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峰:不谈境界无以道尽宋画之美

文章来源:天津美术网 时间:2022-04-05 23:00

 

李毅峰:不谈境界无以道尽宋画之美

 

    宋画之旷世四境界

    李毅峰

    宋画好在哪?近代画家黄宾虹先生曾如此评价:“唐画如面,宋画如酒,元画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逾后,加水逾多,近日之昼,已经有水无酒,不能醉人,薄而无味。”

    在中国绘画史中,从院体画到文人画,宋代绘画艺术是承前启后的一个过渡。在《图画见闻志》和《画继》中有记载的北宋画家就有386人,《南宋院画录》记录的画院画家为96人。可以说,宋代是文人画的起点,有宋三百余年的发展,使中国绘画从观念到形式,真正回归了中国文化的本体,也就是以“道”和“禅”为精神归旨的创作目的。

    不止今人迷痴于宋画,宋代时人上至皇帝大夫,下到墨客书生,无不推波助澜,从生活方式到理论自觉,从公共艺术到私人空间,从文化行为到艺术品鉴,一反唐代画风转而成为雄浑中的简约、肃穆和大气。

    谈宋人绘画之妙,笔者认为离不开境界二字。王国维 《人间词话》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词以宋为极,而宋画之境一如宋词之境,不谈境界无以道尽宋画之美。故本文以四境界论及宋画之美,虽言不尽意,只能略叙,以“可道”之“非常道”言也。

 

范宽《雪景寒林图》

范宽《雪景寒林图》

 

    一、萧疏淡泊、大道至简、自然天成的美学境界

    单纯素朴、文质简约、质感内涵是宋代的美学特征。“宋画惟理”,与宋代理学的盛行有关。极简而不炫技,高度精谨而又形意兼备,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宋画雅致风尚。

    禅宗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深层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宋代文人大道至简的美学精神就与禅宗有关,此论提出者苏轼和总结者董其昌都是受禅学影响至深的书画家。

    随物赋形、形神相一是道禅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由于禅宗理论和修炼上的超然特性,容易与萧疏清旷的山水或神机清发的花鸟融为一体,因此禅宗的精神在中国画中的典型因素是:简单、微妙、含蓄、宁静、以简代繁、以空代实、以淡代浓,以不似之意代状物赋形,这就使宋人的作品摆脱了唐以来秾丽的色彩和拘泥于物的技法。而山水和花鸟画重神似,重文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勾勒出北方的峰峦雄厚与万壑气势,南方的云山烟树与迷朦变幻。

    画家黄宾虹先生自题山水道:“北宋画多浓墨,如行夜山,以沉着浑厚为宗,不事纤巧,自成大家。”

 

郭熙《早春图》

郭熙《早春图》

 

    在山水画创作上,宋画逐渐呈现由以重着色转向重水墨淡彩的风格,把唐代绘画所蕴含着的丰腴、绚丽、隽永的时代精神和审美取向,转向简约、古朴、平淡,在新的审美追求中,深视自然气韵,追求天真平淡,表现无穷深向的精神。

    史载,宋人画山水者,李成得山之体貌,董源得山之神气,范宽得山之骨法。这里的“得”字,便精妙地道出了他们“以刹那代永恒”的艺术高度!可以说,宋的山水画中得到的就是山水等万象事物中的本质,是他们朝夕观察大自然的变化结果,无论是山耸盘回、折落有势、千态万状的格局,还是冈峦起伏、烟林清旷、草木丰茂的物象,都在诠释“道”和“禅”的精神。     

    美国艺术史学家高居翰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一书中赞叹宋画之美:“在他们的绘画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

 

佚名《青山白云图》

佚名《青山白云图》

 

    二、以文入画、以诗入画、以书入画的人文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论点虽然是唐代王维提出的,但确实是在宋代文人那里得到广泛的实践,形成了文艺思潮。文人画的追求是引书法入绘画,重视笔墨情趣,文人画家几乎全是书家。南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大文人,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父子等,都是以书法入画,实践并发展了水墨技巧。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我们讲的笔墨,即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的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

    书法运笔中的点线,最能体现中国的文化属性。因为书法与汉字的表里关系,从有书法之始,就与汉字文化的内涵紧密相连,线条的变化所拥有的内涵和张力,完全是中国文化中“道”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体现。

 

阎次于《松壑隐楼图》

阎次于《松壑隐楼图》

 

    在色彩和水墨的关系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水墨为上,赋彩次之”,讲究墨分五色,墨分六彩,运用墨的干湿浓淡以及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这种指导思想,把文人画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

    文人以文入画、以诗入画、以书入画的根本,就是要创作一个理想的人文境界。宋代诗人所推崇的陶渊明,被苏轼誉为“似澹而实美”。他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一曲超然尘俗以求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平淡之歌,这正是宋文人绘画追求的终极目标。

 

马远《松溪观鹿图》

马远《松溪观鹿图》

 

    三、写意中有写实,写实中有写意的艺术境界

    形神兼备是宋画的现实目的。

    欧阳修《六一诗话》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即是倡导精神与状物的统一。

    中国美学中的“形”与“神”,肇自哲学中的“形”与“神”,意蕴多变而丰富。绘画美学思想中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早在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作为绘画创作的标准。

    宋代黄休复在他的《益州名画录》中对神格做了描述:“大凡画艺,应物象形,其天机迥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非谓开橱已走,拔壁而飞,故目之曰神格尔。”苏轼也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后来有画论增加了情、思,强调画家的主观作用,形神的标准不再拘泥于客观现实的形似,而是求其“理”,即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神似。

 

夏圭《泽畔疾风图》

夏圭《泽畔疾风图》

 

    苏轼的 “常理”,沈括的“奥理冥造”,邓椿的“曲尽其理”,韩拙的“其理幽妙”,张怀瓘的“造于理”都是神似上的形似。形神、情思,以及画家创作时主观化的神似,都是以画家的之“意”、之“理”为统率,籍此传达出其绘画的审美理想。

    可以看到,传统山水绘画发展到两宋时期,讲求“形似”,诸多山水画家们都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绘。中国山水绘画研究元老高居翰就在其撰写的《隔江山色》中写道:“南宋山水画借了许多技法,让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景色,但是又与照实描绘不同。”例如,米友仁创作《潇湘奇观图》,画面峰峦起伏,云雾出没,并且层林被飘渺的烟霭笼罩,山石和树木都用水墨点成,生动而真实,让观者有着身临其境般的感触。

 

梁楷《芙蓉水鸟图》

梁楷《芙蓉水鸟图》

 

    四、达心适意、清心明理的情感和心理境界

    在宋代,“意”的表现在绘画中受到极其的重视,甚至到了“得意忘象”的地步,放弃了形的约束,绘画思想更加趋向自由、绘画表现更加趋向本我、绘画风格更加趋向多样、绘画题材更加趋向宽广,绘画由对身外世界的关注转向对内在精神的追求,绘画的功能也逐步由唐代“存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性,转向了“怡情”“适性”“达心”的艺术创作本体,转向了自我内心和情感的表现,自我抒发,自我欣赏。

    苏轼曾曰:“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宋代画家不像前朝的画家那样,精谨不苟地描绘一树一石,而是将笔墨用在表现一种既写意又真实的境界上。范宽对这种画法的领悟是:“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这是唐代画家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林椿《葡萄虫草图》

林椿《葡萄虫草图》

 

    文人画以其特有的立意,以借物寓心的方式形成抒发个性的创作高潮,由于绘画“逸”格得到宋代文人画家及论者的推崇、阐发,“逸”从心态上又被提升到文人画最为根本的人品修养。“不拘常法”的“逸”格是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提出的,宋人黄休复对逸格描述为:“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

    由重彩而水墨,由工笔而写意,也不能不说是“逸”的淡泊意趣的表现。而“笔简形具”的妙处,又是其它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宋人绘画中大片的空白、简洁的线条、明快的墨色,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这正是一种“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的情感和心理的境界,在笔墨形式的日趋简约中,无不流露出宋代画家向内、向意、向理追求的道禅智慧。

 

李毅峰

    李毅峰,著名画家、学者。1964年生于天津,就读于南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艺术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行业评审专家。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兼职教授、天津画院特聘画师。

    出版有《一峰画集》《一峰水墨》《一峰画语》《李毅峰画集》《大家经典——李毅峰画集》《信笔直扫》《会心处不在远》《谦谦峰骨澹澹书生》等十余部个人画集及"毅峰说“等百余篇论文。

 

李毅峰作品:《云岩高居图》

李毅峰作品:《云岩高居图》

 

53K
责任编辑:蔚为
  • 霍春阳2023癸卯年台历 霍春阳2023癸卯年台历
  • 央视介绍贾广健院长艺术人生 央视介绍贾广健院长艺术人生
  • 《万珂新砚边水墨集》欣赏 《万珂新砚边水墨集》欣赏
  • 申世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申世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孟宪维书画展天津美术馆举行 孟宪维书画展天津美术馆举行
  • 张洪千先生收徒师宝金 张洪千先生收徒师宝金
  • 蔡长奎三作壁画天后圣迹图 蔡长奎三作壁画天后圣迹图
  • 王天銮云冈佛造像画展 王天銮云冈佛造像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