的艺术绍兴办了很多年,该怎么办,大家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借此机会也想请主办方转达,希望我们水方方面面能够真正尊重和关爱所有艺术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是他们用艺术的方式为这座伟大的城市增加了城市的人文和文化内核,以及城市精神。
最后,衷心祝愿艺术天津圆满成功,谢谢。
论坛主持 梁克刚
梁克刚:金总讲的全是干货,而且他是中国最有经验的艺术园区的运营者、创建者,也是伤害罪优秀的艺术家、艺术机构局地的地方,金总运营了十几年,把上海整个的艺术生态,M50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次非常高兴请到他和大家分享一些艺术园区运营的实战经验。下面有请黄博士,也是清华美院博士,也是天津美院的教师,分享一些雕塑项目和公共项目在参与城市的文化提升的案例。
清华美院博士,天津美院教师黄文智 《雕塑/艺术介入天津》演讲现场
黄文智:谢谢大家。前面三位老师,有两位老师谈了关于规划,从宏观的角度讨论艺术和城市人文的关系。郅敏老师介绍了自己创作的经历和想法,我想从我一个普通的雕塑工作者,从一个微观角度讨论一下关于雕塑和城市的关系。
一个城市之所以伟大,除了这些英雄的设计之外,更重要仰仗遗留下来的艺术,像古埃及和古希腊的雕塑石像,都是我们的文化景观。今天的城市发展,正由规模化横向拓展,向人文宜居深入转化,这是物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体现,也是人们消费理念提升的结果,这样以来艺术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雕塑陈列和展览成为城市一种景观。
我今天的题目就是艺术介入天津,对天津来说当代艺术的发展起步并不太早,而且和其他大城市来比并不占优势,在介绍雕塑进入天津之前,我介绍一下雕塑和城市关联的案例。桂林的遗址公园,大家知道桂林是山清水秀,是风景很好的地方,在这样一个自然的环境里,放上这样一个雕塑,出现了这样一个清秀的效果。雕塑经常讲一个话题,雕塑价值雕塑,公共雕塑,环境雕塑这样的说法。近些年雕塑走向户外,走向环境,成为景观,这是这些年特别热门的话题,从中国雕塑学会和各级政府,各个地方政府举办了很多雕塑公园的雕塑大赛,反映出雕塑从室内走向室外,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这是环境对它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两百多件作品在园里摆设的时候,走到园里宛如进入一个仙境,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非常好的实例。
刚才是城市借助于雕塑提升城市景观的话题,这个作品比较特殊,题目叫深圳人的一天。这是一个群雕,反映的是1999年11月29号在深圳这一天发生的一些事件,还有一些数据。这个作品有十七八个人物,这些人物都是策划者在城市随机选择的人,这些人里包括不同的职业,有退休老人、儿童、医生、保险、政府公务员等等不同人,这些人是随机的,但也不是绝对的随机,他们是经过协商达成的结果。在制作里还也一个技术的问题,一般的雕塑学院要五年,这个基础教育占很重要的成分,这个雕塑是采用真人的方式制作出来的,所以艺术家参与程度反映了真实的状态。还有就是人在这个环境里,每个上面有一个标牌,反映了人的身份职业,就是这样一些特征。还有就是它在雕塑的环境里通过黑色的石头,大理石上面雕刻深圳的空气质量,行情,农夫产品,和城市相关的信息。这个作品比较有意思,它就像摄影一样,把城市的发展某一个时刻凝固下来,成为这个城市里一个永久的记忆。这是深圳人的一天,这都是真实的人物。
另外是长春,前段时间长春第五届国际雕塑大会,在雕塑界是一个挺大的事情,连续做了五届,从1997年开始,现在经历了20年。这个项目是一政府项目,政府和艺术家合作举办了一个持续发展的项目。因为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大的雕塑陈列,它成为国内首家,国家5A级雕塑园,这反映了政府对雕塑发展的态度,这是他们的美术馆。
另外,和长春有点相似,长春这个持续了20年,办了五届,芜湖的国际雕塑公园,到今年已经发展到第七届了,而且是每年都在举办,每年都有一个主题。这七届里,除了芜湖的本土故事特色以外,还特别关注生态的问题,也就是雕塑的自然环境和雕塑本身的问题。在芜湖的雕塑里形成一种说法叫芜湖模式,反映了政府和专家之间合作的关系。芜湖的雕塑公园都是由中国雕塑学会操持这个事,组织艺术家,组织评选,提供档案,包括最后的制作,安装,雕塑,雕塑家也全程参与。甲方政府只是提供一个必要的支持,各方面的支持,反映出政府对专家的信任,专家对政府的负责,这就是大家说的芜湖模式。这种芜湖模式,带来的影响,在2016年被评为首家中国雕塑之城这样一个称号。这个是武汉历史上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举办的雕塑展,它和芜湖国际雕塑公园也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国际生态雕塑就是通过这样的展览,最大程度调动公共的参与和关注,通过展览形成艺术家和艺术品,观众和展览之间的积极对话关系,这里面有一种说法,强调了作品的互助性、公共性和参与性,这在国际雕塑公园里,我觉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说法,因为之前没有把观众作为重要的指标。另外,关于生态的定义,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也是雕塑展览里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个生态是一个扩张的概念,它包括社会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等等。这个雕塑不仅仅是传统艺术的概念,而是综合的化解的大雕塑的概念,社会雕塑的概念。生态雕塑一方面指它的问题意识包括社会、自然和艺术的诸多方面;强调绿色、环保、再生、低碳、循环的价值观和媒介方式;另一方面,它在呈现方式上,采用一切生态的艺术形成,如雕塑艺术,装置艺术,大地雕塑,纤维艺术,动态艺术,新媒体艺术,以及运用多种手段形成的艺术形式。
清华美院博士,天津美院教师黄文智 《雕塑/艺术介入天津》演讲现场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雕塑公园的话题,这个也是每年举办的钢铁之夏的活动,由中央美院,中国美术家学会,太原市政府等官方机构组成,参与者都是全国各大美院在校的研究生、青年、艺术家,为期一个月,在这30天的时间里,艺术家都是利用这些工业的废弃材料创作作品。这些作品做完以后,陈列于放弃的厂房或工业园区中,营造艺术创想和基础工业的场景。作为停产的工厂,记忆也变得鲜活起来。材料都是来自于工厂废弃的金属物,这是它的作品。这个是另外的活动,这是天津美院雕塑系谭教授主持的活动,参与者也都是天津美院带的研究生,活动创作材料也是来自于高新开发区淘汰材料,除了政府的主导,企业、高校、设计公司是共同举办的。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把废弃的金属和垃圾重新利用起来,转化为雕塑作品,而且是体量比较大的作品,并且是陈列在自然的环境里面去,发挥了生态的概念,公共艺术的概念。另外,关于学校教学的力量和社会的需求,两者之间结合起来,这也是双赢的。一方面政府和社会获得了艺术的资源,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参与,促进美术学院的教学,这是双赢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和单独的改造不一样,它的成本是相对比较低廉,而且它的操作性也是很高的。这是天津滨海2016年举办了当代艺术展,这也是天津本土举办的户外艺术展。这次展览举办也为滨海新区打造新兴艺术产业基地,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优质的展示平台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棉3这是一个废旧的厂房,通过改造以后成为创业园区,它重新开放以后,开放以后获得了新的活力。像这种改造的废弃厂房和雕塑公园不一样,雕塑公园的作品相对固定,像这些废弃的厂房,不同的工业园区里,展览是活动的,它的频繁程度和艺术面貌都体现了园区甚至包括城市所具备的艺术活力。这样的展览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当代艺术家组成的,另外就是中国青年当代雕塑的组合,这是现场的作品。
清华美院博士,天津美院教师黄文智 《雕塑/艺术介入天津》演讲现场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大致知道了,雕塑参与城市,介入城市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一种就是雕塑公园,这种雕塑公园是比较常规的方式。第二,通过政府持续的投入,形成一种面貌和态度,对雕塑长时间的扶持,这种扶持一方面提高了雕塑家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城市增添了很多艺术的人文景观。第三,就是旧户改造或者废弃金属改造,体现了废弃物再利用的态度,既是社会资源的节约,也是当代雕塑里比较常见的方式。第四,在公共空间里不断更新新的作品,新的展览,这样的活动不断使城市的艺术氛围得到更新,同时也使城市得到了一种活力。和其他的大城市相比,天津的雕塑公园或者景观的建立并不占优势,尤其是在当代艺术创作的形式,这样的介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喜的是政府也开始做努力,包括艺术天津这样的活动。天津的艺术影响也逐渐壮大起来,也为天津的艺术影响力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谢谢大家。
著名策展人,美术馆运营专家梁克刚《城市艺术IP的创建与运营》演讲现场
梁克刚:感谢黄文智博士。今天来了几十位海内外的艺术大咖,因为论坛时间有限,一会无法介绍,一会在活动总的现场会介绍每一位嘉宾。今天论坛会议现场,两侧的墙面上是天津美院张教授的作品。下面由我作最后一个主题讲演。
我讲演的题目关于艺博会,城市艺术的IP怎么创建和运营。因为今年是艺术天津第一次试水,今年规模比较小,做一个小尝试,明年发起人也在做一些早期调研和规划,有可能会创建一个大型的艺博会的形态,今天是由11个个展和3个巡展和小论坛的形态。我讲的是艺博会作为城市艺术IP,大致讲一下世界上艺博会的发展状态。全球第一个艺博会诞生在1967年,德国科隆,这个艺博会还继续在做,现在也是欧洲的一线艺博会,应该是几十年的历程了。最早因为在艺博会出现之前,艺术品的交易形态和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就是靠画廊,画廊出现在上世纪初叶。
艺博会是一个集约效应,整个画廊老板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大家坐在一起,因为画廊是等客上门的形式,一个画廊来的客人有限,如果是很多画廊凑在一起,大家开一个画廊的博览会,大家共享客户,共享商业资源,会带来一个很大的效应,这就是最早艺博会的出发点。科隆艺博会创办之初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因为这是一个新的形式。到现在为止,全球有超过200个艺博会,这样的形式在各地开花结果。
我们再说现在最好的艺博会,是瑞士的巴塞尔艺博会,创办于1970年,肯定是受了科隆艺博会的启发,当时也是瑞士最顶尖的大的画廊老板、收藏家,艺术经纪人,就在瑞士创办艺博会,在座很多艺术大咖都参加过这些级别的艺博会,他们的作品都在艺博会上出现过,展示过。之后经过十几年的运作就成为了全球第一,在瑞士有对艺术品特殊的政策,像日内瓦和巴塞尔有全世界最好的艺术保税仓库,瑞士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因为瑞士银行业是对私人财产进行保密,瑞士是隐性富豪特别多的市场,所以这也是瑞士巴塞尔。艺博会特别重要的原因,运营放在艺博会运行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比如说他们成立了艺术委员会,每次筛选画廊,进行画廊甄选的时候,都是民主决策制。而且它采取末位淘汰制,每年要淘汰5%的参展画廊,包括布展的水准和理念进行评估,最后5%的画廊会淘汰掉。大概的规模是每年270家到300家画廊,是全球最大的艺博会之一。巴塞尔艺博会特别厉害一点,它现在出现了经营模式和品牌的输出,也就是在2000年以后,首先输出到了美国的迈阿密,实际上在全球艺术市场购买力最强的还是北美,但是北美艺术经济机构相对没有那么强大,每年12月份在美国的迈阿密,它相当于中国的三亚,一到冬天美国人都到那休假,也是非常好的海滨城市。所以每年在12月份的时候,迈阿密有很多的艺博会,瑞士巴塞尔开了一个迈阿密艺博会,大家知道巴塞尔是城市的名字,但现在对艺术巴塞尔来讲,作为艺博会的品牌首先输出到北美,最近几年输出到亚洲。最近收购了艺术香港的艺博会,在2012年就收购了,在2014年正式变更为香港巴塞尔。法国巴黎一直是传统艺术市场大城市,在二战之前巴黎是西方社会绝对的文化大都会概念,现在很多大咖都是集中在巴黎生活,也是全世界各地艺术家最喜欢选择巴黎生活,在那很容易发掘,有很好的艺术品的经营机制和市场的环节,包括好的机构,好的藏家。法国是欧洲最早的共和国,法国的收藏传统是最强大的。法国艺术基金是拿坡仑建立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法国的国家艺术收藏总量超过250万件,全球排名第一。法国从国际上,经济上各方面已经沦为二流国家了,大家文化上绝对是超级大国。巴黎一定有一个重要的艺博会,就是菲亚特,这是巴黎最重要的艺博会。每个大城市往往会有春季或者秋季,不同的季节有两个艺博会,还有艺术巴黎艺博会。
著名策展人、美术馆运营专家梁克刚《城市艺术IP的创建与运营》演讲现场
现在伦敦的艺博会异军突起,原来有一本艺术杂志,这个艺博会是由当时杂志的创办人开始创办的艺博会,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10月初专门看了,基本上每年10月初跟大家的时间是重叠的。它的艺博会有可能是我们将来艺术天津借鉴的模式,因为这个艺博会是开在公园里,我们刚才谈到的艺博会都是在大型的会展中心里,这个艺博会就是开在伦敦的海德公园里,是利用专业大棚在草地上搭建,公园的环境很好,大棚和大棚之间需要走十几分钟,也有公共艺术作品在这个范围里。这个艺博会有两个板块,一个是当代艺术,当然英国在当代艺术领域在全球是领先地位,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收藏家还是艺术机构都是非常强大的,基本上属于世界当代艺术引擎和发动机的地位,英国的市场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当年殖民主义的大国,所以有一些老钱,几百年家族积攒的财富,而且他们有收藏传统。这个短短十几年时间,已经跃升为世界排名第二艺博会,仅次于刚才说到的瑞士巴塞尔。
还有一些艺博会比较小而精,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艺博会是在西班牙马德里,也是每年1月份左右,会有一个阿尔口的艺博会,因为西班牙的经济在欧洲算是二三流的水准,但是大家知道西班牙盛产艺术家。像毕加索、大力太多了,应该是盛产艺术家的民族。这个艺博会的特点也跟国家的经济状态有关系,小件作品非常多,纸上作品非常多,艺博会经常是很便宜的,几百欧,几千欧,非常精彩的作品。在这可以买到不是很贵的小件作品,甚至是名家的小件作品,大咖大师的手稿,素描之类的,所以是以这个为著称的艺博会。欧洲还有其他的艺博会,还有艺术巴黎,菲亚特和艺术巴黎共用同样的场地,法国巴黎在1900年举办世博会的修了一个大皇宫,在巴黎市中心,这是一个开放的展馆,不断有新的展览,其实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场地,在世博会开完以后这是一个公共场地。其实在大皇宫里全年有很多场次大型艺术展,还有延续一百多年的沙龙展,专业的艺博会都是针对画廊招商,这个还是有区别的。
现在在购买力最强劲,现在讲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领导性大国,经济上也是发动机,包括美国在心的经济领域,在IT及信息高速发展起来以后,IT富豪也是非常有钱。在国际艺术收藏市场里美国占了一半以上的权重,但是这么大的收藏市场,美国却没有特别好的艺博会,比较少,其实只有一个在纽约的军械处的艺博会,这个是从100多年军械库的艺术展开始的,这些年才转变成艺博会的形式。近些年,比如说巴塞尔会坐私人飞机去瑞士买东西,北美有几个艺博会但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在全球排在前列。其他的地区,像南美,包括大洋洲这些都比较落后,在艺博会的业态当中是比较落后的。
艺术天津 论坛单元现场
这是亚洲的情况。亚洲是除了欧洲之外,艺博会最发达的地区。这个是非常特殊的,亚洲人对生意特别有兴趣,特别喜欢做生意,对市场特别热衷,只要是商业模式就会学的很快,也会很快学习西方经验。当年最好的艺博会是韩国举办的,大概十年前是这样的格局。其实它完全是覆盖全亚洲的国际化的布局,当年很多欧美大画廊到亚洲首选这里,而且一些大藏家开幕的时候,一般都是在9月份,首尔最好的时间,大家都会到首尔。而且韩国的藏家是非常激进的,也非常国际化,我们去韩国交流的时候,看到一些藏家的藏品很惊讶,全球最前沿的当代艺术家的大制作他们都有,他们不满足于只买亚洲作家的作品,他们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比较大的文化格局。当时在十年前至少韩国KF是亚洲最大的艺博会。日本经济总量第二的位置雄霸近三十年,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东京艺博会,现在一些小的艺博会就不需要讨论的,但是东京艺博会做的很差,我去看过两次,问题出在它是混合的,是把古玩、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混在一起,规模也比较小,没有号召力,感觉比较杂,但基本上也能维持,大概是十几年的状态。因为日本的艺术收藏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已经是后现代社会了,我们一说收藏,肯定跟大多数人没有关系,还是少数土豪、富豪的专利。但如果工薪阶层或者一般白领,中产阶级都有收藏传统,因为艺术教育做的比较好。所以在当时我们参加东京艺博会的时候看到,就是普通老百姓买东西,而且买的画特别小,真的是买这些画看的,不是为了投资,也不是为了理财。不像中国很多土豪买了画以后,包装都不打开放在仓库了,再卖掉,这是投资和理财的艺术,这个不值得鼓励。日本人不一样,他在你的展位上跟你沟通,想想他家的墙有多大,所以收藏已经进入生活,已经是一种消费行为了。
新加坡现在也有一个不错的艺博会,这个都是欧洲人举办的,新加坡政府聘请了当年巴塞尔三人主席团之一,这是瑞士巴塞尔主席团的成员,特邀作为总监。新加坡政府力度很大,因为新加坡是政府行为,给所有的参展的画廊、画商免两年的展位费,这个是政府的巨资补贴,而且是花重金请了业界的大咖作为总监,这个人因为在巴塞尔工作那么多年,跟全球的藏家都是哥们,很容易调动这些资源,所以新加坡这个(英文)创办于2010年,每年也是在一二月份的时间,因为北边比较冷了,新加坡的气候比较适合。现在也是规模比较大的,主要辐射东南亚,大家去也非常方便。亚洲还有其他的,像马来西亚艺博会,印尼也有艺博会,还有艺术澳门,这个非常多。
我讲讲国内的情况,中国的艺博会起步很早,90年代初都是艺博会了,但都是政府主办的,包括最早是广州举办的中国国际艺博会,当时搭着广交会的平台,相当于在广交会中辟出一个区域称之为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举办两届以后就到了北京,现在这个艺博会做的越来越烂。因为一个是文化部下面直属企业做,不是按照市场规律做,另外招商主要针对艺术家,也不分类,不管是传统的,当代的,民间的,还是公益的,不分类,造成了艺博会是一个大杂烩。现在政府还在举办的艺博会当中,品质最高,相对有质量的还是上海艺博会,上海艺博会到现在20多年了,目前一直还都是在政府主办的类型当中保持最好的状态。也是良性运转的状态,经济上也是良性的,整个品质这两年也在提升。
真正意义上专业艺博会出现在2006年,中国国际艺博会,当年文化部做中国国际艺博会的年轻人,圈里很多人都认识他,他也是中央美院毕业的,最早是在无论部工作的,后来他跳出来了,不在那干了,出来创业,他是借鉴了国外专业艺博会的模式,就是针对画廊招商,不对艺术家招商,这是艺博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因为对艺术家招商,以前的艺博会为什么做的越来越不信任,开幕第一天,艺术家这个卖10万,到最后一天没有怎么卖,500一张,因为是艺术家自己卖自己的作品,没有一个价格体系,没有约束。如果都是代理画廊就不是乱来,跟艺术家之间也不能随便改价格,对画廊招商会保证商业运作的规范性。这个艺博会刚创办的时候是几十家画廊,它叫中国国际画廊艺博会。后来到了2007年,国际势力加入了国内艺博会的竞争,第一战是在上海打响,瑞士巴塞尔主席团之一的大藏家,也是著名的艺博会的运营者皮埃尔,他07年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当代,主要是在上海艺术家的帮助下,是挂靠在上海艺博会旗下,这个艺博会在07年一亮相就是亚洲第一,一下把韩国干掉了,因为他本人是瑞士画廊协会主席,他在巴塞尔的主席团里,委员会有十几个人,主席团三个人,他当了十三年的主席团成员,跟所有的大藏家,欧洲画廊老板都是哥们,他说我要到中国做一个艺博会,他是从瑞士退休了,他不舍弃,我已经在世界第一名的艺博会里工作了十几年,当主席,参与早期的筹办,我再复制一个巴塞尔也没有什么意思,我要在亚洲创办一个新品牌,雄心勃勃,非常有热情,非常有活力的老头。他要创办一个超越巴塞尔的艺博会,07年开幕的时候非常棒,基本上当时就有120家画廊,基本上有60家是全球顶尖一线的欧美画廊,因为大家对中国市场带有强烈的预期,大家觉得中国是一个淘金的地方,但是国外的画廊不知道进来怎么干,这是国际上的艺博会开始想进入中国。这是在上海展览中心,是由苏联人援建的,我说这是一种社的巴洛克风格,非常浮华,展览中心很宏伟,很适合做艺术展,第一站就在这做的,非常成功。但是非常遗憾,第二年就内讧了,因为投资者是意大利的一个集团,并不是皮埃尔本人,但是意大利人比较鸡贼,他创办了艺博会第一年非常成功,第二年就想踢走,把激走以后,第二年就少了一半大牌画廊,因为人家是认人,这个人不干了谁来保证我的权益呢,都不敢来了。曾经亚洲第一的艺博会,这个跟决策和投资人有关系。
最近上海异军突起超过了北京,包括大型的美术馆包括艺博会,北京吃了20年老本。上海有两个好的艺博会,一个叫西岸艺博会,这个是周天海一手创办的,当年就是他帮助皮埃尔创办上海的艺博会,储备了大量的资源,这个是西岸的大力开发下做的,是徐汇滨江文化下的附属项目,周边比较大的美术馆,包括上海设计中心都在这一带,包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还有一个021艺博会,这两个艺博会很有意思,同一天开幕,基本上是白热化竞争,他们也是错开VIP的时间,021艺博会是三个年轻人,都是做时尚产业的,原来也是小藏家,特别喜欢艺术,基本上做广告业,大品牌的服务,所以有很好的商业资源,有很好的国际奢侈品赞助的渠道,这个艺博会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今年规模已经非常大,一共接近160家画廊,已经把整个的上海艺术中心占满了。我们去看的时候非常像07年的艺博会的状态,因为场地非常大,它的场地比西岸的大,容量也大,但是它不可能招来那么多大牌画廊,所以有一个错位竞争,西岸主要针对国内的顶尖藏家,这个针对一些新兴藏家,新的中产阶级,白领,高收入人群,不见得是买大师的非常贵的作品,可以买一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刚刚进入艺术领域的年轻藏家。这三位创始人都在公关领域工作,认识很多明星,经常抓一些明星站台,一开场有章子怡之类的,他们也愿意买艺术品。
现在北京的情况江河日下,北京有两个艺博会,一个是R北京,一个是CIGE,它来也有一些渊源,原来是一帮人,后来分家做的,北京一直是在吃老板,大概有2万名当代艺术家生活在北京,但为什么市场做的越来越差,特别是今年这两个艺博会做的不太好。今年艺术界的人到11月份都到了上海,上海艺术周7天的时间,基本上把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收藏家、机构运营者都看到,画廊老板都在那,大家晚上在相同的酒吧里喝酒。
全国艺博会即将遍地开花,这个是必然的,这是跟收入,消费升级和GDP的增长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已经有艺术厦门、艺术深圳,明年春天会有艺术成都,包括我知道的艺术西岸,艺术重庆都有,因为中国这么大,物理空间相当于整个欧洲,容纳20个艺博会也不夸张,因为中国确实太大了,像一块大陆。再一个,国家公布的超万亿的GDP城市也有15个,除了北上广深外以外,所以我认为中国能容纳15到20个艺博会也不是大问题,当然这里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竞争的领域。后来还有一些小型的酒店艺博会,伴随着大型艺博会的产生,酒店艺博会比较经济,针对一些年轻的小画廊,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参加展位很贵的艺博会,有一个运营商把酒店房间包下来,年轻藏家可以买一些心意的小作品,这个也有很多,全球有十几个。这个模式是日本人发明的,最早在东京出现,之后韩国人学了以后在首尔,现在在香港、北京、深圳都有了。
现在各地的艺博会也面临竞争态势,因为藏家也是逐渐增长,消费需求在增长,谁去挖掘这个需求,最后还要拼份额,作为中国来讲,肯定是只能容纳一个最好的艺博会。目前香港巴塞尔是最棒的,每年3月份的时候。国内目前上海两个艺博会水准和运营状态是比较良性的,很多新的艺博会在跃跃欲试,明年在天津试试,因地制宜选择一个针对性的模式尝试试水。作为天津来讲,我认为到了需要这样的艺术品牌的时候,我们看成是一个城市的艺术IP。可能大家觉得天津各方面很低迷,没有文化氛围,其实不尽然。大家可能不知道,天津的GDP排名第几,第五名,如果按人均的话会排到前三名,因为北京是接近三千万,上海已经三千六百万,天津2016年GDP现在是17800亿,天津经济总量是非常大的,这样的城市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量级的艺术IP,这也是为什么李云飞先生,跟登院交流,也跟我交流,希望在这个时期,怎么样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城市的艺术IP,这个时机已经有了,潜在的潜力也有了,就是没有人挖掘。城市艺术上到底有没有氛围,在于这个城市的艺术工作者有没有作为,抱怨是没有用的。如果你做了可能改变一点点,如果大家多做一定会改变,所以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是艺术改变成熟,其实是艺术人改变城市。这是跟大家分享的一些知识经验,也希望明年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筹划,也希望全国的艺术界的朋友,能够热情参与,把艺术天津真正打造出来,也变成像上海艺术周一样的天津艺术周,到那天全世界的藏家,中国最牛的艺术家,国际上的画廊老板都能聚在天津,但是在一周内搅动城市,带来几十亿的艺术交易,带来新的理念,新的艺术样式,让城市在这一刻非常闪亮,谢谢大家。
艺术天津 论坛单元现场
座谈现场
梁克刚:首先请谭勋先生,作为天津美院最年轻的正教授,也是天津美院雕塑系主任,其实他也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自己参与的项目也很多,包括去年天津文创园区棉3的策划,也是由谭先生操作的,我们请谭老师说一下。
座谈现场 从左至右为著名策展人、美术馆运营专家梁克刚、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王永刚、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毛栗子 、著名雕塑家、天津美院雕塑系主任谭勋 、上海M50艺术园区创始人金伟东
谭勋在座谈中发言
谭勋:大家好,艺术改变城市,其实梁老师说的特别好,是艺术家改变城市,我们每个人要做这个工作。我是一个雕塑家,又是一个老师,我在教学一线培养学生,我参加很多社会活动,参加很多学术展览。我十几年一直认为天津这个城市的活跃度,天津文化现象不成正比,我后来发现着急也没有用,它一定是自然生长,一定是水到渠成的概念。这几年我们天津活动越来越多,我们也身体力行做这个工作,一个是从教学,一个是从艺术家身份,还有就是我们作为策划,我们2016年做了面3当代艺术计划,是天津第一届,也是天津最大的艺术活动。紧接着我们做过旧物质公园,又做过滨海新区,无论做什么活动,一定是抓住任何环节和可能性我们与社会发生关系,我们与企业、与政府,我们做一个可能性的链接搭建。一些活动做下来,发现还是有成效的,它对我们的同学,对我们的教学是最直接的改变。其次,是对我们艺术家活跃度的改变,再有就是城市的改变。我想城市的改变它是一点点做起来的,真的不是一下子做一件事改变一个城市,这是不可能的,一定是我们多做点活动,多做点艺术活动,我们去改变企业,我们去改变政府,我们去改变老百姓的态度,我们去给这个城市注入一丝一毫的可能性,我想我们这个城市必然会发展起来,我们这个城市必然会能达到我们理想的社会一点点实现。
梁克刚:艺术真正在公共空间产生价值和作用。下面请毛栗子老师,金总是M50的见证人和创始人,毛栗子老师是从法国回来最早进入798的艺术家。
毛栗子在座谈中发言
毛栗子:大家好,本来我最不会讲话的,也不知道说什么。我确实是比较早去了798,在2002年。实际上2001年以前798有一些艺术家已经进驻了,但是大多数是把它作为一个居住场所。后来黄瑞去了以后,就开始把一些画廊引进到798,那天就找我说,有一个特棒的展览要不要去看。第二天徐总来了,你一定要去看看,拉着我去看了,去看了以后确实是很好的环境,很大的厂房,建筑很漂亮,空间也很好。当时就说租下来一个场地,当时我胃口比较大,费用比较多,当时798完全是自然生长的状态,有它的好处,但是也有问题,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在开始的阶段,798基本上是作为工厂电费三毛多,我们这是五毛多,租几天就是几天,根本没有特别的安排和规划。现在大家都觉得好多了,X在美院学了艺术管理,跟我讨价还价的时候还有理可讲,以前根本不讲理。但是我的感受,我有参与751的规划,X找我说谈的事,说先保密,不要对外讲,我们也想做一个园区,当时还没有改造,你帮着出出主意,我帮他们画了一些图,后来做的比798的规划做的好。798现在也在扭转,也进步了很多。我也就是介绍798的情况,别的也说不出什么。
梁克刚:798的隔壁,毛栗子老师现在还坚守在798,已经15年了,后来艺术家搬走太多了,因为价格太贵了。王永刚老师介绍了这个项目,就是798隔壁的751厂,当年的规划、整改,设计的调整,王永刚老师参与比较多。
王永刚在座谈中发言
王永刚:就说798这事吧,798一开始我们比较羡慕798,就是比较自由,离的也比较近,不像搞艺术哪都像艺术,但是艺术发展起来就是那一阵比较自由的状态。751占了便宜,我们总结了798的教训,所以一开始从各方面有比较系统的基础。这种基础比较适合做设计,如果真正搞艺术,可能不如798,这是比较客观的。因为798还进去以后,不同的人都能找到灵感,有的是大艺术家,有的是比较年轻的学生甚至小孩,看到的东西和城市生活环境完全不同,大家又愿意来这,实际上798在美学上给全社会进行了很好的普及。后来798看751改的挺好以后,也申请了不少钱,其中最大一笔,申请了2个亿改造,那次改造毁了不少东西,好多路面、墙、管道,50年代的东西都拆掉了,涂上了沥青,有的做上了不锈钢的落地窗,把它当城市做了不是当艺术区做了。751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是比较好的状态,751目前还有三期,下一期改的,有宋老师作为很好的艺术空间,751的设计创新的样板间。好多地就是一点一点逐渐生长起来的,所以有一些反复,也有一些丢失的地方。但是我感觉,在老工业的保护上,每个城市直接体现出来的城市性格,798就是北京性格,M50是上海性格,大家关注的不一样,侧重点有很大差异。所以一个空间伴随着它多少年的边学习边思考边参与,这个过程有很宝贵的经验,十年二十年的经历。王老师那,我们经常到那个旁边吃饭,可能每个月都会去一趟,作为798和751交界的一道墙,看到那个门就看到了两个名,一边很活跃很自由,一边很理性,有控制,这里有北京的特殊性。北京好多国际来访的嘉宾,国家首脑,基本上政府安排都要到751参观,不会到798参观,这个随着当代艺术的逐渐变化,可能未来会有所改变,所以每个空间和城市的文化根基还有政治的氛围,还有经济模式,他们之间都是相通的。虽然里面有一道树、有一道墙留下来了,但是这是有很硬的东西支撑的,不是随随便便是这样的结果。
梁克刚:是。798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一旦成长起来以后,实际上已经在排斥你,租金的提高,包括管理上,对艺术家开始挤压了。我记得M50号做的非常好,因为金总对艺术家这个群体特别关照的,一直用很多特殊政策保护艺术家,我们请金总说说这方面的经验。
“艺术天津”座谈现场
金伟东:这个也说不上一种故意的行为,因为我本身是纺织工人,和艺术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我一直在观察,可能我每天的8小时工业时间,我有三分之二是混在画廊,艺术家。我在观察这个行业,我们无论做哪个行业,我们关注的重点要放在整个生态的产业,或者说一个生物链上面思考,我们做农业,如果我们做水产,我们不可能只养一种水产,可能我们要注意它的上下游关系,生物链的关系,无论是从你的经济性还是环保性来说都要思考,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是相似的。对于一个艺术区,从投资商来说,可能关注的是我要赚多少钱,对政府来说也是要挣多少钱,我们可以不可以再延伸一点,我当时给我的公司领导讲的时候,我说你到底是要我今年赚多少钱,还是我告诉你我这个园区能活多少年。这样的话,你就会想得很明白,我认为在整个艺术园区发展到什么阶段是比较好的阶段,就是当这个艺术园区能够成为相似于博览会,365天的博览会的时候,这个程度那么这个艺术园区你可以做自己稳定之外,还可以做更多的延伸,当然需要其他层面配合。所以我认为除了常规的事情以外,我们要合理布局整个艺术园区的业态组合。当时在定这个规矩的时候发生了两个事情,我是在03年的时候就定了规矩,以前我们是一个废旧工业区,把厂房租给制造型工厂,当时为了转型我把租金重新定到四毛到五毛,一开始是组合,有画廊,有艺术中心,有工作室,工作室居多,这个时候采取了比较一致的价格。这一拨定了以后,一些文化公司和事务所开始进驻,这时候我感觉到全部的低租金肯定满足不了我背后系统的要求,我必须要转型。这个时候要观察周边市场情况,因为你的土地是工业性质土地,你比其他的土地成本小很多,你付出的成本小,达不到高级写字楼的标准,还是要因地制宜,所以我们第二拨开始的时候,就对机构和工作室做了价格区分,一般是1:1.5。马上又定了第三个层次,产业链当中有三到四个层面,第一拨是工作室,第二是画廊,第三是设计,艺术行业延伸出去的设计在1.5的时候再乘以1.2,第四拨就是非常少量的和艺术相关的商业规划,比如说书吧,书吧也是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对咖啡馆是超常规的。所以当时在我早两年签下的合同当中,最低的五毛不到,最高的六块多,差距非常大,但是几乎所有客户都能够理解。同时我做了一个规定,就是在这个园区当中,我们必须要保持70%的空间面积用于艺术行业,做了这样的定位以后,因为都是公开透明的,大家非常清楚,我画廊选哪个位置,艺术家来选哪个空间,这一块的沟通是非常顺利的。
第二是在08年,巴塞尔艺博会第一次去,那一年我去了巴塞尔,以前凡是要求不涨价的我要签字,这次回来,今天开始到明年这一年,凡是要涨价的必须要经过我同意,做了这么一个改变。可能现在大家看到M50已经有很多变化,很多商业项目在变化,但是总体感觉艺术比重没有太多的变化,可能有一些原来我们认为重要的机构出去了,还是有些变化的。
梁克刚:谢谢金总。我应该是去了几十次M50,每次去都要朝圣一下,M50也是全中国做的最精细化的园区,也是最健康的园区,不像798的情况,艺术家被逼无奈必须搬走,而且商业挤压的现象非常特殊,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今天的分享说的这么细,层次说的这么大,M50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金总是花了很多心思来做这个工作的。
“艺术天津”座谈现场
由于时间原因,论坛就到这里,再次感谢远道而来的嘉宾,也感谢今天参加论坛活动的本地的朋友,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首届“艺术天津—艺术改变城市”大型主题艺术活动12月8日在北宁文化创意中心拉开帷幕。
天津美术网讯 首届“艺术天津—艺术改变城市”大型主题艺术活动,于2017年12月8日下午五点在北宁文化创意中心拉开帷幕。
中共河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斌,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河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彤,中共河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委网信办主任周维治;到场艺术家代表有艺术策展人、美术馆运营专家梁克刚,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王永刚、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副院长郅敏、上海M50艺术区创始人金伟东、著名艺术家张京生、王元珍,著名雕塑家,天津美院雕塑系主任谭勋,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移动媒体系主任刘姝铭,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伟毅,奥地利籍华裔著名雕塑家吴少湘先生和蒋朔女士、中国最早的现代艺术团体无名画会和星星画会参与者,旅美归国艺术家马可鲁、奥地利籍华裔著名雕塑家吴少湘先生和蒋朔女士、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易罡,旅英著名装置艺术家许仲敏以及艺术天津的发起人,天津市福莱特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飞先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机构负责人、各方嘉宾共计200人到场。
此次艺术天津展览包括11个个展,三个群展以及“艺术改变城市”论坛,展览内容主要包括11位来自全国的著名当代艺术家带来的50件作品,包括绘画、装置、雕塑作品,由50名艺术家组成的抽象绘画群展、公共艺术群展、影像媒体群展共计作品60余件。
今天,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艺术的发展更是欣欣向荣,越来越多的国际级重磅艺术展、博览会移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艺术北京、ART021、上海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艺术深圳、艺术成都等艺术展览活动通过几年、十几年的耕耘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些展览不仅满足了民众对于高水品艺术欣赏的需求,更使得城市形象获得良好塑造。
天津,一个港口和工业城市,虽然在近代作为北方的重要文化中心也曾经历过繁花似锦的时代,近代史上,京津画派对中国艺术影响深远……但在今天的城市的肌理中,天津仍需要更多的艺术填充。天津作为国际大都市,除了需要在经济建设上持续发力,也应注重艺术文化领域的培育,在增强城市实力的同时打造城市风骨,使其更加符合一座国际级现代都市的标准。
天津,这座曾经开风气之先创造了中国近代史100项第一的城市;近2000万常住人口超过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GDP已然达至18000亿全国排名第五的超大都会显然在这一轮的城市艺术竞赛中落伍了。至今尚未有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城市量级的艺术IP和节庆活动。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说,一个只有GDP的城市是没有魅力的!文化和艺术从来都是一座城市最有性格和吸引力的那一部分,甚至说她是一座城市高贵的灵魂也毫不为过。我们纵观世界,每一个伟大的文化都市比如巴黎、伦敦、罗马、纽约等等之中都少不了会有一座知名的美术学院和建筑学院,一座拥有深沉的人文积淀和浓厚艺术氛围的伟大都会怎么会少得了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参与。天津美院建校已111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和艺术工作者,一直以艺术、创意、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人才储备积极参与天津市的建设与发展。
邓国源强调,天津各界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形成新的文化艺术发展的共识,借鉴借助国际国内艺术界前沿一线的资源、人才与模式,开创天津自己的各类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场馆、机构以及艺术家个人的优秀品牌,形成推动天津当代文化艺术整体发展的协作联动机制和积极活跃的氛围,共同为改变、提升和优化天津的艺术生态与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的努力!
天津市河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斌说,这个季节的天津虽是严冬,而今天的北宁文化创意中心却是处处浸透着新时代的暖风。这些精湛的作品,弘毅坚实,纯熟练达,意味深长,表现出艺术家们贯通中西的艺术完整性,并且与新时代的新要求一脉相承。本次“艺术天津”活动的举办是“文化河北”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大家走近天津、了解美丽的海河北岸,提供了一次便捷的机会。在此,我希望“艺术天津”活动能够在河北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越办越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优秀文化艺术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希望成为展示 “美丽河北”建设成就、宣传“文化天津”艺术特色的重要窗口。
“艺术天津”发起人李云飞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给天津这座城市带来一些改变。他说,旨在提升天津文化竞争力和改善天津市艺术生态的大型艺术项目“艺术天津”,期盼得到天津、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艺术机构、艺术家全力支持、热情参与、献计献策,共同推动这张城市文化名片的创立与健康发展,共同努力为把天津打造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都市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座伟大城市的文化能量需要唤醒,艺术资源需要整合重构,文艺才俊需要聚合,敞开心扉能吸纳留驻全世界的艺术精英,在新时代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竞赛中脱颖而出甚至后来居上,他对标的城市不应该仅仅是北上广深而应该是纽约、伦敦、巴黎。不久的将来应该在全球文化艺术版图中成为最瞩目的那一个标注点。“艺术天津”一定会成为这座城市最盛大的文化节日,成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布局落子的新契机,成为天津迈向世界级文化艺术大都市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当日举办的主题为“艺术改变城市”论坛上,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王永刚,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副院长郅敏,上海M50艺术园区创始人金伟东,清华美院博士、天津美院教师黄文智,著名策展人、美术馆运营专家梁克刚分别做了主题演讲。王永刚在《公共艺术城市——主题纬度的实践》主题演讲中,通过北京坊、北京751、三峡十巫等案例的分享向大家阐释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郅敏的演讲主题为《艺术—城市发光体》,通过中西雕塑家的作品,阐释了雕塑家如何通过作品参与到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去。金伟东的《艺术园区与城市更新》通过国内外艺术园区的经典案例,阐释了艺术园区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黄文智以天津美术学院举办的雕塑活动为例,向听众分享了雕塑艺术是如何介入天津的发展的。梁克刚的《城市艺术IP的创建与运营》梳理了国内外艺博会的发展脉络及现状,提出了此次“艺术天津”的初衷及发展方向。
艺术天津,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带给这座城市一些改变。
北宁文化创意中心“艺术天津”活动自12月8日起将持续至12月13日。 (包仲川)
首届“艺术天津—艺术改变城市”大型主题艺术活动开幕现场。
首届“艺术天津—艺术改变城市”大型主题艺术活动开幕现场。
邓国源与张京生、王元珍、李云飞在“熵矢—邓国源作品展”现场。
左起:王元珍、张京生、李旺、梁克刚、邓国源、杨崇光、李云飞在画展现场。
邓国源与冯良鸿、马可鲁、马树青、李维立、赵新立、边静等艺术家在“熵矢—邓国源作品展”现场。
李维立、李军、闫维远、高建章、韩力明在画展现场。
李旺与赵新立、程之敬等嘉宾在“众生集—李旺新水墨作品展”现场。
邓国源、张京生、王元珍、李云飞等观看展出的作品。
王元珍、边静观看“面孔—边静综合绘画作品展”作品。
左起:毛栗子、许仲敏、边静、李迪、马树青在画展现场。
左起:边静、李维立、赵新立在画展现场。
首届“艺术天津—艺术改变城市”大型主题艺术活动主会场北宁文化创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