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西画从明末输入国门以来,尽管在清廷大受青睐,后留洋的一批画家力倡改良变革,中西结合在立体写实性上有一定突破与发展,但有识者感到民族特色才是立身之本,研究重审文人画价值与精神要义(如陈师曾等),对国人提升文化自信、力挽狂澜于既倒功德无量。传统派更在几乎全盘西化的社会风气中,潜志诗书画印研习创作,出现了吴、齐、黄、潘四大家及众多追随者,开宗立派,汲古出新,将文人画艺术传承弘扬并推向新的高峰。诗画本一律、书画本来同,诗书画三绝、诗书画印四全,还有五笔七墨等艺术语汇,加上南齐谢赫提出并应用了千余年的“六法”,使得始于唐宋、兴于元代、盛于明清的文人画得以延续,且推陈出新,不乏时代转换的艺术特色。事实有力证明,艺术形式完全可以借古开今、反映现实生活。例如古体诗词,以上几位大师均有好诗传世,并成为画中的点睛之笔;流传几千年的书法也完全可以融入画法,即以书入画。吴昌硕将石鼓文篆法圆浑遒劲及行草书飞动飞白之意入画,齐白石将汉碑方挺苍拙之意入画,皆称典范。黄宾虹借《易经》与徽墨等精研笔墨,集笔墨之大成,而墨法、水法尤见特卓,晚年写意已入化境,超越时流;潘天寿不独将花鸟、山水有机结合而构造险绝,擅作巨幅,更把鲜有人为的指画艺术再创新高,风骨苍劲老辣,非一般毛颖可比,更不妨视为画中奇品、文人画之极珍。这些均系沿传统文人画发展而来,虽一度遭“文革”风浪冲击,但近几十年随着传统文化振兴、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等成为国家战略,新时期文人画实际也在一些专业或业余画家中存在,不能轻率否定其存的价值。
那么如何在当下继承发展文人画呢?
一要增强文化自信,认定研习创作文人画是抒情写心的理想寄托,不会过时。不要怕人嘲讽排斥,文人画不分身份高低贵贱,只要深研持久,耐得寂寞,悟透道法,把握精义和规律,能十年打下基础,廿年运用熟练,卅年融合变通,其后个性风格凸显,有能力可衰年变法,最终趋于化境。其中不可能是直线上升,须历经曲折与坎坷乃至磨难,百炼成钢。凡浅薄轻狂之徒视此道易就者,笔底决无深刻的内涵,更无宏阔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一样都不会深入堂奥,何言几样通会而综合创作呢?故要搞好文人画研习创作须立志打持久战,厚积薄发,累千上万才不悔道中人之谓也。
二要专博共济,精擅某种题材及法路为看家本领,又要不断充实拓展,不可固步自封。如水墨画梅兰竹菊是花鸟科入手基本功,熟练后便有了看家本领,但还需拓展,如写生获新意趣,写心获新感慨,用朱红等色直取其气概韵势,或色墨对比、或融合协调、或刷矾弹雪,不一而足,意象营造而求境界升华。不要刻意追求所谓“一朝鲜吃遍天”,但也需探索新形式新内容。新鲜事物入画是不断翻新的有效途径,文人画也不只是几样题材而已。齐白石涉及够多,但未见画香蕉、椰子、火龙果、山竹(云南产山果)等。我画过,题材当然就非旧套所限矣。
三要勇于直面人生社会,敢于抒发真情正义,不为名利媚俗而作。历代好的文人画不光愉己愉人,还要明心见性,写哲理、写反思、写气节、扬正气、斥腐恶、哀苍生、悯贫苦、惜生命,大有兼济独善之人格境界,很值得发扬。不过内容会有所差异,就看具体表现了。如目前疫情全球肆虐而缺灵丹妙药,我亦忧心如焚,近写一纸葫芦,题云“均装灵药救苍生”,即是当今社会生活现实在头脑中反思后命笔写心之作,不会在乎是不是文人画的评价,但自以为是沿文人画法路而来,又有所开拓的努力。这种可能只有小众微友点赞的努力,总要有人来做,践行我自治的座右铭闲章“寂寥之道”,沿前贤指引的方向前进,不计名利成败,只为无愧挚爱终生。
文人画不是陈陈相因的戏墨,故我在退休宅家之际集中创作小品181幅,其中题诗180首、跋文1则。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我,时出新意,应是文人画创作之本义所系。(申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