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举步至峰岚——刘荫祥先生艺术高度之我见
刘荫祥先生与柴寿武先生在一起。手举的书法为刘荫祥先生为柴寿武先生所题:贵在无二。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举步至峰岚——刘荫祥先生艺术高度之我见
柴寿武
做为刘荫祥先生的人生挚友和艺术知音,我常萦于心怀的是想写一篇能够比较准确地概括其艺术追求、艺术涵养和艺术高度的文章,以志缅怀和敬意。然而,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用什么题目才能醒文明目呢?正在我苦思无果之际,偶然翻阅唐宋诗集,大诗人兼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著名绝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跃入眼睑。我顿时灵光一现:化用此句为题,以概括刘先生的艺术高度,岂不是拾蚌得珠吗?欣然之际,笔下文字,如泉水汩流。
一,思想的高度
2011年7月,在宝岛台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书画艺术发展论坛暨名家书画展”上,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画外谈禅》的论文。其中写到:“中国书画艺术,是世界艺术皇冠之顶上的明珠。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则是孕育中国书画艺术的温厚母体。”正如闪电是雷声的先导一样,思想又是文化的先导。那么,何谓思想?我认为: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缜密思考、深刻认知和独到而又高妙的见解。因而,有深刻思想认知和深厚文化积淀的画家,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大家。刘荫祥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善于思考、精于哲理的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他独到而高妙的哲思画理,大多表意在他用书法写就的,言简意赅的“刘氏画语录”中。
刘荫祥先生作品:静思图
刘荫祥先生作品:走自己的路
他在一幅题名《静思图》的博语中写道:“一架老花镜,一杯清茶,一支笔,一张白纸,就是我一早一晚坐在案前的生活状态。我每天除了读书画画以外,还做了许多思考……。”他在画着向不同方向跳跃的两只青蛙的画面上赫然题道:走自已的路!。而他的种种思考,往往是独立的,独到的,“自我的”。例如,他在2012年8月12日的博客中写道:“我主张画家要直面生活,不做它人的二传手。”再如,他在另一篇博客中写道:“为延续而延续实难延续,发展才是硬道理。”又如,他在2010年6月4日的博客中写道:“按照自己的审美追求,打造属于自己的审美语言,已成了我终身的功课。”
此外,他在他的一幅幅书法“语录”中更是放笔直言,妙语叠出:“一个名符其实的画家,应有旁若无人,敢做自已的胆量”。“天才的特征是孤独、自信、有主见、不从众、不跟风、走窄路的人”。刘荫祥先生正是这样一位以高妙而又独到的思想为指导,无视冷漠,不怕孤独,充满自信地坚定走在别人从未走过的“窄路”之上,义无反顾地奔向自己的理想目标,成为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哲思大写意花鸟画家。大学者朱熹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刘荫祥先生汩汩流淌的艺术之泉又源于何处?我们从他用于自勉的书法“语录”中看到了答案:“读书、读画、读生活,做一个不同于任何人的自己”。在书籍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生活的“哺育”中,他的思想高度也由此而得以升华。
刘荫祥先生书法:敢做自已的胆量
刘荫祥先生书法:天才的特征是孤独、自信、有主见
二,艺术的高度
如何概括刘荫祥先生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高度?有的朋友说是“简笔大写意”,我则认为“哲思大写意”更为确切。因为“简笔大写意”古今均有一一古之八大,今之崔子范,均为简笔大写意的名家高手。而“哲思大写意”,既实是求是地概括了刘先生的艺术特点,更彰显岀他有别于它人的艺术特质。
哲学,是世间公认的诸学之基。而哲思,则是不竭辉耀的哲学灵光一一在刘先生的诸多画品中,时时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奇思妙想和启人智慧的至理名言。
刘荫祥先生作品:好大的雪
我最喜欢刘先生的作品之一就是那幅《好大的雪》。图中只画了半只麻雀,与整幅画的大面积空白,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强列对比。无言地阐释着大与小、多与少、点和面、有限和无限的辨证关系。在这里,笔墨是有限的,有限到寥寥几笔的半只麻雀。然而,正是这点墨之下的半只麻雀,才彰显出大雪之厚、之深;才反衬出雪原之广、之大。广到冲出画面,无限延伸,延伸到令观者的想象都难以达到的无际无涯!然而,它又是有限的,有限到一帧尺幅小画!这种从有限的画面到无限的遐思,又从无限的张力再落眼于那仅占画面一点点的半只麻雀,绝对会给识者“乘物以游心”,足踏点坪而视通万里之感!这幅漾溢着智颖与哲思的画作,堪称当代绝品!
刘荫祥先生作品:不出井口焉知天
再看他那幅《不出井口焉知天》。画面上一只墨蛙,趴在一个圆圈、横竖四条杠的“井”边上抬头看天。这简单的画面构成,折射出内与外,上与下,进与出,大与小的辩证关系。盘踞井底,视天如饼;跳出井口,天广无涯而井口似盆。深居井底看天,是自鸣得意的“自大”;而跳出井口后看天,则是自我拓展的自觉。通过此画,刘先生告诉人们,自然的天地是广阔的,艺术的天地同样是广阔的,只有那些勇于打破门阀桎梏,擅于在五彩斑斓的艺术园地中广收博取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大家。刘荫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以独到的艺术见解和广阔的艺术视野,采百花为一酿,镕众艺于一炉,锻造出具有专属自我“品牌”的艺术大家!在他的画里,你可以看到儿童画的稚拙和天籁,看到杨柳青年画的淳朴和热烈,看到惠山泥人的丰满和憨厚,看到如云如雾似霞似霰的墨韵华滋……。所有这些,都“滋补”、“营养”和成就了他的独门绝艺一一刘荫祥哲思大写意花鸟画。
刘荫祥先生作品:兴来磨就三升墨,写得梅花倾刻开
请看他那幅《兴来磨就三升墨 写得梅花倾刻开》。画面上只有一小梅枝和两聚一散三朵梅花,再加上醒画的粗笔短跋,寓意着“三升墨”与“一枝梅”,“十年功”与“倾刻开”之间的多与少,聚与散,长与短,瞬间与永恒之间的辩证关系一一倾刻花开是瞬间,而此幅精品则有可能成为流芳画苑的永恒。再者,笔底梅花的倾刻绽放与磨墨三升的砚田苦耕,构成了相辅相成,相联相伴的因果关系。我们从陈毅元帅“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的著名诗意中,领悟出刘先生当今之荣名美誉的由来。
2019年秋,我应邀出席了刘先生第14次收徒仪式,并书赠其“画苑峰岚”条幅。是的,刘先生经过终其一生“日间挥写夜间思”的苦读深研和不辍笔耕,以其“哲思大写意”为座标的艺术成就,已经成为画坛峰岚上的一道靓丽风景。做为他的好友,我衷心为其喝采。
刘荫祥先生作品:白石是吾师也
三,画坛的高度
所谓画坛高度,是指画家终其一生的艺术成果,在画界和画史上被认可和定位的艺术高度和艺术荣誉。
纵观中外画史,一位名声显赫的画家,在画坛上的地位和高度以及最终史评,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春花早开而画坛名盛。如意大利的达.芬奇,上世纪我国的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画界名流和当代的李可染、李苦禅傅抱石以及我们天津的孙其峰、肖朗、何家英、白庚延等书画大家,他们均以自己的天纵才华和不朽杰作而盛誉画坛。二是才华横溢而画作奇崛,却不被时人所识,更不入俗人之眼,作品辉煌却终生落魄,但在其身后却是隆名盛起而光耀画坛。荷兰的梵高,中国的徐渭,就是这样的代表性画家。他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乱抛乱掷野藤中。”的诗句,已经成为画史上响遏行云的绝唱。第三类则是画术拙劣,生前却赫然画坛,身后则杳然无音的“画家”。这类人士,大多凭借其身份和高位而盘踞画坛,既有位置之优,更有发声之便,再加上一众趋之若鹜,便声名显赫一时。然而,当其“尔曹身与名俱灭”之时,就“不废江河万古流”了。鉴于中国的传统美德之“逝者为大”,在这里,我们就不说出他们的名讳了。
而我们的刘荫祥先生却是幸运的一一幸运的是他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幸运的是他生活在艺术气氛浓郁而包容性较强的天津这片书画艺术的沃土。最重要的是他以自己坚如磐石的艺术定力和坚韧不拔的刻苦努力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荣获了大众“粉丝”们的喝彩,并引起画界和媒体,特别是中国书画报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同时他也在妻贤女孝的幸福生活中享受了小康,欢度了晚年。然而,他的奋斗目标却不止于此。他在2010年2月5日的博客中写道:“艺术贵在独创,贵在不同,艺术家应该是无双的。”我们深信:他那贵在独創、贵在无双的哲思大写意花鸟画,随着时光推动的历史進程,必将進一步发扬宏大而巍然矗立于中国画坛,并且在中国画史上留下他成功的足跡。
柴寿武
2022年8月13日于天津金竹堂
(作者柴寿武,号金竹堂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香港)国际书画名社总会副总干事,擅画金竹,被誉为“当代金竹第一人”。)
·刘荫祥做客“师情画意”栏目:大道至简笔墨趣,境由心生师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