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青年画家杨海涛的“画外功”:互通的国粹“国画与京剧”

文章来源:天津美术网 时间:2021-01-21 18:43

 

杨海涛

 

    杨海涛,1979年生于山东郓城,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201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天津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天津市塘沽青年联合会委员,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国际美展并获奖。

    2006年8月,作品获台湾第十二届国际双年展入选奖,2009年12月,作品 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10年10月,作品获亚运会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2012年10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今日版画中心举办个人画展“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杨海涛山水画作品展”。2013年6月,作品获“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2013年9月,作品获天津市第八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铜奖。2014年9月,作品获第十二届天津市美术作品展铜奖。2014年10月,作品入选南京国际美术作品展。2015年9月,作品入选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作品展。2015年11月,作品获第八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2016年7月,作品参加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中国画作品展。2016年9月,作品入选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作品展。2017年12月,参加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中国画作品展。2018年,作品入选“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2019年,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杨海涛经典京剧人物装扮。

 

    浅谈中国画与京剧

    杨海涛

 

    中国画、京剧、书法和中医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他们博大精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笔者从事中国画创作,同时对京剧、书法和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绘画之余唱唱京剧,写写书法,读读医书,尽情的感受着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想,国画和书法本来同源,历史悠久,中医则有更为久远的历史,与人们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对中国古人的影响最大,只有京剧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才产生,并迅速成熟,但是京剧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对世界的影响最为深刻。

    作为一名国画家,这些综合性的修养,所谓的“画外功夫”决定着他的未来和成就,我对传统文化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喜爱程度,自幼喜欢书画,同时酷爱戏曲曲艺,我不但学唱京剧,还从书店和网上买来了许多京剧资料加以学习,从历史、流派和剧本的角度去研究,越深入的学习和比较,越发现京剧和中国画都注重强化自身的艺术本体和语言,有许多共同的艺术规律。

 

杨海涛经典京剧人物装扮。

 

    一、整体性、综合性

    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的综合性视觉艺术,他要求画家有极深的传统文化修养,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达到了中国画又一个发展高峰,作为创作者的“文人”大多为知识分子和士族官宦,他们既精读经史子集,又擅长琴棋书画,有着儒释道精神的滋养,在绘画的方式和理念上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文人整体的、全方位的知识和修养,要求通过绘画表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要有极强的书写性和即兴性;“书画同源”是指中国画和书法都是由远古的巫文化发展而来,就像甲骨文,用以占卜,属于象形文字,是具有绘画性的语言符号系统;画家本身也是书法家,所画的中国画作品追求的所谓“似与不似”,就是要求中国画不是简单的状物和被动的描绘自然,而是要求以书法入画,以达到高深的、唯美的“笔墨内美”;印章是画家在方寸的天地之内,表达黑与白,阴与阳的艺术形式,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的中国画非常著名,同时他们的印章对近现代也有更为深远的影响。中国画因手法的不同,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因科目的不同而分为山水、花鸟和人物。山水画成熟和发展于五代北宋时期,元和明清也是它的高峰;花鸟画成熟灿烂于宋代;人物画在晋唐时期是中国画的主流。

    京剧是唱、念、做、打、舞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所谓“唱”就是在京剧音乐的伴奏下,通过程式化的曲牌和唱腔表达和塑造剧中的人物,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念”即是指剧中的念白,所谓“千斤念白四两唱”是强调规律性、音乐性、平仄性的话白,对剧中人物性格和形象塑造上的重要性;“做”即是指表演,所谓“做功”泛指表演技巧,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手、眼、身、法、步的各种程式化的表演动作,以及用髯口、翎子、甩发、水袖的表演特技,来突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扬眉瞬目”、“举手投足”就是做,就是表演。“打”是指戏曲形体、动作,以传统武术为基础的美术化和舞蹈化,是打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武打演员的把子功和毯子功都需要从小严苛的训练,这种基功是业余票友所难以具备的。“舞”是指京剧里面的所有的表演都要舞蹈化,所谓“无动不舞”。京剧角色根据性别、年龄、身份、气质、性格和表演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生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等;旦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等;净是脸谱化的花脸角色,分为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丑是京剧里面特殊的整体性调节的一行,一般在鼻梁上都抹了一块白粉,据说唐明皇曾经扮演过丑角,因此在剧中和戏班里具有极高的地位,分为文丑和武丑。京剧的伴奏根据管弦乐和打击乐的分类分为文场和武场,因为京剧音乐的伴奏使京剧有了更高的艺术魅力。

 

    二、虚拟性

    中国画计白当黑,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鱼或一艘小船,所有的白纸都变成了水,树梢和山间的留白也是“云法”的一种处理,画面上孩子手里拽着一条风筝线,所有留白都是蓝天;画中人物打者雨伞代表着雨雪天气,夹着雨伞就代表着风雨将至或雨过天晴,或将要远行;山水树木都是道具,古人在这些不同的布局和情境中,通过点睛的处理,或动或静,或风或雨,或耕或读,或居或行,或隐或仕,或僧或尼,或笑或叹…中国人用自己简洁的画面表达着喜怒哀乐,似乎扮演着戏里不同的角色,用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人生理想。

    在京剧表演中,马鞭一扬,走一个圆场,即代表了“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四个轿夫前仰后合的舞蹈化动作就是抬着轿子一路颠簸,四位士兵一站就代表了千军万马,如京剧《打渔杀家》,舞台上没有河,也没有船,但是女儿桂英和父亲萧恩通过手里的船桨,以及上船后船头和船尾上下浮动的动作表演,使整个舞台变成了江河;《拾玉镯》则通过孙玉娇优美的舞蹈化动作表演,极富生活细节和情趣。这些虚拟化的表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他的艺术表现力远远胜过话剧的写实,话剧、电影、电视都要求接近于生活的道具和表演,京剧却绝对做到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通过虚拟化表演对生活加以高度的夸张、提炼和概括,京剧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杨海涛经典京剧人物装扮。

 

    三、程式化

    中国画技法充满了程式化表现,例如,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的画法,都有经过高度归纳提炼的“梅谱”、“兰谱”、“竹谱”和“菊谱”,经过数百上千年,数十代中国画家的经验总结,把生活中的梅兰竹菊根据季节、气候、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审美需求,都做了系统化、性格化、拟人化的归纳和表达,例如竹叶的组织,就有“个字”、“介字”、“分字”、“五笔破分字”、“重人”等来组织和表达竹子的疏密,和竹子所处的时令、温度、气质和生命感,通过竹叶的不同形式和姿态,来表达风霜雨雪,即“风竹”、“雨竹”、“雪竹”,并通过描写不畏严寒的竹子、菊花、梅花借物言志,表达清雅、淡泊、高洁的凌人气节。“梅谱”也根据梅花由花苞到绽放到盛开到凋谢,用几十种细腻的接近于连续的播放式的情节,用典型性的唯美造型表述宇宙人生的生命感和过程感。

    京剧的程式化则是通过“四功五法”的表演方式和手段,来讲故事和塑造人物,“四功”就是“唱、念、做、打”,“五法”是指“手、眼、身、法、步”,演员通过程式化唱腔和表演,来塑造角色,表演性格、年龄、身份、心理、情绪,例如唱腔同样一段“慢板”,同一个曲牌伴奏,同一个演员在不同的剧目中,通过这段慢板塑造不同人物的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情绪变化,但在相同的程式化的塑造过程当中,又因不同剧目当中的不同角色,在唱腔处理和感情表达上有巨大的不同。“打”则是利用中国传统武术做基础,用程式化的武打动作来表现战斗场面。“京剧脸谱”就像演唱和奏乐按照乐谱一样,来源于假面具和木偶戏,通过夸张变形更加传神,有寓意性、象征性、代表性、典型性,依据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忠奸善恶,分为很多种类,比如勾黑脸的包拯,以其黑色代表了刚正不阿;红脸的关羽,以红色代表了忠义;蓝脸的窦尔敦,以蓝色代表了草莽和豪爽,白脸的曹操,以白色来代表了奸诈;黄脸的姬僚,则以黄色来代表了凶狠。

 

    四、散点透视

    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方面在于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洋绘画属于焦点透视,近代以来却多为人诟病,但其实我认为这种散点透视恰恰是中国画的“科学”所在,用西方的近代科学理论来套中国的传统文化,我总是觉得牵强,中国画总结的“三远法”,每个局部各自为阵,透视方式方法极为自由灵活,能够充分表达和表现山川自然以及树木山石的细节,这种透视方法使中国画具有了时间性、叙事性,塑造了“可望”、“可居”、“可行”、“可游”的艺术境界,一步一景,一步一重天,充分发挥了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每打开一幅长卷,其中的山水人物都通过静态的形象表演,诉说着犹如影片播放一样的动态性的历史故事,例如《富春山居图》、《韩熙载夜宴图》。

    京剧“移步不换形”,也是指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用多个角度和多种典型化动作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情绪和心理状态,京剧是在整体布局和规划的框架下,经典化、段落化、局部化、细节化的表演更加自由精彩。以多种透视方式和最佳优雅的角度来表演,在同一个剧目和同一个场次中,随着主要角色的表演其他角色都要像定住了一样,而当另外一个角色演唱或表演时,其他的角色也不要做出丰富的表情和表演。齐如山看完演出,给梅兰芳提的意见说,梅兰芳所演的主角柳迎春在演唱和表演时,作为配角的薛仁贵也要做出相应的配合和表演,是受了西方话剧观念的影响,后来因他对京剧的喜爱和深入研究而有巨大改变。

 

杨海涛经典京剧人物装扮。

 

    五、写意性

    中国画无论是工笔画和写意画,无论写实还是写意,都要在运笔的过程中,有极强的写意性和书写性,所谓“写意”是针对写实而言,就像表现针对于再现一样,因画家的主观性情绪、文化修养强调韵律性、音乐性和生命性的表现,所有的写意都是在对自然和生活的高度提炼,用一种有节奏、有组织、有波动的传达,“喜画兰,怒画竹”即是指中国画家通过不同的绘画内容和方式对情绪的一种宣泄,就像元代人所说的那样:“以舒胸中逸气”,写意性来自于写实,无论写意还是写实,都要有“写”的表达。

    京剧的写意性同样是指高于生活的表达和表演方式,京剧舞台化的艺术表演,“无念不唱,无动不舞”就是要求用典型性、规律性、节律性的动作、语言、唱腔来表达生活当中的动作和情态,例如《拾玉镯》里面孙玉娇表演开门、关门、喂鸡的生活细节和场面,都接近于生活但是并非再现,而是用一种舞蹈化、艺术化的语言,加强这种描述性和表演性,京剧里的上马和下马也利用马鞭,通过不同的动作表现。在骑马的行进过程中,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急或慢,或动或静,例如《捉放曹》“行路”一场中的曹操和陈宫在骑马的行进过程中,一边行走一边演唱,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欣赏性和写意性,京剧中的服装、道具乃至脸谱在具有丰富性的同时,也极具写意性。

 

    六、象征性

    中国画当中的梅兰竹菊,象征着文人凌人的君子气概,国画的题材中的“渔樵耕读”象征着画家或士人通过角色扮演,回归自然,回归天人合一的人文关怀,清代《雍正行乐图》是雍正皇帝让画家通过画面和他扮演的不同角色来表达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见解和生活方式。中国画是中国人物质文化生活的精神表达,体现着中国人对山水田园和宇宙自然的无限热爱,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朝廷。即便是深处闹市,家中的一幅山水画也充分给予了主人出世的精神寄托。山水画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它象征了自黄帝、陶渊明以来的隐士思想。

    京剧通过帝王将相或才子佳人,来评判忠奸善恶,对真善美予以赞扬。例如,《铡美案》中包拯象征着为国为民的正义,秦香莲象征着朴实善良和不屈不挠,反面角色的陈世美则象征着忘恩负义。扬善除恶使京剧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和表演更具社会教化职能,同时代表了人民大众的要求和愿望。

 

    七、中国画和京剧都因统治者和文人的参与,创造了各自辉煌的历史

    中国画在宋代因为宋徽宗对绘画的酷爱和提倡,进一步完善了画院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艺术和收藏盛世,中国画在宋代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堪比晋唐,元和明清更因为文人的参与和介入的“文人画”使中国画达到了另外一个高峰。

    京剧的产生是因乾隆的八十大寿,四大徽班进京而形成的,之后几乎所有的皇家贵族特别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对京剧的痴迷,使京剧有了质的飞跃和发展,慈禧太后就参与了京剧的创作和编剧,清朝王公大臣的热情参与,奠定了京剧的国剧基础,为京剧在民国时期达到全盛做了铺垫,到了四大名旦时期,梅兰芳身后的“梅党”,荀慧生身后的“白党”,既有政治家、银行家的扶持,更重要的是文人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剧本和剧目,辅助梅兰芳成为世界戏曲大师的齐如山,辅助荀慧生成名的陈墨香,和辅助程砚秋成名的罗瘿公,都是其中代表。

 

杨海涛经典京剧人物装扮。

 

    八、绘画流派和京剧流派

    中国画因师承地域在不同朝代和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流派,比如“南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清四僧”“扬州八怪”,乃至近现代“海派”、“浙派”、“岭南画派”和“长安画派”等,都因不同的绘画特色和风格,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法,不同的师承关系,不同的地域特点而产生并发展。

    京剧流派在老生中,分为“前三鼎甲”、“后三鼎甲”、“前四大须生”、“后四大须生”,旦角里的“四大名旦”、“四小名旦”是京剧发展成熟和鼎盛的象征,现在对京剧的学习和研究、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对京剧流派的继承和发扬。

 

    九、国画和京剧的交融

    京剧的舞美深受中国画影响,尤其现代京剧的演出,许多中国画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喷绘成布景,精彩的演唱配有一幕幕精美的画卷做背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

    梅兰芳先生所创编的《洛神》,是根据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改编而来,穿越时空,梅兰芳参照画里的服饰和情态,用他的演唱和舞蹈来表达画卷里洛神的娇媚和冷艳;国画无论通过工笔还是写意水墨都对京剧进行了传神的描绘,京剧为国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内容,关良的京剧人物画是其中代表。

    历史上国画大师与京剧大师的交往和交好也成为了人间美谈,荀慧生拜吴昌硕为师,齐白石收梅兰芳为徒,四位大师,两段佳话,都为我们说明,国画与京剧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都可以由技而入道,无论用国画的表现还是京剧的表演,无论是国画的视觉性表达还是京剧的听觉与视觉的共唱,都表明中国人用这些传统的方式,可以达到对最高的“道”的解悟。

 

    十、国画票友和京剧票友都在各自的艺术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和贡献

    文人相对于宫廷画家、画院画家和职业画家,在文人画形成初期,实为“票友”,但文人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修养,因此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表达语言和方式,由“票友”转变为“职业”,使中国画有了质的飞越,增添了多元化的优良基因。

    言菊朋和奚啸伯,本为票友,因为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们的下海为京剧增添了两位大师、两个流派。京剧票友对京剧的传播和发展贡献甚大,他们的热情和痴迷是京剧土壤里最有营养的有机肥料!

    中国画和京剧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而繁荣,现在随着我国文化强国理想和“中国梦”的逐步实现,中国画与京剧将携手与时代共舞。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杨海涛作品

 

 

 

 


至真至诚 至简至朴-记滨海新区青年画家杨海涛

 

- 青年画家杨海涛:继续学习继续写生最后都化成我

- 青年画家杨海涛:读懂古人是继承传统的法门

- 青年画家杨海涛:要学习西方艺术并将它们内化

- 青年画家杨海涛: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艺术是相通的

- 青年画家杨海涛:只有静下来才能找到自我

- 青年画家杨海涛:从小就有当画家的梦想

 

天津美术网专访青年画家杨海涛

 

 

53K
责任编辑:正轩
  • 写意塑造——李军教授学术研究展 写意塑造——李军教授学术研究展
  • 全面小康——天津画院主题美展 全面小康——天津画院主题美展
  • 神来之笔——张亚光、张佩钢人物画册 神来之笔——张亚光、张佩钢人物画册
  • 王惠民走进航天城开展国画公益辅导 王惠民走进航天城开展国画公益辅导
  • 工笔新经典—陈治、武欣的如歌岁月 工笔新经典—陈治、武欣的如歌岁月
  • 辛丑大吉——墨醉画馆书画作品 辛丑大吉——墨醉画馆书画作品
  • 大家评“说”——“毅峰说”两周年庆 大家评“说”——“毅峰说”两周年庆
  • 赵光沽上书迹寻踪 赵光沽上书迹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