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 张佩钢笺纸画里的大气象
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代前言)
王振德
松小梦论画时指出:“古今善书画者,何止数百人,湮没不彰者多矣。细观画传,所传之人,大半皆有嘉言懿行,善政高文,不仅以几笔书画即为不朽功业。几句话,道出了画家成功的奥秘。以几笔书画自鸣得意者,小画家而已。以“嘉言懿行,善政高文”而又“善书画”者,才可能成就不朽功业成为传世画家。人品不高,画画无法。不懂中国学问,定然登不上中国画的大雅之堂。中国画家与民间画匠的区别,往往不在画,而在文。以近现代画坛为例,黄宾虹、金北楼、潘天寿、傅抱石等书画大师在其教学生涯中,主要讲授美术史论,而不只是书画技法。可见中国画之道,文为主,法附之。
书画家难能摆脱名、利二字,故常被名、利所抬举,又常常毁于名、利二字。若用很多时日求官谋位,自然变“画家”为“官人”,失去当画家的根本。如果用很多时间炒作自己以谋钱财,自然变“画家”为“商人”或“市侩”,丧失当画家的天真。画家画画,到底为什么?古人的答案是言志抒情,近人的说法是抒写真情实感,故有“书如其人”、“画如其人”之说。“元四家”多是以画寄情,“明四家”多是以画怡情“四僧”则是以画明志。至于明代陈白阳、徐青藤、傅青主等人更是以画抒泄感慨激愤的代表人物了。今日画坛有人爆炒画价,以名利之心作画,自毁之日不远也。画乃人画、心画、情画、志画,古圣先贤有善画者,本意在情在文非为画形似而画也。我未闻无情无文而能有传世佳作也。
书画研究貌似枯燥,实则美意无穷。古往今来萦迴脑际,名画法书浮现眼前,灵感妙悟生发心底,精彩创意倏至笔端。此情此状,乐何如之!晋代陆机说得好:“收视反听,耽思傍讯,惊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以此情怀悟画道,必天天快活欢喜。以此情怀会好作画,画中必有精灵腾越、妙趣飞扬、天帮神助、自然天成,不求佳作而佳作自来。
(王振德,著名美术理论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张佩钢,号直沽老民、空山牧虎客,室名啸谷堂。天津人,自幼喜爱书画,爱画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与何家英先生同拜于津门画虎名家李墨门下,学习绘画。张佩钢的作品内容主要以传统题材为主,有罗汉、钟馗、高士等,内容丰富多样,山水、翎毛、走兽皆为擅长,均是造型古拙,墨色灵透。画家寄情于自然万物中陶冶性灵,以古典人物作为对古代圣贤的一种追思和情感寄托,凸显了画家身上的高雅情趣。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其人物画还是其他绘画题材都体现出他对“趣”的独特理解与关注,传达出了“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人合一”的高拔境界以及返璞归真的心灵皈依。
张佩钢先生借鉴先贤强调形象的“意似”和神韵,他学习髡残笔墨沉着,以醇朴胜;学习八大笔致简率,以神韵胜;学习渐江笔端空灵,以俊逸胜;学习石涛笔法恣肆,以奔放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的画中试图消解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彰显了现代绘画性。他以中锋用笔沉着从容,转折处松灵朴拙,虚实枯润相互辉映,充分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笔情墨趣。在品赏张佩钢先生作品的时候,一定会有打动隐藏在我们每人心中的那根弦,一种久违的真实与生之欢喜盎然在侧,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应目会心”,也是优秀的传统文人画所独具的“画味”。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
张佩钢笺纸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