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一幅画的诞生——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现场 本报记者 施晓琴摄
一般来说,我们参观一个画展,多数都只能看到绘画作为一种结果呈现在展厅,但是,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的一场展览却独具匠心,不仅有精彩的作品,更为观众呈现了画家创作每一幅画的过程。
“一幅画的诞生——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作为北京画院美术馆恢复开放以来的首个展览,汇集了北京画院31位在职画家的艺术创作100余件,涵盖中国画、油画、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绘画主题不一,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但作为北京画院画家群体,他们有着和而不同的艺术创作面貌。
一件绘画作品诞生的背后往往凝结着画家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画家的天赋秉性、审美追求、精神品质和艺术理念。其实,很多普通人对于优秀绘画仍然觉得是阳春白雪,他们一方面苦恼于不知该从何欣赏这些佳作,另一方面他们也对画家是如何进行构思,又如何表现画面充满了好奇。步入展厅,每一幅绘画作品边上都附有画家的艺术心得和写生速写、画稿草图等,观众扫码后还能仔细阅读画家关于创作和相关艺术问题的延伸思考,自然,经过这样细致的安排,观者对于眼前的绘画作品是如何从无到有,也就一目了然了。
实际上,此次展览以“一幅画的诞生”作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帮助普通观众更好的理解作品和创作的艰辛过程,达到较好的艺术知识普及和社会美育效果,而且对于参展画家来说,以文字来回顾、梳理和思考自己的艺术经历和思想,是一次对个人艺术之路的回望,以及对艺术追求的审视。不同画家置于同一个空间展示呈现,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交流切磋,精进创作的机会。
回到绘画本身来看,进入21世纪后,以中国传统文脉为主的文化精神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日益得到彰显,而北京画院的画家们在创作时也更加关注传统的文化内涵与笔墨语言,并试图在精神层面上与古代文人绘画相通。在艺术创作中,他们既传承正脉,又各领新意,同时融入各自的生活体验,试图在艺术的发展规律中探索个人的艺术特色。此次展览以中国画和油画为主,从传统写意、工笔到新观念、技法兼而有之。据展览学术主持乐祥海介绍,在参展画家中,有的专擅人物,有的主攻山水,有的热衷花鸟,他们或钟情于对精神情感的体验与表现,或专注于对艺术表现题材与形式的拓展,或偏爱于对传统绘画元素的移植与重构。他们笔下的古意山水,格调高雅,缥缈高远,令人神往;他们塑造的人物形神兼备,大气浑朴,充溢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他们绘制的花木禽鸟清丽和润,灵动灿烂。
自1957年成立起,北京画院便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脉为己任。作为以“创作、研究与教学”为主的公益性美术机构,艺术创作始终是北京画院的首要任务,在各个时期都汇聚了中国美术界的名家巨擘,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同时兼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为推动时代美术创作进行大胆的探索,更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年来,为了组建一支综合素养高、年龄结构合理的艺术创作队伍,北京画院形成了融公开招聘与签约制、业绩考察与竞聘上岗为一体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在面向社会招贤纳士时,北京画院不为学历、地域所囿,而是注重画家个人的文化精神与艺术格调。艺术家在进入北京画院后,画院会在创作方向上对其进行指引,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另外,北京画院还推崇“和而不同”的创作理念,鼓励画家传承正脉自出机杼,画院会在艺术创作上积极探索个人风格。这点从此次展览作品可见一斑。
8月5日,多位画院画家代表还齐聚北京画院美术馆,分享了各自对待艺术的态度和创作经历、思考。座谈会上,画家们纷纷表示,很感谢北京画院提供的丰厚土壤与机会,大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呈现,一方面,能够展现画家个人的追求,并与同行进行技艺切磋,从而鞭策自己进一步开拓创新;另一方面,也无形中赋予了他们一种责任,即必须要对北京画院的传统文脉进一步继承发扬。正如北京画院副院长蔡玉水所说:“如果以一个展览展现一个画家的绘画过程或许不算新奇,但是当这些画家都代表着北京画院并作为一个集体集中呈现之时,其意义便不再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线上展览同期呈现于北京画院微信公众号上,所有的绘画作品、艺术家介绍及文字资料都能在线上展厅得以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