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晚期 “刚劲有力”的卷尾虎
断时代、识新旧、辨真伪、别优劣、定等级、估价值,是玉器鉴识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识真辨伪。当前,大多数文物的真伪还无法用自然科学仪器进行检测验证,依靠个人眼力的“目鉴”,仍然是玉器鉴识最通用的方法。因此,古玉收藏者必须靠自己修炼内功,不断提升识真辨伪的眼力,方为正道。
当然,想要成为眼力一流的“目鉴”高手,不仅要肯下苦功,而且方法也要正确得当。既需要系统掌握玉器的理论知识和鉴识玉器的一般常识,争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又需要不断积累“目鉴”的实践经验,反复上手研习真假古玉,归纳总结辨识古玉真伪的关键技巧,逐渐修炼成一套适合自己的“九阳真经”。老一辈的古玉鉴定家各有绝活,如张永昌先生从微观着手,将同一造型或同一纹饰玉器在早晚各个时代的发展变化,梳理得细致入微,从而造就了鉴玉入微的过硬本事。
修炼鉴识玉器的“十八般武艺”,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宏观方面,首先要熟悉中国玉器制作和使用的历史,从而把握各时代玉器的整体风格和特征;微观方面,要仔细分析各时代玉器在玉料、沁色、琢工、形制和纹饰等方面的细节特征,做到认识玉料、细辨沁色、观察琢工、把握形制和区分纹饰。
中国玉文化,至少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各自的时代风格和特征。例如,蔡庆良先生把商代至春秋一千年间各时代玉器的整体特征总结为:商代晚期“刚劲有力”;西周昭穆时期“华丽流畅”,晚期“圆转流畅”;春秋早期“舒朗平直”。玉器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给我们深入研究各时代玉器的整体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提供了可能。立足考古出土的标准器,并加以细致的梳理与分析,是掌握各时代玉器整体特征的基本方法,唯此才能了解、熟悉各时代玉器的发展演变规律和独有的时代特征,鉴识古玉方能做到游刃有余。
不过,各时代玉器的整体特征,往往都由不同的、简单的细节组合而成。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虎,整体呈薄片状,造型与纹饰简洁舒朗,颇有后世剪纸的视觉效果,其中,形体外轮廓的直角方折、双勾线纹饰转角处的方直刚硬等若干细节,恰恰都成为晚商“刚劲有力”风格特征的最好诠释。由此可见,鉴识每一件玉器,实际上都是对它的一番研究过程,在把握整体特征的同时,更需要留意玉器在玉料、沁色、琢工、形制和纹饰等方面的细节,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与分析,不能只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毕竟,对细节的关注程度最终将决定成败。
蒋卫东
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