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上的“黄河大合唱”——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黄河在前进(中国画) 谢瑞阶
从巴颜喀拉山到渤海湾,奔腾的黄河水,回荡着青藏高原的牧歌、黄土高坡的号子、华北平原牛马的蹄声、滔滔黄河入海的涛声,这壮丽绚烂的乐章,是伟大自然的歌唱。黄河,她滋润着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以其自强不息、刚毅不屈、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气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深刻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精心策划的“在激流中前进——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于近日开展,该展览也是“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展览分为3个篇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的时代风貌”“黄河之魂铸精神”,共展出中国美术馆藏104位艺术家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摄影、水彩、漆画、连环画、素描、宣传画等共131件作品,构成一组画卷上的“黄河大合唱”。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黄河精神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黄河自身形成的,一部分是治理黄河的中华儿女创造的,其核心是在人与自然共生共进中所生发的强大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激励着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不断前进。通过本次展览,展示了抗战以来几代美术家创作的黄河主题经典美术作品,正是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黄河新貌(版画) 刘岘
展览第一篇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力图呈现一条自然形态的黄河,主题引自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展出韩乐然、何海霞、关山月、力群、方济众、朱乃正、靳尚谊等名家代表性作品52件。第二篇章“黄河的时代风貌”,试图呈现一条历史形态的河流,主题取自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展出钱松喦、司徒乔、谢瑞阶、傅抱石、赵望云、李桦、吴作人、刘岘、吴冠中等名家的精品力作31件。第三篇章“黄河之魂铸精神”,着意展现一条精神形态的黄河,主题来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的词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展出彦涵、石少华、古元、石鲁、高帆、安正中、姚钟华、钟涵、周韶华、詹建俊、杜键、何鄂、尚扬、王迎春、杨力舟、吴为山等名家代表性作品48件。
观众可以发现,黄河主题的出现,首先与抗战有关。1930年抗战时期,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田汉、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黄河有了怒吼、咆哮的意象,这两首歌曲吹响了中华民族追求解放的号角,发出了战斗的警号,使掀起惊涛骇浪的黄河水成为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精神的真切写照。怒吼、咆哮的黄河意象,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全中国!延安,在黄河支流延河之畔,中共中央在这里近13年,是黄河水养育着我们的人民和战士,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托举着民族解放的希望。这一时期,黄河精神融入了坚定的抗战精神,黄河精神中也注入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红色基因。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非常重视黄河水利建设,黄河主要呈现为被治理的形象。诸如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并加以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很多美术家都到三门峡工地写生创作,绘制了一系列反映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经典画作。这些画作在此次展览中也有生动展现,真切反映了新中国建设者们艰苦奋斗、不畏艰难、愚公移山的奉献精神。自此,黄河岁岁安澜,至今再未出现洪水泛滥的灾害。
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在图像上主要呈现为两个特征:一个是凝重深沉的河,一个是奔腾不息的河。前者营造出中华民族饱经忧患的情感基调,寓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坚韧、不息的生命力;后者象征着改革开放奋勇向前的开拓精神,寓意着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声春雷炸响,黄河水滚滚向前,势不可当,被束缚的力量正在挣脱羁绊,鼓舞着亿万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阔步走向世界。
今天,国家已经在黄河流域建立了68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2处。黄河正以其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也为艺术创作带来全新的元素与话题。(作者: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